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新手增肌請益

作者: nick255398 (nick255398)   2025-09-08 23:30:46
如標題
新手進健身房2個月出頭 想請各位先進幫忙檢討一下健身情形 提供建議
目前約每周4-5練 平日30-40分鐘最多 假日2小時(最後20分鐘走跑步機 斜坡快走)
幾乎都玩機械式 有做過幾次啞鈴肩推 跟槓鈴深蹲 但程度太差很少做
每次做幾乎都是全身性 沒有所謂幾分化
通常都是一推做完做一拉 然後做幾個腿推機(椅子動的那種 比較輕..練腿真的有點痛苦)
胸推 下拉 肩推 划船 然後三頭 等等重複(可能分不同小區塊 但順序差不多是這樣)
重量約是能承受的上限 或輕一格(MATRIX機器) 3-4組 有時候是遞增測能承受重量
測到最後剛好4組這樣...有時候是上限拉了3組左右開始遞減再做個2-3組 (很隨意)
目前平日這樣練隔天幾乎無痠痛 假日練會痠一天 打算半年後再測一次INBODY
聽到的老理論是-痠痛代表肌肉增長 新理論是-不一定要痠痛才有肌肉增長
雞胸肉跟蛋有在補 暫時還沒吃肌酸(考慮中)
偶爾會測試一下更強一格的重量 如果能做 下次就會更新新的重量做
想問一下這樣的做法持之以恆有甚麼大問題嗎?還是先測試半年看INBODY變化程度最準?
作者: yiao (å¶¢)   2025-09-08 23:47:00
看不出你要問什麼(黑人問號)正確說看不出什麼問題 但詳細的也不知道要從何說起1.你的機械重量增加如何 2.有沒有覺得哪部份肌群比較乏力3.你的重訓目標是什麼 4.身邊有沒有人帶你新手期可以同時增肌減脂:吃足量(或大量)蛋白質跟計算熱量痠痛不是唯一指標 你可以觀察肌肉一個月後是不是有長大各部位 我個人是最少都隔一天(包括手臂部份)能的話還有痠痛就不練同一個地方讓它休息夠
作者: igreensheep (greensheep)   2025-09-09 00:06:00
其實也沒什麼問題,你的身體受得了、回覆的過來,不會害怕上健身房,逐漸提高負重,這些都是正確的路上,接著就是避免受傷跟持續融入生活,這樣就很棒了
作者: yiao (å¶¢)   2025-09-09 00:07:00
按照新手期的話 兩週到一個月會增加機械一格的重量能的話還是現實中認識一個能跟你討論或指導你的吧比如去隔壁版徵巨巨或妹子這樣
作者: igreensheep (greensheep)   2025-09-09 00:10:00
題外話:Inbody對減重的參考比較有幫助,相反來說增肌的雜訊會比較多。體脂在增肌的過程中會反覆橫跳,甚至原地打轉,一般建議搭配重量紀錄(就是你說的有沒有越做越重/容量提升)跟實際的體態變化為主會比較好
作者: yiao (å¶¢)   2025-09-09 00:37:00
個人經驗 胸腿手臂核心很常練完隔天痠 背很少痠但還是長增肌除了維持練之外 蛋白質的量更重要
作者: Xration (胤盛家ノ家庭事情)   2025-09-09 01:06:00
新手機械 胸:平胸跟上胸 背:滑輪下拉跟划船 腿:哈克跟腿後勾、腿前踢、內收 肩、側飛鳥感恩肩推 手就不用練了 浪費時間
作者: popq7894 (精射膜添淪)   2025-09-09 05:07:00
全身每週練4-5次尊嘟假嘟
作者: askker (askker)   2025-09-09 06:26:00
你這是重量太輕才有辦法連續訓練,動作沒問題的話建議你加重
作者: igreensheep (greensheep)   2025-09-09 08:21:00
拍照就是常見的那種穿褲子的樣子,最主要是看型態(維度)的變化,像是背跟胸都很難用體脂來判斷,也不像二頭有就有沒有就沒有,長時間比對也可以做為之後雕刻細節的判斷,像是背最難練的原因一部分就來自代償的角度很多,很容易就被習慣的肌群拉走(動作變形)至於重量和組數的問題:的確超負荷漸進是現代肌肥大的根基,不過在數字上面也有不少技術層面的考慮。譬如說以腿推舉例,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很重,但相比起自由重量的深蹲,或是更進階的分腿蹲,你會發現技術面可以用小重量撬動更多多肌肉徵招
作者: XZXie (微軟新注音敗壞國文水平)   2025-09-09 08:26:00
對自己太好 應該很快就遇到瓶頸惹
作者: igreensheep (greensheep)   2025-09-09 08:29:00
至於我不太強調一直加重的原因一部分是肌肉容易修復,但關節等軟組織就會承擔相對的風險。以臥推為例,在加重的過程中,手腕、手肘與肩頰都處於壓力之下,在你沒有很好掌握特地重量就往上加的時候,這些部位就間接在很容易受傷的重量之下。那與其加重量,你可以嘗試像是底部暫停、加長行程、放慢離心、加入接近力竭後的降重組合,這種做法可以減少關節的風險,同時也有效去提告肌肉代謝壓力跟機械張力。在組間之間就算是垃圾訓練量,也都可以做為週期化訓練的一部分。長時間高強度訓練其實容易神經疲乏。但說了這麼多,健身本身就不是速成的東東,基本以年為單位,你會找到自己跟這種生活最適合的節奏。把自己當選手練其實也沒有不行,恢復得過來,足夠的休息,最重要的還是不要怕訓練,把健身融入生活,反而是我最推薦新手去想的事情。然後就是不要受傷、不要受傷、不要受傷XD
作者: Dwccc (小天)   2025-09-09 09:00:00
酸痛 跟肌肉長不長 的確沒啥關係最重要的是動作要正確,理解每個動作到底在練哪裡。然後持續增加重量 建議你多玩啞鈴 和拉繩,不要只做機械然後不要一天全身都做,這樣肌肉沒有休息時間有限還練全身,那練的強度就很令人懷疑了30分鐘 我看只夠練一個部位如果能一週2練,那一個部位 可以選2個動作 做3組。一週合計12組。如果只能一練 那就選3個動作,做4組,合計12組一週至少要10組以上,才會有增肌效果,一般人20組就達到上限。不含暖身組的部分再來足夠蛋白質很重要,很多人練老半天,但吃很少。真的是白練一開始先測inbody之後再測 才有對比參考,要運動前測,不要剛吃飽測。
作者: patty0702 (patty)   2025-09-09 11:15:00
剛開始去萵苣時我也都是用機械式練全身 大概半年多才開始分化 就分上下半身 一周四練中間休一天
作者: senma (ライフ☆ライン)   2025-09-09 12:30:00
不一定要痠痛,但練時目標肌肉有沒有感覺受力比較重要,否則可能都是代償
作者: mambaforever   2025-09-09 14:34:00
有預算的話請個教練上個8-10堂課或許會比較能幫你解惑 你的課表有沒有問題要看你來健身房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 yawenla (熱血愛旅行)   2025-09-09 18:04:00
有安排計畫的菜單 練起來才有效率 而且動作品質優先,再來才是重量
作者: mitsloanboy (GG輪班救台灣)   2025-09-09 18:26:00
hello大家好我是卓叔,這裡是瘦子增重的百科全書,YouTube全部看一遍
作者: GoalBased (Artificail Intelligence)   2025-09-09 18:44:00
你找一個有完整菜單教學的頻道,例如上面那個,完全跟著練就好
作者: Puma5566 (噗馬五六)   2025-09-09 19:55:00
每次重訓3-40分鐘練全身,很忙喔不規劃菜單每次都練全身很難持之以恆
作者: senma (ライフ☆ライン)   2025-09-09 20:05:00
如果是我的話比較傾向三分化訓練,每天專精練不同肌群輪流休息,會比每天全部練一點卻沒休息好一點
作者: ymsc30102 (囧臉蔥)   2025-09-09 20:44:00
一週5練全身不分化也不是問題 大肌群胸背腿肩各一動作3組 這樣不會一個部位做到厭世 也不會酸痛到影響生活每天也能換不同動作 例如胸一天平推一天上斜 背一天下拉一天划船
作者: RUBYYU0919   2025-09-10 08:51:00
我是一次單部位不超過兩個動作,以前試過三分化結果到第三個動作容易沒力變形
作者: w271235 (老魏)   2025-09-10 17:44:00
我個人是一天12組,單一肌群6組為原則舉例來說:臥推3、肩推3、夾胸3、側平舉1、前平舉1差不多就可以回家了
作者: mazaro (我很實在)   2025-09-11 12:23:00
先著重在不要受傷為前提,比盲目增加重量重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