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 PC 版我也一直斷斷續續玩到接近中盤
就逐漸被放置了,很努力但就是玩不完
但非常有印象從序章
一直玩到遊戲標題出來的瞬間
可能是我體驗過最帥最震撼的開場之一
(重點是劇情不要被雷)
這次純粹好奇 NS2 性能天花板大約在哪
加上實體卡塞好塞滿,太有誠意
決定買來蒐藏,沒想到廢寢忘食欲罷不能
再此體驗序章 標題出來瞬間依然帥死
每天午休玩個半小時
下班把小孩哄睡後玩兩三小時
不知不覺玩到後期
幾條重點主線開始融匯整併
推測應該是快全破了,也開始理解
為什麼這片即時發售之初風風雨雨
實際體驗上仍是值得一玩的神作
而像這樣的 RPG 真的很適合掌機
隨時暫停休眠再找零碎空檔繼續
加上 NS2 八吋左右螢幕很大
比我以前用過的 SD OLED 和 Ally 再更大
可說是目前行動體驗裡最高的沉浸感
加上這麼多年來該修的bug也都差不多
如果從沒玩過,NS2 可能是理想開局
隨身帶個耳機搭配,效果更是好上加好
性能方面
在 DLSS 加持下
2077 在 NS2 底座模式令人驚艷
撇除可察覺的 30fps 幀率感
有時幾乎錯覺以為用 2060 獨顯桌機玩
很難想像一顆超低瓦數 SoC
可跑出這種程度的畫面
CDPR 優化能力真是可怕
但手持模式的低解析度放大感就稍明顯
明明用 quality mode 在玩
我還是常忍不住進選單
確認是不是誤切 performance mode
不過久了也習慣了
有幾段重要劇情
我是在掌機模式無預警進入橋段
(永不凋零還是小火鍋吃到一半 XD)
但還是不影響體驗
而被劇情震撼到頭皮發麻
回頭才發現現實世界已經半小時過去了
好處是熱量和續航力在這部發燒級作品上
依然維持可接受水準
可見 NS2 系統調校非常節制
因此整體來說2077在NS2表現值回票價
雖然小貴,但破完可以賣掉回血
從這片得以窺見
往後 NS2 遊戲的畫面繼續大概在哪
以及 64GB 卡匣可以裝到什麼程度
從遊戲面和技術面來說
都是挺有趣的體驗
如果你跟我一樣不習慣第一人稱操控
調簡單難度來玩應該也沒差
(雖然真的有點太簡單)
大約兩三個小時就完全習慣了
後來我也開始慢慢理解
CDPR 當初那位堅持第三人稱改第一人稱
而被內部罵翻幹爆的高管
從現在回頭看,其實他是有先見之明的
我自己也是第三人稱愛好者
但 2077 遊戲裡有非常多場景
用第三人稱來呈現真的可能會少一味
題外話,
若從 2077 看 NS2 硬體極限
加上目前已發表的 DK Bananza 中遠場景
還是盡量省料的狀況來看
個人推測 NS2 世代薩爾達傳說續作
即使材質與解析度能提升
在 SoC 效能若沒藏一手的前提下
或許仍很難擺脫曠野和龍之淚的賽璐璐風
而不會過於追求仿真 3D 寫實吧,大概啦
但還是希望老任憑著神級優化能力
薩爾達續作若可介於 NS2 升級版曠野
以及 2077 的 3D 寫實兩者之間
搭配適當的美術修飾
體驗還是會非常頂
期待明後年有機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