Re: [問題] in firm 經驗的重要性

作者: zhenyuyang (bibby)   2018-07-12 22:07:30
您好: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若有跟前輩們的看法不同,請包涵。
首先,要先想清楚職涯發展,若是想要往智權法務的深度發展,建議去事務所磨練一下。
畢竟,大集團的IH很多都會與法務綁在一起,申請案、構想檢索、同業的分析,難以是大
集團老板的不可或缺的人才技能,唯有能夠談判,才能在景氣差的時候存活下來。因為,
你不只是花錢,還能夠作一些確定有實質貢獻的事情。(攻讀科法所,也會是思考進修的
方向。)在景氣較差的時候,只會花錢的IH容易被檢討,甚至沒有存活下來的能力;不是你
差,而是公司營運的政策,若有一些法務事務的經驗,會比較好。
另外,也可以朝向偏門的方向行走。個人認同專利帶給我的經驗價值,但是,不一定要侷
限於專利事務的方向走。所以,選擇一條發散且較崎嶇的路發展職涯。個人曾任智慧局研
發替代役(機構),曾任跨國集團子公司IH(觸控模組),曾任Fintech公司IH,曾任聲波軟體
公司IH。在一個因緣下,到了一家台灣上市企業,擔任DSP聲學工程師(兼任智權事務)。
未來,可能會擔任聲學軟體顧問企業與其關係企業市場部的專員,並且兼任智權業務,朝
向斜槓人生邁進。
不是再說自己很強,強者太多,我只是小孬孬。而是,想要分享的是,用職涯的方向將自
己當成一個企業,告訴別人自己的賣點為何。雖然,接過非常多的感謝涵,也獲得不少直
接跟總經理與董事長行銷自己的機會。告訴別人你的賣點為何,鎖定適合行銷自己的企業
群,走自己的路,這是一種觀點。畢竟,別人的成長背景與際遇,在某個選擇下成功,你
也難以用相同的選擇複製成功,不是嗎?
個人婉拒過台灣上市公司智權的職缺(月薪十多萬)、婉拒過馬來西亞上市公司DSP聲學暨
智權專員(七萬多)以及一些營運專員的職缺。釐清自己的職涯發展與人生許多事取捨的順
序,進而由今日之前的經驗,鎖定行銷自己的職位方向,並加強自己的技能。你能更愛自
己的選擇、更能堅持自己的選擇。
補充:許多中型企業與跨國集團新成立的子公司,由於專利案件量少。因而,由可以擔任
的技術工程師兼任,許多之後進入的IH也會讓這名技術工程師管。畢竟,專利分析事務,
坊間智權公司只能提供通用版本的分析結果,對於已經投入資源與成本的企業,除非方向
一致,否則知道結果與不知道結果是差不多的。至於,客製化的服務,資金耗費太高,加
上必須實際參與技術職缺,才能更了解關於自己公司的細節,因而,具有企業端智權經驗
的技術工程師,以個人的經驗有其賣點。
在變動的時代,唯有有價的變動才能不被市場淘汰,永遠有更厲害的人與更願意殺價競爭
的人等著取得你。什麼是你的有價變動?請自己思索答案。一位老朋友,專利作了五年,
改行從事直銷。一個際遇,讓他成為那家直銷企業的營運副理,負責市場銷售,技術佈局
,商業模式策劃。(跟您分享)我過去一年多中,被發上百封的感謝函,也因為家庭因素考
量,婉拒過十多個非直接專利的職位,卻必須有10~30%左右的時間,專利檢索與蒐集先前
技術舉發競爭者專利。也有用到過往的經驗,但是並不是完整的專利或法務職缺。也曾接
過房仲的檢索案件,委託者想了解另一家房仲的軟體應用申請。
以上分享供您參考
若有得罪前輩 請包涵
Hugo Pen
引述《bifido831 (bifido)》之銘言:
: 最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想請問前輩們的經驗,
: 我第一份專利工作在in house, 也做了個幾年,
: 開始覺得是不是沒有在事務所待過沒寫過一份完整的稿件, 對於我的履歷是不完整的?
: 會這樣想是因為多少因為有私下找其他工作,
: 面試時對方難免會有這些考量, 錄取的機率也相對低, 但我其實是比較喜歡in house

: 作業模式, 對於問題或數據分析等技能, 我很在行, 單純寫稿又覺得有點苦悶, 怕萬一

: 的換工作找事務所, 但卻不喜歡寫稿的日子, 好像也不太好
: 雖說很常聽到in house 轉in firm 很少聽到, 但如果因為想累積經驗甚至去事務所努

: 點考張證照, 是否真的該去嘗試? 謝謝大家
作者: PitzMan   2018-07-12 22:24:00
推 強者!!! 很棒的文,感謝分享!!! LoL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07-13 08:06:00
本文寫了一堆,看不出到專利事務所"練功"對職涯的好處要強調事務所的專業,那就是寫案子,可你一旦離開事務所就是離開這方面的專業前沿。結果就是如果要強調寫案子的本事,那職涯規劃就是一直待在事務所。這其實和要強調工業技術專業,那就是單純待在研發部。一旦分心去作專利業務,不管走事務所或公司智財法務,都是分薄技術專業的作法。所以才說,要到哪裡練甚麼功,先想清楚自己職涯規劃。一個人時間和精力有限,不可能無限制練功。
作者: zhenyuyang (bibby)   2018-07-13 08:26:00
各位早安,現在的時代是一個變動的時代,深耕單一技能,只能祈禱他不會蛋塔效應。例如:某家工業4.0的企業,要求多數工程師要有設備、平台與智權的概念。例如:那時歐菲光追打TPK與台灣觸控企業,許多能力強的工程師,因為市場因素,無法找到對應的職缺。許多中年失業的人,不是不厲害,而是市場供需失衡,僅以上述補充。http://www.taifer.com.tw/taifer/tf/050002/47.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