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備戰術觀察:全國案後台中防禦部署

作者: Gdiaofuta (leMatcha)   2024-01-06 06:38:07
守備戰術觀察:全國案後台中防禦部署
在接收到台中二旅和高雄二旅確定裁撤的資訊後,縣市後備旅今年起已經確定僅剩18個,台
中一旅和高雄一旅只是尚未完成更名而已,至此後備旅群總數僅剩44個,對國軍防禦計畫造
成極為深遠的影響。雖然裁了14個旅,但是如果光聽數字的話是無法理解問題的嚴重性的,
所以這次我以我自己目前最確定各旅各營防區的台中地區舉例,解析國軍在全國案後的防禦
計畫改變狀態為何。
但是要討論現在的部署模式就必須要先從頭開始解析台中防禦部署的基本概要,了解國軍守
備計畫的變遷才能真正的看懂現在國軍的防禦部署的根本邏輯是什麼。
https://i.imgur.com/ACvZFzg.jpg
台中地區國土利用調查成果圖
https://i.imgur.com/hqzrjFI.jpg
台中地區7級坡向圖
經過判讀地理兵要後可得知,台中地區被從北到南分別是大安溪、大甲溪、烏溪的三條河川
所切割,而台中市區則是被包裹在大甲溪和烏溪之間的地域。大肚山脈位於台中市區西側,
南大肚山和北大肚山地勢陡峭難以通行大規模部隊,但是中大肚山坡勢平緩且寬大,利於大
部隊推進。大肚山南北兩側河床平坦利於部隊開進,但是地處低窪且無隱蔽,容易受國軍制
高處火力打擊,可能投入部隊並不多僅能作為輔助進攻方向。
被大甲溪與大安溪所切分的后里台地與大肚山也有類似的狀況,台地西側出口南北分別有內
水尾山和鐵砧山兩個地勢陡峭的制高點,而台地西側出口中央則是平緩寬闊的山坡地,只是
規模較大肚山小很多。而大安溪以北有具備良好且適合登陸的通霄海岸和寬闊的苑裡平原,
烏溪以南有戰略意義重大的彰濱工業港和更為寬闊的彰化平原,這些地區相較台中港方向應
較為利於開展登陸作戰並展開部隊。
除了大肚山外,八卦山和觀音山也與其互為犄角,對於防守軍來說可以作為視野良好的觀測
陣地和砲兵陣地,對於攻擊軍來說只要拿下八卦山和觀音山就可以一覽無遺的俯瞰台中市區
,因此佔領八卦山和觀音山也會是台中方面登陸戰互相爭奪的重點要地。
那麼,解放軍主力登陸方向會選擇哪處呢?
對於登陸軍來說,選擇利於部隊展開的地方固然重要,如果單論登陸戰難度做排列選擇的話
,選擇以苗栗通霄海岸或是彰濱方向登陸肯定是最容易的選擇。但是選擇彰化和苗栗方向都
有共同缺點,也就是渡河作戰問題。
https://i.imgur.com/Li4XrkC.jpg
大安溪街景圖
https://i.imgur.com/ZUV9ptz.jpg
大甲溪街景圖
https://i.imgur.com/mIWc6pE.jpg
烏溪街景圖
大安溪、大甲溪、烏溪寬度非常寬,甚至寬度超過一公里之譜。雖然以上河川水量因為荒溪
型河川特性普遍不多也不深,但是由於兩側高地陡峭且缺乏遮蔽,大部隊暴露在火線下開進
,幾乎等同於再打一次登陸戰,因此登陸方必須盡可能避免在登陸後立足未穩就進行渡河作
戰計畫。
不過,河川除了是進攻方的阻礙,如果河岸陣地被攻擊軍所佔領並穩固防線的話,河川同時
也會成為防守方執行奪回作戰的瓶頸。
經過條件排查後,其實解放軍的登陸路線選擇就變得非常清晰了,也就是:
“主力部隊自台中港登陸並由中大肚山方向進攻市區,助攻方向的登陸部隊由甲南海灘登陸
奪下鐵砧山和內水尾山後沿后里台地進攻奪下觀音山建立面向台中盆地的砲兵觀測和射擊陣
地,並建立阻擊防線阻止大安溪以北的國軍部隊增援。”
這不是國軍自己在近年才做的設想,事實上1944年的日軍就已經以此概念設計台中地區的防
禦陣地以迎接未來可能的美軍登陸行動了。
https://i.imgur.com/rnWd7ro.jpg
1944年日軍臺灣島築城計畫一覽圖
https://i.imgur.com/KhUjy1J.jpg
日軍第71師團“命師團”台中地區部署圖
國軍的部署模式與日軍非常相似,在大肚山西側山腳灘岸一帶設置灘岸防線(水濱陣地)阻
擊美軍登陸部隊,並在北、中、南大肚山上設置三處由步砲聯合陣地組合而成的防禦要塞作
為主抵抗陣地,利用大肚山地形盡可能殺傷美軍部隊和在登陸階段掩護灘岸陣地的部隊,主
抵抗陣地的主要火力包含威力強大的4門十年式12公分高射砲。
丟失主抵抗陣地後部隊就會撤入台中城區和豐原、頭科山一帶(今日十軍團地下指揮所附近
)的預備抵抗陣地繼續戰鬥,直到戰鬥失敗或勝利。
實際上,這套劇本跟國軍撤台後的作戰規劃幾乎如出一致,國軍防禦計畫完全就是日軍的翻
拍改編版,1944年至2024年幾乎可以說是數十年如一日。
https://i.imgur.com/szfcaRe.jpg
台中、彰化地區砲陣地分布圖
https://i.imgur.com/Nzthvfs.jpg
大肚山作戰區砲陣地射界圖
https://i.imgur.com/rX0YoRg.jpg
大肚山作戰區域劃分
1976年後國軍推動大肚山守備案,加強日軍遺留大肚山防禦陣地,建立數十個155榴、155加
、203榴重砲陣地及步砲聯合、反空降陣地等。雖然所有步砲陣地和反空降陣地基本已經
解除戰
備並拆除,但是大肚山作戰區域至今仍有7個重砲陣地群及下屬的28個砲堡維持戰備狀態,
軍團重砲仍然計畫戰時進駐各砲堡。
總體而言,台中地區的戰場經營從日本時代到戰後基本上本質並沒有根本上的改變,也就是
增加砲兵火力和增加各梯次防禦的守備兵力而已,戰術完全如出一轍。這或許是國軍參謀懶
惰抄了幾十年的計畫,也可能是這就是所謂的最優解方案,經歷數十年趨同演化至今。
但是不論如何,根據經驗法則,在基本架構被證明不可能也不會重改的狀況下,不管是後備
戰力提升案中增加了南測戰車群和步兵101旅提升了計畫中部隊的規模、打擊力和兵力密度
,還是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的大裁部隊作為,都沒有對計畫形成本質上的改變。即便
裁軍裁到兵力密度無法滿足需求,國軍仍然按著80年不變的計畫架構配置部隊。
總結國軍和日軍數十年的戰場經營計畫,簡單來說就是幾點:
1.極盡守備部隊最大努力防守中大肚山作戰區域,避免後方區域在登陸後的短時間內被直接
突破,導致防禦計畫崩盤。
2. 盡力防守后里台地尾端的后里觀音山地區(中苗作戰分區指揮部兼第五作戰區地下第二
預備指揮所-七星崗要塞),避免登陸軍沿河谷一帶直攻作戰區指揮部(第五作戰區崑崙地
下主指揮所)及作戰分區,或至少阻止建立建立砲兵陣地和觀測所對台中市區縱深砲擊的能
力。在阻擊過程中,台中市區方向和大肚山砲兵部隊應配合協同作戰殺傷后里台地上的攻擊
軍。
3. 防守彰化八卦山,防止解放軍在八卦山建立砲兵觀測陣地和砲兵陣地對台中市區縱深進
行砲擊。如果防守失敗,就沿烏溪建立阻擊陣地避免解放軍由防守側翼威脅台中市區。
以上概念繪製成圖差不多就如下所示:
https://i.imgur.com/UNiP2GG.jpg
國軍設想解放軍攻擊路徑-OSM
https://i.imgur.com/NaTtgg4.jpg
國軍設想解放軍攻擊路徑-GOOGLE
https://i.imgur.com/QMlB9F1.jpg
國軍設想解放軍攻擊路徑-OTM
既然攻擊路徑和防禦戰略假想基本上都已經確定了,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3年時國軍防
禦部署長什麼樣子,我是否能成功預測國軍的作戰計畫?
https://i.imgur.com/LwiBh1m.jpg
2023年台中市區國軍部署圖-OSM
是的,基本上國軍就按著這套假想去配置守備部署,毫無懸念。
雖然台中地區並不是跟同時期的桃園地區一樣重兵雲集,具備六層防禦部署,但是仍然構成
了五條防線,分別為:
灘岸防線(6-8公里縱深):
104旅(營正面3.2-8公里)
縱深防線(3-6.5公里縱深):
台中一旅(營正面3.5-6.5公里)
打擊部隊待機區(3公里縱深):
586旅、234旅(營正面3.5-5公里)
主城市帶防線(3-9公里縱深):
台中二旅(營正面4.2-6.5公里)
作戰區後勤區(10公里縱深):
谷關旅、步兵營、警衛營
2023年台中地區主要打擊部隊為機步234旅(欠1營,聯兵1營以特遣隊編組由雲嘉作戰分區
作戰管制)、裝甲586旅一部(聯兵3營特遣隊,可能由機步234旅作戰管制)。在登陸地點
確定為台中海岸的情況下,可能獲得南測群(機步1營特遣隊由雲嘉作戰分區作戰管制)戰
車1、戰車2、機步2營特遣隊北上及586旅大部的增援(無跨作戰分區)。
在最為重要的中大肚山作戰地區,機步234旅配置了兩個機步聯兵營當“守門員”,在步兵
旅的前衛掩護下配合砲兵固守中清路、台灣大道間的重要地域。
2023年台中主要守備部隊由灘岸排列至內陸分別為步兵104旅、台中1旅、台中2旅、谷關旅
,谷關後備特戰旅在2021改編成步兵旅後就一直作為台中地區縱深地帶守備至今,2023年下
屬5個步兵營全數收縮進台中後方地域增強守備兵力密度(原先僅有2營),而104、台中1、
台中2旅的部署則是從2014至2023年都是維持同樣的部署模式。
基本來說,我認為後備戰力提升案中台中地區的作戰計劃並不算太差。雖然部隊部署防禦正
面仍然寬大,但是守備部隊較為充足,可以進行更充分的戰場經營,設置更多阻絕設施,

時反擊力量也不差。2021年前24小時內可調動的為作戰地域3個營(2機步聯兵營、1戰車聯
兵營),48至72小時則可以增加至6個營(增援2戰車聯兵營、1南測旅戰車營);到2022年
南測後備戰車群編成後,總數更是上升至8個(增加1戰車營、1機步營),足以在戰場上形
成局部數量優勢(僅限單一登陸場)。
特別是在後備戰力提升案前,八卦山周邊並無打擊部隊可供調遣,整個烏溪以南只有一個南
測後備旅(多1戰車營)和彰化後備旅,無法有效鞏固烏溪以南陣地的防禦,在增編戰車群
後顯而易見的改善了彰化防禦空洞和花壇戰備道反空降的需求。
然而這一切都在2024年全國案推動後戛然而止,這個配置僅僅存在於2022年至2023年整整兩
年的時間而已。大裁部隊必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全國案實施第一年就裁撤14個後備旅,粗略
算來就是高達63000人的編制被裁編,這個數字幾乎是後備旅總數的25%。裁編的同時卻沒有
為部隊進行裝備升級,仍然沿用舊有裝備和舊有的作戰計劃架構,那麼完全可以預見迎來的
結果必然不會是令人滿意的。
https://i.imgur.com/MCMZQOK.jpg
2024台中市區國軍部署圖-OSM
https://i.imgur.com/jngFW23.jpg
2024台中市區國軍部署圖-GOOGLE
https://i.imgur.com/TC3uxd9.jpg
2024台中市區國軍部署圖-OTM
在全國案中,第五作戰區被裁撤了苗栗縣銅鑼後備步兵旅、台中市後備步兵二旅、南測中心
後備戰車群,以台中地區防禦計畫來說,以台中二旅被裁撤的影響最為深遠。
在原先的架構裡,台中一旅和台中二旅各自都需要負責一個防禦正面寬度28公里、防禦縱深
6公里的守備地區(一營平均正面5.6公里),總縱深為12公里。軍團後勤區的前衛守備任務
由谷關旅完成,縱深約6公里。
但是在全國案後,台中二旅裁撤,台中後備旅接手台中二旅防區;而谷關旅下屬單位解除軍
團後勤區前衛任務,三個營被部署去山地執行山地游擊戰規劃,僅保留兩個營保衛作戰區和
作戰分區指揮部,因此台中後備旅防區就此來到了極為驚人的防禦正面寬度28公里、防禦縱
深18公里的誇張防區。
誇張具體是什麼誇張法?
1989年時西德陸軍第6裝甲擲彈兵師的正面防禦寬度和縱深皆約為55公里(約3025平方公里
),粗略計算台中後備旅防區約為504平方公里,達到其防禦面積的1/6。但是首先要注意,
裝擲6可是人數達到32800人的重裝裝甲步兵師,裝備數千輛裝甲機械化和摩托化車輛、數百
門火砲火箭砲、數百組反甲和防空飛彈等一系列精銳裝備,而台中後備旅僅是全旅主要裝

僅810支66火箭彈、44門120迫砲、20門81迫砲、45門60迫砲、20挺50機槍、20
挺榴彈機槍、人數滿編約4500的後備步兵旅。
顯而易見的,不論從任何角度看,這支後備步兵旅都不可能滿足80年如一日的原有任務架構
,必然會有大量的地域會因為兵力匱乏而形成防禦真空。在最重要的中大肚山區域,原先有
兩個步兵營在234旅聯兵營前作為前衛部隊,在裁併後原先防守中大肚山的兩個步兵營被消
滅,導致聯兵營被迫要擔任起扛線任務而無法機動打擊,這可以說是國軍前所未見的部署。
原先台中一旅的防區內現在僅剩3個步兵營,而原先台中二旅的防區內加上軍團後勤區前衛
部隊守備區域僅剩2個步兵營,每個防區相較過往任何時期都是數倍大。唯一不變的只有

兵104旅,除了砲兵營外步兵營部署幾乎沒有大幅更動。
而不僅僅後備部隊的部署荒謬,現如今作戰地域內的打擊部隊也大幅倒退,甚至幾乎是砍

。哪怕竭盡能力為作戰區指揮所擠出來保衛指揮部安全的守備部隊,也僅僅是勢單力薄的幾
個連而已。
2014-2021年中苗作戰分區內的打擊營共有6個、2022-2023年共有9個,但是到了2024年僅
剩5個。這並不是所謂的“開倒車”,因為開倒車實際上是另一種程度的進步,現在不僅守
備部隊空洞化,連打擊部隊都跟著減編。裝備不變還要負擔同樣大小同樣部署的防禦計畫,
2024年全國案執行後的台中地區防禦計畫只能用災難來形容。在可見的未一兩年裡,谷關

被裁撤也幾乎會是板上釘釘的事,而在裁撤谷關旅後如果又讓台中後備旅接管防區,那這個
後備旅就已經失去戰鬥職能,能被賦予的任務就只有治安反滲透的警衛任務而已了。
按照後備戰力提升案的經驗,全國案實施到完成至少會經歷2-3年的時間,因此這幾年的時
間裡仍然會再出現裁減部隊的狀況,但是最後會到什麼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 KittyColnago (蘇凱蒂)   2024-01-06 11:18:00
海空軍全滅後,沒有外援就是慘敗
作者: super1315566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2024-01-06 14:16:00
專業文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