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103-2 李明璁 視覺社會學

作者: yappy017 (阿草)   2015-07-10 00:34:52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否
哪一學年度修課: 103-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李明璁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社會系選修 選課條件限定大二以上
δ 課程大概內容 我把老師的課程指定內容複製貼上好了XD由於課程是由一組導讀同學報告、老師補充,接著還有很多跟讀本衍生的討論,所以基本上就是跟著指定閱讀的進度進行~
Part.1 觀看的社會研究
Week04: 03/18 視覺介面的系譜學:從版畫到攝影
Monique Sicard著,陳姿穎譯,《視覺工廠》,邊城。頁19-118。
Week05: 03/25 視覺介面的系譜學:從攝影到造影
Monique Sicard著,陳姿穎譯,《視覺工廠》。頁119-225。
Week06: 04/01 春假停課
Week07: 04/08 觀看的社會學想像
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麥田。全本閱讀。
Week08: 04/15 如何解讀視覺文本:內容分析與符號學
Gillian Rose著,王國強譯,《視覺研究導論》,群學。第一至四章。
Week09: 04/22 如何解讀視覺文本:精神分析與論述分析
Gillian Rose著,王國強譯,《視覺研究導論》。第五至八章。
Part.2 影像的社會實作
Week10: 04/29 視覺的現代性歷程:關於「靈光」的討論
Walter Benjamin著,許綺玲譯,《攝影小史》,台灣攝影工作室。全篇閱讀。
Week11: 05/06 視覺的現代性歷程:藝術與政治的辨證
Walter Benjamin著,許綺玲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台灣攝影工作室。全篇
閱讀。
Week12: 05/13 照片的構成:社會知面與個體刺點
Roland Barthes著,許綺玲譯,《明室:攝影札記》,台灣攝影工作室。第一部份。
Week13: 05/20 照片的意義:攝影本質的文化分析
Susan Sontag著,黃燦然譯,《論攝影》,麥田。第一、三、四、五章。
Week14: 05/27 照片的倫理:戰爭攝影的倫理反思
Susan Sontag著,陳耀成譯,《旁觀他人之痛苦》,麥田。全本閱讀。
Week15: 06/03 電影研究的典範變遷:從第七藝術到社會實作
Graeme Turner著,高紅岩譯,《電影作為社會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一至三章。
Week16: 06/10 電影的社會溝通:意識形態與觀眾詮釋
Graeme Turner著,高紅岩譯,《電影作為社會實踐》。第四至六章。
Week17: 06/17 電影觀賞與分組評論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五星推!基本上老師講話條理清晰,又講得淺顯易懂,再加上各種有趣的經歷和精闢的觀察,上課認真滿有趣的;但如果不喜歡寫很多作業的話,那這門課的進行方式就比較不適合,可能修老師另外開的課比較好。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就是上面那一堆XD除了《視覺工廠》好像絕版了所以用印的、還有一本因為來不及訂書老師也請影印店印,其他都是自行去圖書館借閱或者去買,我記得有幾本老師有幫忙向廠商聯繫讓我們用比較優惠的價格買到。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前幾周有破冰小活動,老師請大家各自挑一張照片、然後說明挑選這張照片的原因,這張照片和社會又有什麼關係。
接著,全班分成六組,每組認領兩次上台報告。沒有上台報告的組別也不是閒著XD
在上課前一天晚上六點前要上傳當週閱讀的memo,並提出一個問題與組員討論,在隔天上課的時候要帶到課堂上,等報告組報告完後由他們回答XD
但在期中後老師有稍微調整,因為之前有時候是報告組報告時間太長、或是老師都會一時興起講了很多有意思的現象、或是提出值得討論的議題,就不小心拖太久了XD
後來就變成每組在上課前要準備好各組的提問,寫在便利貼,在上課前貼到黑板上;等老師來了以後會cue各組講自己的問題,其他組別除了報告組都要認一題回去,等報告完要回答。
真心是緊張刺激又可怕QQ但後來發現有些時候問題會在報告的時候剛好被解決了,或是組內討論一下答案也就出來了,好像也沒有想像中可怕(吧)(但每次還是緊張個半死)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再次尋求老師的課程大綱支援→以下複製貼上:
一、 需按每週進度完成指定文獻閱讀,並於當週二18:00前,將以下個人作業上傳至
ceiba本課程網站:請以不超過一千字篇幅,精要說明當週必讀文獻中的重要概念與討論
、及其與前週或你曾讀過相關文獻的關鍵對話點。此外請提出一個你讀完後會想請問作者
或與大家進一步討論的問題,留待上課,我們將據此進行交叉討論。 每週個人作業表現,
共佔學期總成績30%。不接受遲交,如有特殊理由請務必事先請假(但之後仍需補繳)。
遲交兩次者以缺繳一次計算,無故缺繳兩次者,個人作業成績之30%將不予計分。
二、 每週輪替一個小組(由5-7位同學組成)負責簡報,內容必須整合:當週讀本之摘要
以及自行搜尋的相關補充資料。在簡報中,老師會視需要隨時插入提問,並帶領大家進行
討論。負責報告組的同學,當週可免除繳交前述個人作業。小組各週簡報成績,加總後共
佔學期總成績之30%。
三、 期末個人作品與報告:包含(1)一個自選主題的系列報導攝影或紀錄短片拍攝(主
題內容與篇幅多寡,須事先與老師討論確定);(2)一份說明、闡釋或討論上述影像作
品及其相關議題的文字報告(以不超過5000字為限)。此份作業佔學期總成績40%。
我覺得是扎實偏...甜吧,我的口頭報告弱弱的、期末報告也認真不怎麼樣QQ但只要作業有交齊就會有基本分(的感覺)(吧)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如上所述。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出席率→這門課因為老師注重討論的緣故,感覺老師應該是有默默在發摟大家的出席率,然後偶爾點個名、確認組內的出席狀況。
外系選修→其實老師的課好像一直都有滿多外系同學在修的,這學期因為是跟影像有關的主題,好像有滿多攝影社同學來修課;
基本上沒有基礎聽應該是還行,老師講課都是一種親切平時貼近生活的敘事,但如果修過社會系相關課程的話應該會更容易進入狀況,對於一些慣用的詞彙會有較高的掌握度。
加簽→老師今年好像全簽了,畢竟聽完課程大綱還沒被嚇走的人也沒剩幾隻了......
Ψ 總結
我覺得這是一門很深刻的課,這裡的深刻指的不只是老師上課的風格或者內容,而是上完之後那些東西還會很鮮明地留在腦海裡,三不五時勾人一下,讓你再次想起一些議題,你也就再拿出來把玩一下、就發現你又看見了更多的什麼。
雖然過程中認真是不太好受,但那些閱讀、筆記、討論,卻也不可否認使得課程內容更加嵌入在生活之中,而不是上完課就掰,從此不再相逢。
不知道耶,這可能也跟老師的生活方式相關吧,覺得是很認真地經營著生活,所以故事裡面自然而然有一種生命力的流露。
舉一些上課提過的例子好了。
這學期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關於影像馬賽克處理的討論了。我記得是在桑塔格的著作裡吧,提到人們對於流血的影像都有一種又愛又懼的欲望,既害怕畫面的殘忍、卻又渴望看見赤裸裸的真實展現。
太過血肉模糊的照片我們不看,一方面是因為畫面可能造成我們的不適,另一方面,觀看他人之痛苦以滿足個人窺看之欲望某種程度在道德上是會遭受到譴責的。
然而,馬賽克本身就像一塊遮羞布,雖名之為保護,但在將那些難以入目的遮掩起來後,傷口被移除,使得可能的道德譴責一同被去除,我們於是得以肆無忌憚地觀看。
我們因此看得更多、更不經意,也更加麻痺。
還有關於何謂「真實」、何謂「看見」。
「真實」的定義其實不斷在演化,從一開始倚賴肉眼所見,到後來我們透過解剖向身體內部窺看、用望遠鏡凝望太空,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透過不斷地觀看,鬆動、而又重建。
藉由鏡片層層折射後的影像是真實嗎?由機械所攝下的影像必然比繪畫真實嗎?
在很多時候,看起來自然到不行的照片其實是經過太多的事前布置而終於喬好的。
議題先於攝影而存在。並不是攝影產生了值得關注的議題,而是那些細微之處透過相機的捕捉而逐漸顯影出來。
還有很多。
記得一次,老師為了讓同學大略明白期末作業該如何操作,就頗隨興地想了個觀光的題目,討論旅人如何觀看另一地的生活風貌而什麼又是旅人認為值得關注的,並提出若將旅遊照片中的人物全都ps掉,那又該會是怎麼樣的場景?
老師感覺隨時都有用不盡的靈感,信手拈來全不費工夫。
此外,老師其實也是個很願意和學生聊聊的人,下課就會穿梭在同學之間,隨意講講,參與同學們的各種閒聊XD
結論:老師很棒、課程選書滿有趣的、整個課程互動的設計好像也還不賴,雖然聽同學報告有時候覺得冗冗的,但也是有厲害的人啊!
總而言之覺得是滿好的一門課~~~~
作者: sssh30113 (江上數峰青)   2015-07-10 10:26:00
推 寫的好認真啊
作者: ten57girl (ten)   2015-07-10 19:55:00
作者: foidrm (RRR)   2015-07-12 01:04:00
推可愛原po <3
作者: luminary (abyss)   2015-07-15 01:15:00
想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