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怎麼會有中國權貴跟你吃一樣東西的錯

作者: vikk33 (陳V)   2022-09-02 10:48:40
你怎麼會有中國權貴跟你吃一樣東西的錯覺?(長文)
https://reurl.cc/kEMMzb
每次到選舉的時候,中國國民黨權貴子弟的幕僚們就會趕快安排一場「乾隆下鄉吃美食」
的假掰劇碼,假裝演一下自己很愛吃台灣小吃,好顯示自己跟台灣庶民一樣吃同款的東西
,看看能不能騙幾張台灣人的選票過去。
但是這些已經是二三四代的黨國權貴子弟平常嬌生慣養習慣了,叫他們吃些台灣路邊小吃
,演技好的就低頭惦惦狼吞虎嚥,演技不好的就乾瞪乾笑吃兩口,只差沒拿出嘔吐袋。
看看章萬安在慈聖宮廟口小吃前的痛苦樣,我倒寧願他學學2005年的連勝文說:「我媽被
我煩不勝煩,一大早七八點起床,先給我叫一塊牛排,12盎司,叫我不要吵。」表示一下
自己出身尊貴,早餐就嗑牛排,至少讓我們這些「台灣省草民」可以投以羨慕或是嫉妒的
眼光。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章萬安的權貴「祖先」們到底愛吃什麼,各位就會知道為什麼台灣人陳
時中,光是在疫情和緩期間拿個紅酒杯跟朋友喝個酒,就會被中國黨權貴還有一堆藍白紅
黃粉嘲諷一整年的真正心理成因。
一、蔣介石-菜系也有階級之分
蔣介石自居中國皇帝,除了西安事變的餘悸猶存,加上自己的牙齒又不好,又怕被共匪或
是美國人下毒,所以蔣介石是從來不吃台灣路邊攤的,只吃自己官邸準備的四菜一湯梅花
餐(官方宣稱)。
正因為蔣介石是中國浙江人,愛吃江浙菜,加上其原本軍政財閥勢力又在上海,所以戰後
來台開的中國餐廳也有了所謂的階級之分,江浙與上海餐廳的位階最高,逃難地重慶的川
菜與中國北方菜次之,然後其他中國各省菜系再次之。至於台菜餐廳,你覺得呢。
撰寫「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一書的陳玉箴就提到:
=========
「即使各省餐廳均匯集台灣,但從餐廳數目、宴席菜及官方宴席中可約略看出,中國各菜
系間仍有階層之分,並非所有菜系均具相同地位與受歡迎程度。」
「在1950、1960年代,江浙口味餐館,包括上海餐館,在數目及聲望上均屬較高,許多國
民黨官方的公私宴席均選在台北的老正興、狀元樓等江浙餐館舉行。」
「特別是戰後初期,政府的中高階官員以戰後來台的新移民為主,這群經濟能力較佳,能
負擔餐館消費,又有許多機會舉辦公家宴席的人,正是此時期主要的餐館消費者。也因此
,中高階官員的籍貫對於該省餐廳的興盛常有若干影響力。」
「在此情形下,除江浙菜外,也有不少北方菜(北京或山東)餐館。另由於國民政府曾在
重慶八年,許多人習慣了香辣下飯的川菜,川味菜館亦頗受歡迎。」
=========
(上文請見「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頁203。)
當然,戰後中國貪腐劫掠台灣的結果,就是讓原來消費得起高級餐廳的台灣仕紳最後通通
變成了中國各省的高級官員與商人。這也使得原來經營精緻台灣手路菜的酒樓在50年代紛
紛結束營業,例如蓬萊閣就在1955年結束營業。取而代之的就是像老正興、悅賓樓等的中
國餐館。加上當時中國餐館普遍比台灣餐館的消費便宜,也讓吳新榮醫師在當時有了這樣
的憂慮:「這樣著又好吃又便宜,使在來的台灣菜舖陷於經營難。」
精緻的台灣菜餐廳在戰後因為中國餐廳的低價競爭,加上台灣人被中國人剝削一空而失去
客群,只好逐一收攤,很多做高檔酒家菜的業者只好轉往北投一帶的酒店或是另謀生路,
最後變成講到台灣食物好像只剩下路邊攤小吃、熱炒跟流水席的感覺。
一直要等到60到80年代美國代工鏈讓台灣經濟重新起飛後,台菜餐廳才又開始一一重新開
張營業,有些餐廳甚至還是日治時期承辦酒樓菜的師傅在做菜,但是這種費工的台式酒樓
菜或阿舍菜如日月明蝦與蛋黃石榴,在80年代也因為日治時代師傅的逝去而逐漸消失,取
而代之的是一些比較日常的台菜料理。一些老字號的台菜餐廳像是茂園、青葉、金蓬萊、
蓬萊邨、雞家莊、台南欣欣....也是在此時期開店或是重新轉型。
雖然台菜餐廳從60年代開始紛紛重新營業開張,但是中國人還是普遍瞧不起台灣菜:
「由於台菜宵夜的消費者多被認為是社會的較低階層,也連帶促使台菜在中華菜系階層中
被置於較低的位置。如前段提到宋冬梅一文指出,浙寧菜與川菜館是最受歡迎的中餐廳.
...相較之下,台菜則『均為小盤式,難登大雅之堂』。1977年開設台菜餐廳的一位老闆
就提到,當初開台菜餐廳,有朋友笑他台菜只不過是路邊攤的小菜,還不如去吃浙江菜,
讓他心中十分氣憤。由前述可看出,即使是中華菜系,其中仍有階層高低的分別,即『菜
餚階層』(Culinary hierarchy)。」
(上文請見「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頁231。)
是啊,中國人看待台灣菜的地位其實就跟看待台灣人一樣,連二戰時才出現的中國混種「
川揚菜」位階都比台灣菜高。「川揚菜」顧名思義就是中國四川與揚州兩地所結合的菜色
。原因就是出於中華民國的空軍基地原來駐守在南京蘇杭一帶,後來日中戰爭爆發的時候
,中華民國空軍逃到了四川重慶,跟著一起到四川料理伙食的空軍廚師也因此結合了四川
與揚州兩地的菜色與調味,融合成一個名為「川揚菜」的新式料理。
現在台北還有營業的銀翼餐廳(前身為中華民國空軍新生社)就是走「川揚菜」的菜系,
鎮店之菜就是文思豆腐與鍋巴蝦仁,包括蔣介石與蔣緯國都曾經是這家餐廳的愛吃饕客。
正因為蔣介石喜歡川揚菜系,所以兩蔣時代的總統府國宴菜單也是以川揚菜系為主。
至於蔣家時代的國宴有沒有台灣菜,當然是不可能啊。各位可是要等到半世紀後民進黨陳
水扁的執政時期才開啟了台灣菜入國宴的傳統,包括虱目魚丸湯、台南碗粿、美濃粄條、
火雞肉飯的台灣小吃才首次出現在總統府國宴的菜單當中。就算在李登輝的國民黨時代,
一堆國民黨時代的總統府幕僚還是一樣沒把台灣菜看在眼裡。(至於哪一國的國宴一題,
下略五千字。)
回到蔣介石的主題,後世很多人為了洗白蔣介石,說他用餐很簡樸,配個醬瓜、木瓜、鹽
筍、黃埔蛋就是一餐,因此還可以順便婊一下經濟發達時代的台灣人總統李登輝有多鋪張
浪費。但是這種說法就像是你說你白手創業起家只靠每天省下一杯星巴克咖啡的錢,但是
卻矢口不提你爸爸借給你的五千萬元一樣地矯揉造作。當獨裁皇帝的人再怎麼節儉吃飯、
公孫布被,也無法掩蓋整個國家稅收有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你蔣家人身上的事實。
前文有提到蔣介石牙齒不好,所以蔣三餐幾乎都要喝老母雞熬的雞湯或是食用含有雞汁的
軟爛食物例如工法複雜的「雞汁芋艿」。國史館陳立文寫的「蔣中正的生活拾趣」一書,
就有提到蔣官邸御廚蔣茂發的雞湯作法:
「就是要老母雞,嫩雞燉湯是沒有味道的,老母雞燉湯放在冰箱會打凍,裡面加一點金華
火腿啊,提點香味,蔥、薑、酒要放,要蓋腥的味道。燉好了這湯要去油,用個紗布把油
過掉。因為要把油過掉,再放到冰箱裡,燒好了不能放在外面,一定要放在冰箱裡冰起來
。」
看完這老母雞燉湯的做法,你還覺得蔣介石吃飯真的很簡樸嗎。更別提他愛吃的「雪菜黃
魚」、「葱V魚」、「鮑魚老豆腐」、「鄉蘇小排骨」、「芋泥香酥鴨」、「日月潭江
白魚」、「生炒鱔魚絲」、「雞蓉豆腐」、「紅燒獅子頭」、「燒海參」、「熗青蛤」、
「黃燜鱔魚塊」,加上新鮮的竹筍跟他派人從香港進口的「扁尖筍干」,還有一堆直接到
總統官邸辦外燴的菜單,幾乎都是很耗費時間與人力的功夫菜。本文都還沒有提到「孔二
小姐」孔令偉經營的圓山飯店,裡面的菜單滿滿都是蔣介石愛吃的江浙菜色,為的就是經
常來圓山飯店麒麟廳光顧吃飯的蔣氏夫婦。
除此之外,蔣介石的妻子宋美齡不愛吃中餐,每天都要吃西餐還有蔬菜沙拉。這種隱形的
附加成本都沒有算在裡面。遑論蔣介石底下的文武百官平常都在吃什麼好料了。這種說蔣
家簡樸的黨國洗白文就像說毛澤東平常只吃馬齒莧、筍絲跟豆芽,卻不提毛每餐都要吃紅
燒肉或是他底下的親信官員怎樣大吃大喝的事情一樣。
對了,宋美齡還很愛吃蘋果,幾乎每餐飯後必吃,這種高貴的成本一般黨國洗白文都不會
提到。要知道蘋果這種溫帶水果早年在台灣根本沒有種植,必須全部透過中央信託局從北
美洲進口,然後再透過公開招標的方式賣給國內有特殊黨國關係的水果商。
所以對台灣人而言,蘋果在早年是非常昂貴的進口水果,更是特權的象徵。我都還記得我
阿母說她年輕時第一次看到蘋果的景象,只差沒把這顆蘋果形容成梵諦岡的聖物了。1950
跟60年代,你身邊要是沒有個國民黨的將軍校級好友,根本是有錢也吃不到蘋果。即使到
了蔣介石快要死掉的70年代,台灣已經開始自種蘋果,當時一顆蘋果的售價依舊高達50元
新台幣,相當於現在的300元,可見嗜吃蘋果的蔣家人可不是什麼黨國洗白文的簡樸世家

二、蔣經國-吃路邊攤之假掰始祖
比起蔣經國,他的爸爸蔣介石還不算是個假掰的人,他就自認自己是中國皇帝,我就爛,
就是打死都不吃台灣路邊小吃,也沒有在給你假裝客氣說台灣菜很好吃。他的繼母宋美齡
也一樣,我就獨尊西餐,連中餐她都嫌土氣,更何況是台菜。
但是蔣經國就不同了,他年輕去蘇聯留學時學到了共產黨那套要在鏡頭前面擺出親民愛民
形象的公關手法,然後宣傳照片最好留下領袖身邊一群死老百姓簇擁歡呼或是喜極而泣的
樣子。因為這樣就算你背後再怎麼用暗殺刑求的下流方式除掉政敵或是無辜平民,只要這
種親民愛民的形象透過黨國獨營的媒體傳播出去,你的民間支持度還是一樣會高得離奇。
所以蔣經國就選擇了去吃台灣路邊攤,跑去阿霞飯店吃台菜,東港吃蜂巢蝦,埔里吃蛋黃
鴨,然後到處拜訪民間友人的公關方式,讓戰後的台灣人民首次感受到原來偉大的中華領
袖也會吃我們這些「次等奴隸」會吃的食物耶,挖好令人感動啊。
蔣經國吃播的演技好到連當時在國民黨營中央社當記者跟著蔣經國隨拍的胡文輝都誇說好
。這就是蔣經國在台灣的民間支持度至今未墜的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後來宋楚瑜的「下鄉
走透透」、馬英九的「Long Stay」還有韓國瑜的路邊吃水煎包....全部都是從蔣經國的
這一個套路出來的。
不過蔣經國真的愛吃台灣的食物嗎?你想玩真心話大冒險嗎?其實蔣經國第一次來台灣的
時候就曾說過:
「走過中國,沒有像台灣這地方拿出來東西之難吃。」
(上文請參考學者許毓良所寫的「台灣在民國:1945~1949年中國大陸期刊與雜誌的台灣
報導」一書。前衛出版)
看到沒有,蔣經國其實一開始真心覺得台灣的食物很難吃。所以蔣經國後來是怎麼變成那
個在攝影機鏡頭前面看起來很愛吃台灣路邊攤小吃的人呢?難道是他後來真的吃到了連他
也覺得很好吃的台灣小吃嗎?我不認為耶。原因就像我前面說的,蘇聯跟中國共產黨的那
套公關手法還有高超演技罷了。更別提蔣經國後來跑去路邊攤吃東西也是經常光顧中國49
新移民開的牛肉麵店、麵店、扁食店。
其實蔣經國剛來台灣的時候很愛吃狗肉,他跟很多來台灣的中國軍人一樣嗜吃狗肉,國民
黨不敢宣傳蔣經國愛吃狗肉的原因也是怕這對於不吃狗肉的台灣人會留下負面的觀感。
蔣經國真正愛吃的食物其實跟他爸爸差不多,也是以江浙與上海菜系為主,例如紅燒黃魚
、梅干菜燒肉等。不過跟他爸爸蔣介石不同的是,蔣經國愛吃的中國各省菜色更多更廣,
包括湘菜、福州菜、廣州燒臘等等。
像江浙餐廳敘香園就是蔣經國的最愛,每次蔣介石生日的時候,蔣經國都會在此餐廳大宴
親友。包括嚴家淦、連戰、馬英九等黨國高官與戒嚴時代的黨國藝人都是這家江浙餐廳的
常客。蔣經國最愛吃的就是用豬大骨、肉皮、老母雞等大火熬製湯頭的「蔥開煨麵」還有
「東坡醬肉」。愛吃甜食的蔣經國每次來敘香園還會點棗泥鍋餅、桂花糖藕與八寶飯等甜
品。
蔣經國年輕時因為曾經在俄國待過,自己取了個尼古拉的俄文名,還娶了一個白俄羅斯的
妹子芬娜 ·瓦赫列娃當老婆,所以他也很喜歡跟他的妻子一起吃俄羅斯料理,例如包著
絞肉、培根、洋蔥、胡椒的高麗菜捲。像是台北武昌街就有一間流亡俄國沙皇族裔從上海
跟著中國黨軍再逃到台灣來開的「明星咖啡館」,蔣經國跟他太太年輕時就經常來這裡食
用俄式料理,例如用牛骨、牛肉加上甜菜根、鳳梨、番茄、洋蔥、西芹熬煮而成的羅宋湯
,還有俄羅斯魚凍、炭烤牛排、烤乳豬、火腿、麩皮麵包等。愛吃甜食的蔣經國還會經常
打包俄羅斯軟糖與核桃糕回家。這些俄羅斯料理因為原料、食材與料理方式的關係,在早
年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吃得起的東西。
正因為蔣經國特別愛吃甜食,所以幫他料裡的廚師都要想辦法讓他在菜裡可以吃到甜味。
對了,蔣經國是來到台灣後才得到糖尿病,結果坊間竟傳出是因為他隨便吃台灣路邊攤才
得病的,卻絕口不提蔣經國年輕時愛吃加了一堆糖的上海菜加上飲食沒有節制、大魚大肉
又愛喝酒才是患病主因,而且蔣經國早在1954年還沒開始吃台灣路邊攤的時候就已經罹患
糖尿病了,干台灣小吃何事。
其實蔣經國自己就是個政二代美食老饕,幾乎大江南北的美食菜宴他都吃過。他如果寫一
本中國美食指南的話,應該沒人可以比他還專業。但是這位什麼都吃遍的老饕卻在台灣推
行了一個超級假掰,名為「梅花餐」的政策。
蔣經國自己可以吃得很好,結果台灣經濟因為美國代工經濟的澆潤而好轉了之後,他看到
台灣人開始也吃得很好,就突然要求大家不要吃得那麼好,吩咐屬下推了個「梅花餐」政
策,要求大家吃宴席只能吃五菜一湯。
蔣經國還透過黨國獨營的老三台電視強力放送「台灣人每年可以吃掉一條高速公路」的廣
告,我小時候天天在電視上看到這廣告詞,還一直想說高速公路是什麼做成的,為什麼可
以被吃掉。然後到了學校,同學還會拿這個嘲笑食量比較大的同學,說某某人可以吃掉一
條高速公路。
是說,台灣人要吃掉幾條高速公路干你什麼事,你中國人吃乾抹盡的有比我們台灣人少嗎
?平常好事中國人,吃掉高速公路的就變台灣人。早期黨國軍公教大官在老正興跟狀元樓
或是私人招待所擺的那種宴席排場大家也不是沒見識過,戰後台灣報紙一堆登載來台灣吃
得滿腦肥腸的中國官員諷刺漫畫是都忘了嗎?你中國國民黨不是自居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
濟的那一方嗎?人家要怎麼花大錢吃飯犯到你了嗎?是要學共產黨的獨裁大政府管我要吃
多少東西嗎?這樣搞不是限制了餐飲業與上游食材供應鏈的發展了嗎?
好笑的是,平常最有能力天天吃大餐的黨國軍公教高層,到了大餐館或是出席宴席的時候
,為了響應蔣經國的「梅花餐」政策,只好叫平常出菜動輒就是十道菜以上的餐館服務生
,改成先上五道菜,等吃完後再上五道菜的假掰方式,要不就是把五道菜的份量改成特大
,一堆餐館只好跟著這樣陽奉陰違,脫了褲子再放屁。這個假掰政策最後當然是不了了之

當然,中華農場文一樣很愛把蔣經國洗成飲食簡樸的人,把他晚年為了要控制糖尿病的菜
單拿出來秀,還把蔣經國叫廚師不要做他平常愛吃的魚翅餃拿出來講。廢話,都糖尿病末
期了是能吃什麼好料。真的是從頭到尾都在假掰,人都死了三十幾年了還在洗白,還在造
神。
三、「貴族世家」是不吃「貴族世家」的
別人的貴族世家是真的貴族世家,我們的貴族世家是平價牛排店。
看完了兩蔣的飲食史,你還覺得這些中國黨權貴跟你台灣人一樣愛吃台灣小吃嗎?
講到這,我知道有的人會認為食物是無辜的也不分國籍的。是的,你天真地認為各地的特
色食物應該不要有高下位階,也不要有省籍國籍的區別,好吃就是好吃。但是看完前文之
後,你應該就會知道中國人可沒有這樣想餒。
很多人都知道在1991年之前,公務人員有所謂的省籍錄取定額比例的做法,通常中國各省
區的可以一共分配到五百多個公務人員名額,台灣籍的只能分到二十幾個名額。你不想要
區分省籍,可是中國人就是給你分下去了啊。這種事情一樣發生食物菜系之上,1963年中
華民國僑委會選拔廚師到日本、哥倫比亞、義大利各國的時候,一共錄取102人。結果錄
取最多的是北平菜55人,福建菜28人,廣東菜11人,做台灣菜卻只有2人。你就知道中國
人是怎麼想的。還整天怪台灣人分裂族群?
就品嘗的老饕角度而言,食物當然是無辜也無高低之分的。但是就權力的角度而言,不管
是國宴菜單、廚師菜系或是高檔餐廳的客群往來,當然都可以看出政治權力在背後鑿斧或
是串連的痕跡。在獨裁的中華皇權年代,你吃什麼就已經決定你是什麼了。
一般人可能也會矢口否認自己有這種貴中賤台的飲食意識。但是每當看到鬍鬚張的魯肉飯
要漲價到一碗幾十塊的時候就在那裡呼天搶地哭爸哭母,好像台灣食物永遠只能路邊攤賤
民銅板價一樣,但是對於一碗一兩百的牛肉麵或是一顆十幾塊的北方水餃卻連大氣都不吭
一聲。就知道明明是貴中賤台的意識形態在發作又不肯承認。
說實在,你們中華黨國就靠槍桿子屠殺了一整個世代的台灣菁英,沾點人血來吃好料,然
後恥笑被你們剝削的台灣人吃難吃的東西,我們台灣人多半也只是幹在心裡而已。即使到
了現在,黨國三代四代像章萬安貴公子之流的也還在享受這種中華黨國掠奪來的龐大遺產
與特權好處,很多台灣人也是予幹隨人,拿你們無可奈何甚至還會繼續投票給你們這些泛
藍親中政黨,當你們這些中國權貴的協力者奴才。
但是這些中華黨國後代子弟也請不要把自己裝成愛吃台灣小吃的樣子,因為那真的太假了
,我們都知道你們平常在招待所還有酒樓餐廳都在吃什麼好料啦,你在跟我們這些庶民裝
什麼熟啦你。
國民黨內的大姊秦慧珠早說了「蔣萬安最適合咖啡,叫他去吃路邊攤吃美食好像不太適合
」。「國際橋牌社」的製作人暨導演汪怡昕也曾勸蔣說「別再吃魯肉飯」了,再裝就不像
了。沒看到大家都在苦勸你們這些中國黨權貴子弟別裝了,是聽不懂人話膩?
對了,也請這些中國黨權貴以後不要看到台灣人發達了想吃點好料喝點紅酒就在那裡義憤
填膺或是冷嘲熱諷。台灣人跟好友在放假的時候一起喝紅酒怎麼了嗎?惹到你了嗎?惹到
你中國權貴才能吃好料喝好酒的意識型態嗎?
整天罵陳時中喝紅酒的人,背後的心理因素根本不是在罵你衛生部長輕忽防疫(陳時中跟
好友喝紅酒的時候根本就是疫情和緩解封的期間),而是你做奴隸的怎麼能爬到主子的頭
上跟主子享受一樣的美食美酒呢?
看看李富城,連蔡英文吃個東西都可以罵他吃相不如蔣經國好看,把民主時代的隨拍生活
風攝影拿去跟獨裁時代的審查公關造神照相比,某師大教授更用「小人撐死不足」來罵蔡
英文吃相沒家教。其實這些人背後也不過就是看不慣台灣人竟然可以當總統還可以當眾吃
東西給你看的沒落貴族心理作祟罷了。
我們台灣人沒欠你,也不是你們中國人的奴隸,你吃你的北京烤鴨,我吃我的扁魚白菜滷
,請不要來煩我們台灣人,也不要跟我用吃路邊攤的方式裝熟。你其實不愛吃,而且我也
跟你不熟,真的不熟。
心得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1945年8月15日終戰日
那一天台灣仕紳面見總督商議台灣獨立失敗後
如果不放棄,進而與失意軍人結夥打出一個台灣國
那幾年後國共內戰打完
唐山來的江浙軍閥為首不死就只能當難民滯留台灣
他們只能在苦力與黑道之間謀生
他們的文化包含飲食也就不再登大雅之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