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7-2 吳玉山 政治社會學 期末考

作者: dogluckyno1   2019-06-19 20:59:32
課程名稱︰政治社會學
課程性質︰選修
課程教師︰吳玉山
開課學院:社會科學院
開課系所︰政治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9/06/19
考試時限(分鐘):110分鐘
試題 :
第一題:(25分)
香港近日連續的「反送中」大規模遊行震驚全球視聽。雖然香港政府宣稱修改引渡條例
是為了補其司法體系的漏洞,以免港人在境外犯罪後無法可施以懲處,並以港人陳佳同
來台灣旅遊、殺害女友潘曉穎案為由,申明修例之合理性(香港承襲英制,採屬地主義
,認犯罪發生地的台灣才有權審理)。但眾多港人認為此門一開,香港受《基本法》保
障的司法獨立將無法維繫,人們的政治與人身自由將受到侵害,因此反應劇烈。香港為
一高度發展之經濟體,實行自由經濟,其人均所得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服務業佔90%
以上,人類發展指數在全球居第七。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即建立了獨立的司法體系。
對於維護其自由權利,屢次展現極大的決心。這包括2003年的反《基本法》23條立法(
國家安全)、2012年反「國民教育洗腦」、2014年「雨傘革命」(爭取「真普選」),
以及此次的「反送中」大遊行等,而以「反送中」規模最大。自從「回歸」以來,港人
的認同意識發生了相當大的轉變,雖然「雙認同」的比例仍然維持最高(「係香港人,
都係中國人」與「係中國人,都係香港人」),但自認為「香港人」的比例不斷上升,
遠超過「中國人」的比例。近來「港獨」的勢力崛起,更增添了「反送中」的聲勢。當
然國際因素也不利香港政府推動修例。當前美中關係緊張,貿易戰正在關鍵時刻,而美
國和西方國家不論是政府或是輿論都對於港府和北京施加極大的壓力。這些因素,都促
使特首林鄭月娥和北京方面都對示威做出讓步,暫緩修改引渡條例。不過許多示威者認
為此仍不夠,要求港府撤案,林鄭下台。雙方仍然對峙。
在上述的描述當中,你看到哪些政治社會學的途徑?你覺得這些途徑的論述有道理嗎?
第二題:(25分)
科技經濟決定論、國際環境決定論,與國家自主理論都宣稱可以解釋共產主義,其原因
何在?你覺得哪一家的說法較有見地?為什麼?
第三題:(25分)
科技的進步,究竟對於人們的自由會帶來擴張還是限制的影響?試用現代化理論和極權
主義理論來加以解答,並用經驗事例提出你自己的想法。
第四題:(25分)
傅鐘下的省思:
盛夏的薰風襲來,讓人變得很哲學。傍晚傅鐘下韋暢、杜梅和馬勃談到宗教。
韋暢說,「宗教的作用不是提供真理,而是創造一個迷思,讓人有個理想,可以從事一
些有用的事。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事蹟都和宗教有關。」
「例如把人當巫婆燒死、神棍騙財騙色、或是何梅尼的神權統治……」馬勃冷冷地說。
「我不認為宗教有那麼壞。有的時候宗教可以慰藉人的心靈,讓他們有歸屬感,這樣難
過的時候就不會想不開……」杜梅此時搖頭晃腦地插進來。他有個好朋友是校園團契的
,所以對宗教有一些貼近的體驗。
「對,這樣被你騙的時候就可以想是上帝的考驗」。這是典型的馬勃式嘲諷。
「朋友們,請提升你們的層次」,韋暢說,「宗教在歷史上多次改變了人類的命運。隨
便舉個例子來說,一個星期七天,星期日不工作就是猶太教的規律,你知道這對人們的
生產和消費活動產生了多麼深遠的影響嗎?」
突然之間,三個人停止說話,彼此對望了一眼。
然後大笑出來。
「你知道我們好像誰嗎?」馬勃問其他兩個人。
「都是政治社會學考試準備太多了。」杜梅說。
他們三個人對於宗教的看法究竟像誰呢?
為什麼你會這麼說呢?
有趣的題目
期待引出你努力的準備
和你的想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