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3-2 王梅霞 文化人類學丙 期末考

作者: lkkl555 (柴犬)   2015-06-26 02:18:23
課程名稱︰文化人類學丙
課程性質︰通識/選修
課程教師︰王梅霞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人類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5/6/24
考試時限(分鐘):170
試題 :
請從以下題目中選擇四題作答,每題 25 分
1. 以非洲民族誌為例,討論在一個沒有現代國家和法律的社群中,社會秩
序如何維持?「親屬」和「政治」的關係為何?「結構功能論」對社會的看法為
何?你認為「繼嗣理論」應用到漢人研究的適切性及限制為何?
2. 透過南亞民族誌討論︰如何透過「結構原則」界定研究對象?如何從社
會過程重新思考「社會結構」?結構變遷的動力為何?聯姻原則如何作為社會結
構變遷的機制?
3. 東南亞的馬來人如何透過同居共食來界定生物的及社會的認同?在這過
程中,「認同」如何具有流動性及多重性的特質?「人觀」(the concept of
person)的研究如何反省西方「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的觀點?請
舉例說明。
4. 「性別研究」如何反省傳統人類學的知識系統?請以兩個民族誌為例,
論述性別人類學所開展的視野。
5. 「交換」如何作為整體的社會事實?禮物交換和商品交換的邏輯是相互
對立的嗎?西方貨幣的傳入如何衝擊傳統社會?不同文化如何賦予「貨幣」不同
的象徵意義?
6. 馬克思主義「生產模式」中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內容及關係為何?第
三世界的鄉民經濟如何與全球資本主義相結合(articulate)?「文化」在經濟
變遷過程的角色為何?你對於當代資本主義的看法為何?
7. 儀式如何具有獨立的機制來解決社會的衝突?「象徵」有什麼特性?當
代社會中哪些活動具有 communitas(共融)的特質?
8. Geertz 如何應用及修正韋伯「理性化」的概念來解釋 Bali 人從「傳
統」到「現代」宗教上的轉變﹖以及如何透過「實踐倫理」的概念比較伊斯蘭教在
印尼及摩洛哥的不同面貌?
9. 如何以非洲然德人的巫術、魔法與神諭探討當地人思惟的合理性?你如
何看待當代社會的「巫術」?請舉例說明。
10. Levi‐Strauss 如何探討人類心靈深層結構的普同性?後來研究者如何
應用及修正結構主義?你如何看待人類思考的普同性或獨特性?
11. 請以馬達加斯加民族誌或其他社會文化為例,論述︰宗教如何做為意識
形態,一方面提供個人存在的意義,一方面也合法化不平等的權力關係?社會
變遷過程中,宗教性質如何改變?以及,當地人如何透過宗教來表達對外在
世界的反抗?
12. 以一個社會文化變遷的過程,討論事件和結構之間的辯證關係為何?不
同社會文化具有如何不同的歷史記憶機制?
13. 非西方社會的「權力」觀念如何不同於西方社會的「權力」觀念?從
「實踐倫理」的角度探討︰印尼傳統的權力觀念如何影響其對市場經濟、文官體系
和民主政冶的接受與否?
14. 「民族國家」如何作為想像的共同體?其文化及社會結構的條件為何?
不同階段「民族國家」的特殊性和共同性?請舉一個國族建構為例,探討其過程
及特色?
15. 以兩個民族誌為例,探討如何透過「情緒」的面向,重新思考當地社會
文化性質?你認為「情緒研究」對於瞭解當代社會的適切性為何?請舉例說明。
16. 消費過程如何重新創造人的自我認同和社會關係?請舉例說明,如何透
過消 費來瞭解主體和客體相互界定的過程?西方歷史過程中,「糖」的意義
有何改變?如何從更寬廣的政治經濟史探討此意義的改變過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