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鍾怡雯的神話不再

作者: chuck158207 (Chuck)   2012-10-28 01:38:17
我很不想要分節回
不過因為你段落跟段落間實在統一不起來
所以只好這樣了....
※ 引述《a00080245 (啊)》之銘言:
: 好吧其實也不能斬釘截鐵
: 因為文學從來不是先有定義才去寫作的
: 而是文學作品創作後才形成典律
: 典律是奇妙的東西,人們不斷界立典律,然後又不斷在文學裡越界
: 例如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在散文與小說間擺盪
: 這更難說是小說還是散文了
: 所以我也承認文學是不斷改變形式的
: 不過能夠改變形式不代表沒有典律可言
: 而大多時候我們是遵守的
「大多時候」意味著有例外
那就代表它不是基本定義
比如水=兩個氫加一個氧
它是定義,它就不會有例外
於是
如果它不是定義,那我們就要問
什麼時候是「非大多時候」。楊邦妮為何不可以當例外?
: 至於你說的敘事者與作者之間,這是台灣散文已然形成的典律
我看不懂這句話.....
你是要說「兩者應相等」已成典律
還是要說「兩者不相等」已成典律?
: 台灣大宗的研究範圍還是小說,以散文做研究目標的很少
: 專事散文的其實也不算多,散文家大多都是有兼之長
: 誰是祖師爺也難明斷,若從近代開始,不記明清之前,我會自周氏兄弟開始
: 而這也是自他們一路以來形成的白話散文特色
我提供近代中國文學以外的另一條脈絡吧
鍾肇政自述其編選本土作家選集的時候說
他因為受到日本觀念的影響
認為「小說應是主要,詩可聊備一格,散文無須選入」
(這裡不是原文,書我也不在手邊,但我數天前才讀過,意思上應無誤
那套書最後確實是只有一本詩集,無散文集)
當然我不認為他說的是對的
不過這也許是散文在台灣的情況的另一脈絡
:    所謂的主題是作者有意透過作品抒發情懷、示現自我,亦即「作家的理念或
:    用意的表現」。而作品主題的根源包括了作者的性情個性、意識形態、生命
:    歷程及生活經驗,尤其是散文所表現出了的層次更是以作者為中心,訴諸作
:    者的直接經驗,在作品中處處「有我」之存在。
:                       洪復連:《當代主題散文研究》
這段不能支持你的原意
「有我」可以是有我的精神、主體情志
不必然要在事實上相等
: 不要鍾怡雯,不過據我所知鍾怡雯大概已是目前台灣散文界的大咖了
: 同為創作者瓦歷斯諾幹倒是說過一個:「小說要無我,散文要有我」
: 但這又不夠代表,台灣能講的專事散文家真不多
: 我們觀察文學典律,只能從文學的一貫形式說起
: 但是文學當然是保有越界空間的
: 可是我認為這樣的越界必須基於對於對文學的嘗試才可以成立
: 你舉的那些都是嚐試,可是正因為它是獨特的嘗試,才被拿出來說:
:    他主張橫跨各領域的散文創作,突破抒情美文的陳舊觀念,打破各文類的固
:    有界域,這樣的質疑與顛覆,更是令人關注的焦點所在。……林燿德小說的
:    虛構、詩的跳躍、戲劇的張力滲入散文創作思維,打破散文的文類框線和刻
:    板印象。
:                        許惠耳:〈林燿德的散文研究〉
: 我覺得這是特例,拿來當通說不好,至於這次事件是不是一次對文類的嘗試,就值
: 得討論了,我們要問的是如此的嘗試用意何在?在文學上,在散文上,它顛覆了傳
: 統,但是否創造了什麼呢?
你的邏輯是:
它越界了,非傳統了,所以可能超出定義。
但我卻要說,再怎麼樣那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東西了
是可以作個決定的時候了。
我覺得1980年那批人有點可憐
明明很多新想法早就被證明可行了
後來提到他們的還一直在那邊「實驗」、「實驗」
「實驗」是拿來說新嘗試或嘗試失敗的作品吧....
無論如何,鄭的體系裡,這種作品還是被叫做「散文」
我們要商榷的事情應該是鄭的說法是否有問題,
而不是林燿德實驗之成敗
他的失敗不能釐清鄭之正誤
他是否「創造了什麼」在散文定義的爭議上一點都不重要
這就是我說你「混淆了所有的層次」的原因。
還是一樣,水之為水不會有例外
散文之為散文,如果有定義,也不會有例外
: 我不打算做道德判斷,他的目標是獎金也好是為了談疾病也罷,這都是另一方面的
: 問題,我讀了他的文章,覺得他依舊循著傳統的散文規範書寫,事實上來去蚵鄉也
: 是如此,我看來去蚵鄉的評審評論,也顯然將作者跟敘事者放在一起的。
評審對其他篇的判斷不能回推到對此文的判斷
作者: konochi ( mio)   0000-00-00 00:00:00
推~~
作者: a00080245 (啊)   0000-00-00 00:00:00
兩者應相等是台灣散文的典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