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淫戒】

作者: kodi (赤司征十郎)   2018-01-14 14:41:40
「【第三婬戒】 若佛子,自婬,教人婬,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婬。婬因、婬緣、婬法
、婬業。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婬。而菩薩應生孝順心,救度一切眾生,淨
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婬,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親行婬,無慈悲心者,是菩薩波
羅夷罪。」——梵網經菩薩戒本 節錄
聖一法師講述
「【第三淫戒】
六祖云:「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世人迷淨性,故有淫欲,除卸淫欲,即
見淨性。清淨之性,是我們不迷的本來面目,因此,淫性是可以除,普門品云:「常念恭
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極樂世界無男女,無欲,阿 (音同觸ㄔㄨˋ)佛國有男女相而無欲,娑婆世界有男女,
有欲,而可以離,離欲便超欲界,而生色界,色界四禪天梵行清淨,在娑婆世界修行,離
欲、離色、離無色,便出三界,色無色界尚可以離,何況欲。
四十二章經云:「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欲無自性,因
意而生,意亦無性,從思想生,思想因意,意因思想,互相憑藉,猶如交蘆,離想無思,
離思無想,相待假有,想滅思忘,思滅想空,故云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則淫欲之念
如夢不可得矣,何來有患哉。
離欲見清淨性,以清淨性修行,一超直入如來地,但初發心人要仔細,切莫輕敵,作容易
想,淫是無量劫來生死根本,在八識田中根深蒂固,所以佛言:「為道如被乾草,火來須
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又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
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又言:「透得此門,出塵羅漢,」「色之為欲,其大無
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四十二章經,佛示比丘離欲之法
:「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此經云應
生常住孝順心,則庶幾可矣。
【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
佛子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故不應淫,淫則生死不了,俱入苦海,不為則愛盡涅槃,共入
無為,菩薩不應自行淫欲,更不應教他行欲,菩薩天眼觀察,一切女人皆是過去父母,焉
可行欲,故云不得故淫。
起心動念是名故淫,不起心動念,例如在夢中,或熟睡不知,或被藥迷失本心,或為怨家
所逼,惟苦無樂,不犯。
【淫因,淫緣,淫法,淫業。】
此戒三緣成重:一、是道,二、淫心,三、事遂。
淫因者無而忽有,淫念迭起。
淫緣,孤男寡女同住,淫辭歌曲等。
淫法,稱嘆摩觸等。
淫業,事遂業成。
【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
從親至疏,從人至畜,乃至天女、鬼女、神女,皆不能犯,更不可非道行淫,口道、大便
道之類,屬非道行淫。
又優婆塞戒經云:非處(非適宜之處所),非時(非合適的時間,如六齋日、三齋月,又
如婦女懷孕時、產後、乳兒時),也不能行淫。
【而菩薩應生孝順心,救度一切眾生。】
菩薩孝順師僧三寶,秉三寶之遺教,救度一切眾生,出生死苦海。
【淨法與人。】
從自性流出,不離自性,遠離淫欲,拔生死根,法法清淨,自度出生死,方能度人出苦海
,故云淨法與人。
【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親行淫,無慈悲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
菩薩應以戒律,淨化人心,今違背戒律,廣行淫事,日久熾盛,不擇畜生,乃至淫母女姊
妹六親,令多人受苦,全無一點慈悲心者,失菩提種,作三途業,是菩薩波羅夷罪。」~
聖一法師*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1-20 06:02: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