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對機捷的看法

作者: valkyrie3812 (鬥天使瑟蕾娜)   2018-03-01 01:51:12
※ 引述《w7402wone (Bismarck_Yang)》之銘言:
: 坐機捷的時候,常常會發現車速變得非常慢,因為實在太常要拐大彎了。因此就會覺得

如果真的要用1067,那又不想大爬
這麼抖的坡,那應該召喚台鐵原林口線的
改建計劃。
但林口新市鎮會表示抗議
最後還是要林口捷運。
因為當初機捷規劃就是一定得走那裡,
林口線改建這方案只是下下策方案。
加上是打算給呆鐵營運吃下去。
(台版NEX??)
現實1:台北地下段本來還有4線,
高鐵用掉就不多說,台鐵地下路線
容量減半,沒來個4線緩急分離玩不起。
現實2:林口線,桃園市府只想做自行車鐵馬道,路廊是否塞雙線也是問題。
好處只剩下會看到北宜/北花普悠瑪
進桃園機場,就沒了。
其他機捷提速手段(雖然只是幻想)
1/線性馬達,東京地鐵大江戶線在用的機電。
車體應該理論上變輕,只是把馬達設在鐵軌上。
成本跟專利權是問題
而且大江戶線全地下隧道,不用日曬淋雨,在台灣高架又多雨濕冷熱天氣
,就是個問題。
2/磁浮系統
除了成本高跟專利權,
磁浮應該是直線加速上
以及爬坡上優勢,但遇到大彎道
還是得減速。
3/膠輪系統
膠輪應該不適合太遠的距離使用。。。
只能說現有機捷線型 機電 軌道配置
能跑近台北車站-桃園機場
35分鐘就該偷笑了,再快請截彎取直
打長隧道通過林口台地。
我想頂多省5~6分鐘,應該不划算。
可能在想辦法縮短機捷班距,或許
會比較務實。
作者: hn9480412 (ilinker)   2018-03-01 02:02:00
膠輪系統就最早期的長生線,但時速只有40KM*平均 然後還掛了六節車廂和一條林口支線
作者: aaronbest (心情悸動Aaron)   2018-03-01 02:12:00
其實有很多地方可以提速 例如從林口臺地的下坡段
作者: hn9480412 (ilinker)   2018-03-01 02:16:00
但你還要想到那道收訊有問題的訊號機電系統
作者: Odakyu (青蛙騎士 瀬戸幸助)   2018-03-01 11:19:00
機場捷運當初也有線性馬達的計畫
作者: Chungli28   2018-03-01 12:09:00
線性馬達和膠輪系統最大問題就是專利,後者營運成本還更高
作者: toast520520 (藤原健二)   2018-03-01 12:27:00
機捷會繞來繞去的一個原因就是當初長生想炒地皮
作者: Chungli28   2018-03-01 12:31:00
有點倒果為因了,BOT就是要炒地皮,才能挹注建設經費即使政府自建,也要考量自償率,不可能都最高規格建設
作者: access (office)   2018-03-01 12:40:00
高鐵吃掉的就只有台鐵月台吧,其他在地下化時就確定要給高鐵了高鐵也有出資地下化
作者: hn9480412 (ilinker)   2018-03-01 12:52:00
高鐵本來就只有用到板橋那段板橋以後本來就是台鐵在用的,你去問政府當初怎麼很樂觀的認為高鐵在台北段還有地下空間可以用如果不是高鐵去搶台鐵的兩股軌道台北段也不會塞成這樣
作者: Chungli28   2018-03-01 12:58:00
因為古代的高鐵規劃是台鐵經營的,所以多蓋一條隧道給還在紙上談兵的高鐵計劃使用在當年歷史背景下很合理
作者: hoyunxian (WildDagger)   2018-03-01 13:29:00
而且當時的規劃照中間被砍的兩站來看高鐵是跑中間兩條兩側有月台,中間兩條給直達車/高鐵跑(類似林口站那樣)只是後來變成台鐵用北邊兩條高鐵南邊兩條後這計畫泡湯那幾個廢棄車站就變成緊急停靠站了
作者: Chungli28   2018-03-01 13:39:00
也就是當年蓋雙隧道四股道,並非為了台鐵路線容量問題(當時容量綽綽有餘),而是預留給高鐵(但是是歐規的)
作者: hn9480412 (ilinker)   2018-03-01 13:50:00
當初板南線好像也是傾向丟給台鐵的捷運化一樣是緩急分離,但最後還是再蓋一條現在的板南線出來
作者: Stan6003 (巨猩)   2018-03-01 15:54:00
樓上可以在板上搜尋BMTC膠輪的話...看文湖線超過50就開始抖還是算了吧
作者: kenro   2018-03-01 16:45:00
在神戶也有搭到膠輪系統 怎麼就沒我們這裡缺點這樣多 真怪
作者: chewie (北極熊)   2018-03-01 16:49:00
神戶新交通? 那是你不知道而已 它是神戶最虧錢的政府出資經營機構 2014減資前累積虧損201億日幣 2015資本額由240億減至1億 換作在台灣早就被釘在新聞台牆上每天報了
作者: Metro123Star (MtSt)   2018-03-01 19:26:00
四線改雙線容量不是減半而是比50%更低台北專案、松山專案的軌道設計還是方向別複複線,當初要緩急分離的,緩行線後來改成板南線,結果覺得台鐵不用捷運化,卻忘記板南線沒覆蓋的地區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8-03-01 19:53:00
有西門復興光復以外的站嗎?
作者: Odakyu (青蛙騎士 瀬戸幸助)   2018-03-01 20:04:00
就這三個站有月台而已緊急停靠站坦白說出入口設計有點偏僻,能否吸引人潮是很大疑問。如果緊急停靠站要改成正規車站(雖然不太可能)需要增設正常的出入口與電梯、扶梯設備等
作者: hicker (救護車專載笑到腹肌抽筋)   2018-03-01 22:04:00
其實緊急停靠站的問題在於 只有北上側有月台應該三個都一樣 另一邊一牆之隔就是高鐵軌道 無法再設月台
作者: mooto (退出會比較好, 就退出)   2018-03-01 22:18:00
這又不是長生版的 扯它幹嘛 現實就是走新莊-林口 或 桃園一定會二選一 因為機捷旅運量不足
作者: kenro   2018-03-01 23:27:00
c大我是說他們那系統的車挺好坐的,至於經營不在上列討論
作者: shter (飛梭之影)   2018-03-02 00:14:00
早期松山到台北還在平面時不是有三股道,地下化四股合理兩股反而是縮水了吧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8-03-02 00:49:00
那時候四股過剩舉現在要發生的例子: 台南站地下化的股道數應比照地面嗎?
作者: Metro123Star (MtSt)   2018-03-02 00:52:00
出入口聽說是因為後來改成緊急停靠站就沒挖了西門只有北隧道有月台,另外兩個南北都有
作者: hicker (救護車專載笑到腹肌抽筋)   2018-03-02 01:26:00
南北都有 但也都只有單側吧
作者: Metro123Star (MtSt)   2018-03-02 09:05:00
對 配置在外側線2測4線配置側
作者: Odakyu (青蛙騎士 瀬戸幸助)   2018-03-02 10:23:00
台鐵現在尖峰時間不過10班車而已 塞到15 - 20班應該不困難複複線應該沒有必要 又不是一小時開27班
作者: hn9480412 (ilinker)   2018-03-02 11:37:00
台鐵從戰後就一直很想把西門站復駛阿,但無理處理地面違建。然後台北鐵路地下化時也想再復駛西門站但還是失敗。最後被北捷西門站取代掉了台鐵只蓋了一個緊急停靠站然後跟北捷西門站相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