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作業 @@

作者: cookies1118 (秋子)   2010-03-22 22:45:48
Q
請問在結案報告中你認為這個學校的體制上出現了什麼問題?有哪些優缺點?如何改善?
從結案報告中,大致上的問題:(綜合三村之問題)
老師部分:師資程度、老師流動性高、老師本身價值觀以及老師年齡…
學生部分:學生程度不一(就同年級來說)、中學畢業後未繼續升學…
我個人是覺得
(1)學校好像沒有定期與老師們溝通與討論,
因為定期的討論(就像是安寨村的結案中的建議)可以給予校方和老師們
互相激勵與改善的管道,校方不僅可以適時瞭解老師的教學狀況外,
也可以得知目前學生的學習情形。老師也可以向校方提出一些他們所看到的問題,
因為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是最親近小朋友的。有鑑於老師們平時也有活要幹,
我覺得這個定期的討論在初步的時候可以密集一點,例如以「週」為單位,
定期開會,若效果不錯且穩定後,時間就可以長一點,例如以「月」為單位。
(2)就學生的程度上來說,就算是同一年級,其中仍存有程度差異,
這是老師在上課時遇到的困難之一。針對此點,我覺得校方應追蹤每個孩子的程度,
設置評鑑,測驗學生的程度是否真的合乎升上一個年級的標準,
但此測驗需要校方與老師們共同策劃,因為老師比較清楚課程內容也熟悉
孩子們的程度,而校方則可以搭配師生需求給予協助。我個人覺得此測驗
可以像是台灣的段考,針對每一大範圍的檢測,測驗之是否瞭解與吸收消化,
測驗次數可以依照狀況作調整。若沒有通過,則可以趁著寒暑假進行補救教學,
有點像是重修的感覺,但是會比較個別的教學,針對孩子們不懂的地方進行補救,
再擇期舉行補測。但就以上的想法而言,是比較偏向顧及大部分的學生,
因為還是會有一些個別差異,對於此,如果校方願意,其實也可以針對一些程度
真的無法跟上的孩子們,給予其較寬鬆的門檻。
此想法是:若全班的程度差異沒有那麼大,那麼老師在教學上可以就順利
教導其內容,也不用在課堂上顧此失彼。
(3)我覺得老師們教的領域不外乎是:國語、數學、戶牘,有些有英文,
但是就我看完結案報告,有些老師所教的科目,一定是其所專長的領域,
所以我覺得可以試試看領域學習分享的制度,而這個制度呢,
是有鑑於老師們會的科目領域大致相同,何不讓老師們一起互相激勵與學習。
這其實就像是我們到當地幫老師上課,之後一對一相互分享與指導一樣,
只是這個制度比較是長期的規劃,也是有點像LONG STAY的含意,
只是這個是要當地老師們都要有的共識。教相同科目的老師們自成一組,
約定好一個時間,就教學內容提出問題,然後老師們相互腦力激盪,
彼此分享IDEAS,然後讓這個領域可以更緊實。此想法是針對每位老師因教法不同,
而學生也有不同的反應,希望藉由老師們彼此互相激盪,找出適合自己的教法,
並且相互給予意見,或許會讓老師們在過程中找到對教學的熱忱以及培養較
正確的價值觀,也可以讓孩子們在有效的教學中學習與成長。
以上是我的想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