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3-1 李明璁 社會學丁 期末考

作者: alice910153 ( )   2015-02-03 13:19:45
課程名稱︰ 社會學丁
課程性質︰ 政治政論二、人類必修;圖資三選二必修;兼A5通識
課程教師︰ 李明璁
開課學院: 社科院
開課系所︰ 社會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5.01.09 ~ 2015.01.13 中午12點
考試時限(分鐘):約四天
試題 :
*注意事項:
1. 請回答以下五個題組(每題均需作答),每題占20%。
2. 若有任何參考資料或文句引用(含網路文章),請務必加註出處;未加註而剪貼抄襲者,
該題將以零分計。
3. 每個題組最多1200字,不含註腳與書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組(一)
《天下雜誌》2014年6月號曾報導,目前台灣前1%富人,擁有全台14%的財產;而前5%富人
則佔據31%;且實際上的貧富差距可能比此數據顯示更為嚴重。(原文可參考《天下》第
549期〈台灣貧富差距創新高!1%比99%的戰爭〉)。
我們如何可能解決貧富差距的加劇?有一派學者認為,應以「教育機會均等化」來解決。
另一派建議,需進行「稅制改革」(如開徵「富人稅」)。還有一派則主張:「只要國家
經濟狀況發展良好、國民整體所得提升,利益便能一滴一滴地挹注到社會中每個階級。」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上述三種主張對於階級不平等與階級流動等議題各自基於什麼樣的預設?為什麼他們
 認為自己所提出的方案可能緩解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
2. 請試著提出你自己的看法。你可以從上述三種方法中進行選擇並補充說明;或者自行
 發想其他更有可能的解決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組(二)
2014年三一八佔領國會運動期間的學生領導者之一陳為廷(以下簡稱陳),因過去曾涉性
騷擾案件,日前引起各方人士的關注與辯論,最終他決定退出苗栗縣立委補選(相關新聞
請自行透過網路搜尋閱讀)。請你利用課程與讀本所學到關於「偏差」和「性別」的相關
概念,回答下列問題:
1. 有位醫師投書表示:「失控的錯誤行為或許是心理的一種缺憾,與陳雙親早逝可能有
關,所以才要抱著小熊睡覺。」另一位醫師也說:「性騷擾問題必須透過專業醫師治療。
」請討論上述說法如何界定與控制偏差,以社會學觀點來看有何不足?
2. 在相關輿論中,有人指責陳是沒資格參選的性騷擾累犯;也有人為他辯護、原諒他的
行為。請檢視在這些論述過程中的「貼標籤」與「去標籤」?它們各自基於何種預設、造
成什麼效果?
3. 請從社會學觀點所關注的三個層次:個人自身、人際互動、公眾制度,討論我們如何
可能更有效地防治性騷擾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組(三)
請先閱讀以下兩位藝文創作者分別對於兩個原住民議題的FB發言,並以題目所提供之關鍵
字上網搜尋相關新聞討論。再請參考本學期課程所涵蓋(如文化、族群等單元)的讀本與
授課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紀曉君:http://ppt.cc/bRoH (關鍵字:射耳祭、原民會預算)。
劉克襄:http://ppt.cc/jN-a (關鍵字:蘭嶼、7-11)。
1. 請說明這兩個爭議事件的衝突點為何?這些不同論述各自基於什麼樣的價值或信念選
擇?
2. 從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的角度來看,你會對這兩個爭議提供什麼樣的解套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組(四)
2014年10月4日,有一群市民夜宿仁愛路,響應「巢運」以居住權為理念提出的改革訴求
。事實上,這一波「巢運」的前身「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曾被視為是台灣最早期也是
最「成功」的都市社運動員,但很吊詭地,它對往後25年來的住宅與土地政策的實質影響
卻似乎有限;而不少評論者亦認為今年的巢運「失敗」了,僅管六都市長候選人紛紛簽署
了政策承諾書、也提出了住宅政見。請自行上網搜尋相關新聞及評論,並參考本學期「行
動選擇:回應多重不平等結構」與「社會運動:從集體鬥爭到日常對抗」兩週的閱讀資料
(包括課堂觀賞電影「麵包與玫瑰」),回答以下問題:
1. 有哪些社會學概念可以用來界定、檢視和評論今年巢運的「成功」或「失敗」?請同
時搜尋「(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並與之進行比較討論。
2. 請從「反文化」(counter-culture)概念,試著討論巢運所可能欠缺或誘發的文化意
義(線索:請和台灣社會傳統的「置產」觀念進行對話)。而這樣的文化意義,又與台灣
社會變遷有何關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組(五)
請先上網搜尋「葉永鋕事件」相關新聞報導與評論,並觀看以下這段YouTube影片: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vl2USkLOc
請回答以下問題:
1. 對於青少年而言,男子氣概的建構主要是透過哪些社會機制進行?請以自身求學或成
長歷程中的個人(或與親友同學之互動)經驗出發,並討論這些社會機制對性別建構產生
什麼影響?
2.葉永鋕事件距今已過14年,你認為目前對於具有「女性特質」的男性或具有「男性特質
」的女性,在媒體上大都如何被呈現?和葉永鋕事件當時相比是否有所改變?而這對於性
別平等的推動來說有何意義?請你自行搜尋、並以最近三年內的任一相關事件及其報導作
為例子進行討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