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淺談馬克思主義 續

作者: icanseeu (sunday)   2011-06-01 21:40:15
新馬克思主義:就在這個歷史背景之上,有人開始質疑馬克思主義的真確性,而依然相信馬
克思對資本主義分析的學者,也對打著正統馬克思主義旗號,但卻把馬克思凍結在十九世
紀英國資本主義發展初階的做法感到不滿。一群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學者於是宣佈要創
立新的馬克思主義,這群以霍爾德海默、阿多諾、馬庫色等人為首,被稱為法蘭克福學派
的學者,就是所謂新馬克思主義 (下稱新馬) ,或西方馬克思主義 (有別於東歐的新馬克
思主義) 的代言人。 新馬認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的分析,但強調馬克思的唯物
史觀是一種發展的學說,馬克思本人被歷史發展所限,故對資本主義的預想有了偏差。而
事實上資本主義發展到二十世紀,已由於勞工基本保障的確立,股份制的產生,福利國家
的出現,文化工業的發展而變成和馬克思年代全然不同的一種生產關係。吊詭的是,當富
裕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今日,藉著稅制把財富再分配,國民己完全可以依靠福利制度和
各種政府的補助自由選擇工作 (或不工作) ,單就一國的情況而論,甚至比變了質的社會
主義國家更早達致了馬克思所構想的共產主義社會的某些特點。當然,資本主義的本質仍
然不變,發達國家工人生活的改善,是由於剝削的對象己經藉著全球化的生產模式轉移到
第三世界、甚至是社會主義國家,而資本家亦由於國際資金的高速流動而變得不可辨別。
老闆和工人的對立不再常見,因為老闆既可能是工人自己 (藉購入公司股份 ),也可能是
一班受薪的管理層 (本身也是「無產階級」) ,也可能是因為收購合併、股份轉移而每天
變換身份。新馬認為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再發展,才可以繼續批判不斷變更的後資本主義。
新馬的學者所提出的資本主義的最大質變,就是文化工業的出現。資產階級操控了傳播媒
體,每天利用不同的手法和方式,把各種類型的消費合理化和制度化 ; 無產階級漸漸相信
購買才是生存的唯一目的,相信傳媒每天製造的虛假需要乃是他們真正的需要。於是勞動
只是過程而不再是目的,辛勞工作只為可以買到自己的「心頭好」,可以去旅遊散心充電
後再工作。最重要是消費的假象使無產階級在心理上和資產階級拉近了距離,因為大家可
以看同一部電影,上同一家館子吃飯,到同一地方旅遊,只要賺到錢去消費就可以了,無
論工作多辛苦、多厭惡也沒有問題。資產階級也不介意付出更多的工資,因為錢始終會透
過無產階級消費行為重新回到他們的口袋。 另一個新馬和傳統馬克思主義不同之處,就是
對「青年馬克思」理論的重視。所謂青年馬克思理論,是指馬克思在二十多歲時的一系列
作品,其中以《一八四四經濟哲學手稿》最廣為人知。這批在馬克思死後及俄國革命發生
多年後才陸續出版的著作,反映了馬克思「人道主義」的思維。在這批作品中,馬克思關
注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中,由於生產過程的分工,以至人類首次和他的勞動成
果割裂 ( 在農業社會農民不會對自己勞動成果 - 農作物 - 一無所知 ) ,造成一種馬克
思稱之為「異化」 (alienation) 的現象,此乃他大力鞭撻資本主義的原因 ; 青年馬克思
相信,只有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後解體,人們按需勞動後才可重新和勞動成果相結合。但
馬克思其後在《資本論》裏棄用了這種看法,只是循唯物辯証的發展規律去看資本主義的
興衰。新馬的學者則進一步發展這個青年馬克思理論去批判資本主義,特別是對文化工業
加劇了無產階級異化的批判。而弗洛姆更把青年馬克思理論與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相結合
,發展成馬克思主義心理學,或稱人道主義精神分析。 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在大家高唱「
資本主義勝利」的今天,重溫一下甚麼才是馬克思主義,亦為不知道我對事物看法的理論
的朋友作一個概述。以這篇文章的篇幅無法進一步談新馬的學說,亦不能介紹如葛蘭西的
「意識形態競逐」和「霸權」理論,以及亞圖塞的「結構馬克思主義」等其他新馬的派別
。至於深入一點的分析,則只有留待以後寫「文化現象系列」時再做了。
http://0rz.tw/Qw03Z
作者: genosome (基因炒飯)   2011-06-24 17:07:00
資本主義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私有制。不過理論上,大魚吃小魚,吃到最后只剩一條最大的魚時,私有制也就被兼并成了公有制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