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川普噩夢來臨?曼達尼贏紐約市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11-06 07:12:03
標題: 川普噩夢來臨?曼達尼贏紐約市
新聞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9120678
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編譯周辰陽、張佑生、江昱蓁、田思怡/綜合報導
https://images2.imgbox.com/20/2f/HQPRqe8n_o.jpg
美國民主黨兩名女將四日贏得維吉尼亞州和新澤西州州長選舉,民主黨候選人曼達尼也擊
敗紐約州前州長古莫,成為紐約市第一個穆斯林南亞裔市長。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是民主
黨的三場重大勝利,為去年總統選戰以來士氣低落的民主黨指出復興之路。
這幾場地方選舉,被視為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執政成績的初步公投。計票顯示,民主黨人
史潘柏格贏得維吉尼亞州州長選戰,擊敗共和黨現任副州長,新澤西州州長也由民主黨的
薛瑞爾勝出,兩人得票率都大勝對手十幾個百分點。
史潘柏格和薛瑞爾都是有國安背景的溫和派,她們承諾解決民眾感受深刻的日常生活開支
問題,聚焦川普施政議題,試圖引導選民對川普強勢作風的不滿情緒,將對手與川普「讓
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聯繫起來。
卅四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曼達尼也以破五成得票率,打敗川普背書的六十七歲紐約州前州
長古莫,贏得美國人口最多的紐約市長寶座,從原本鮮為人知的州議員一躍成為民主黨新
星。
曼達尼自稱是「川普最大噩夢」,他在勝選演說中表示,孕育川普的紐約市向川普展現如
何擊敗他,「如果有什麼方法能讓一個獨裁者恐懼,那就是徹底摧毀他賴以積累權力的基
礎」。
川普一直批評曼達尼,稱曼達尼的免費托育、房租凍漲、富人增稅等左派政策,有如共產
黨。曼達尼則說:「我們將終結『腐敗文化』,這種文化讓川普這類億萬富翁逃稅。在此
政局黯淡之際,紐約將成為那道光。」
中間派的兩位民主黨女將當選州長,加上曼達尼在紐約掀起新風潮,華爾街日報說,這顯
示選民正在推舉新一代領導人,或許會為民主黨注入新活力,儘管挑戰依然存在。民主黨
中間派和進步派陷入發展方向的爭論,而曼達尼可能會成為川普新的攻擊箭靶。
選舉結果也表明川普執政已成為包袱,對共和黨不利。兩名共和黨州長候選人在新澤西州
和維吉尼亞州的得票率,都未能超過川普在當地約四成左右的低支持率。一些共和黨人表
示,這些結果是共和黨的警訊,也顯示民主黨取得更大能量應戰明年期中選舉。
川普在選舉結果出爐後在社群平台發文強調,民調專家指出,「川普沒有出現在選票上,
以及政府停擺」是共和黨落敗的兩個原因。川普稍後又發布貼文說:「通過選舉改革、實
施選民身分認證、廢除郵寄投票。阻止最高法院『擴編』(法官席位)」。
川普還喊話要參院共和黨人設法停止民主黨阻撓議事,通過撥款法案,讓政府重新運作。
美國政府本次關門天數於五日來到第卅六天,打破川普第一任期聯邦政府關門卅五天舊紀
錄。
此外,美國加州選民四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重劃選區公投案,讓民主黨在明年期中選舉可
能新增五席眾議員,反制川普在德州推動有利共和黨選區重劃行動。這是加州州長紐森的
一大勝利,他藉此公投案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敢於對抗川普的民主黨領袖。
民主黨新星造勢像派對 療癒Z世代
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名廿九歲青年在生日聚會上迎來一群「拉票朋友」,一位剛失戀的廿
七歲女孩因政治志工活動結識全新朋友圈;東村的廿四歲藝術工作者,則在一次政治活動
中認識了理想相近的約會對象。這些青年有個共同點,他們都投入民主黨民主社會主義者
曼達尼的市長選戰。
紐約時報報導,對這一代在疫情中成長、社交停滯、經濟壓力沉重、精神信仰模糊的年輕
紐約人而言,參與曼達尼的競選成了一種「治療」,有人形容「這是對抗孤獨流行病的最
佳處方」。
競選團隊刻意讓志工活動不再像苦差事,而像是場社交派對:桌遊夜、單身派對、五美元
啤酒的拉票聚會,甚至舉辦碎紙社交晚會,讓人邊銷毀文件邊聊天交友。
曼達尼這項策略自一年前便開始醞釀。他透過社群媒體吸引Z世代目光,穿梭於海灘、街
頭美食節與路跑賽中,用活潑影像與輕鬆語氣拉近距離。他不避諱談生活成本危機,從十
八美元的雞尾酒到漲價的「一美元披薩」,直言初入職場的薪水無法支撐在紐約生存。這
種貼近生活的語言,讓許多原本對政治冷感的年輕人感受到共鳴。
志工格拉謝拉.布蘭登說,她透過這些活動結識朋友,甚至在情人節單身聚會中遇見伴侶
,她笑說,「我現在的生活幾乎都繞著曼達尼的團隊打轉」。對許多廿、卅歲紐約客來說
,政治不再只是理念,而成了擺脫孤單與建立社群的方式。
這種以「社交即政治」為核心的運動,使曼達尼造勢活動更像城市派對。年輕支持者形容
他的集會像布朗克斯啤酒廠的騷薩夜、布希克的舞會或皇后區夜市。政治學者說,這反映
出新世代把「公共參與」視為生活延伸,不再與娛樂、情感分離。
曼達尼的「草根派對式政治」激發出二○○八年歐巴馬「希望」口號再現。不少基層志工
坦言自己同樣面臨房租、收入不穩等焦慮。對他們而言,助選不只是政治動員,更是對城
市孤寂的一種反擊。
曼達尼以歡樂、社交與包容為號召,或許正為紐約帶來一場新型態的政治革命,在這座永
遠忙碌、永遠孤獨的城市,讓年輕人重新學會「一起行動」。
非美國出生 民主黨版川普 無緣白宮
卅日歲的民主黨紐約州州眾議員曼達尼成為美國最大城市紐約的首位穆斯林市長,也是紐
約市逾一個世紀以來最年輕市長。曼達尼主打讓紐約市民「活得下去」,成功吸引大批支
持者。他與妻子杜瓦吉透過交友軟體 Hinge結識,更反映出其作風與Z世代相合,擅以共
同語言爭取年輕選民認同。
曼達尼的競選過程讓人想起美國首位黑人總統歐巴馬,但曼達尼一九九一年出生非洲烏干
達,父母皆印度裔,七歲時全家移民美國,他直至二○一八年才成為美國公民,按現行法
律出生時必須為美國公民才能成為正副總統,故曼達尼無緣入主白宮。
曼達尼大學畢業於緬因州波德恩學院,主修非洲研究。由於長期在多元族裔環境成長,關
注社會正義與反殖民議題,更易爭取多元族群支持。
曼達尼廿八歲的敘利亞裔妻子杜瓦吉從事藝術工作,行事低調,但操辦曼達尼的競選文宣
設計。杜瓦吉在德州休士頓出生,九歲隨家人遷至杜拜,四年前才搬到紐約。兩人相識於
交友軟體,曼達尼說,「這些約會軟體還是有希望的」。
投入政治運動不到十年,二○二一年起擔任州眾議員的曼達尼,是標準網路斜槓世代。透
過影片與在各選區草根式動員網路社群,雖沒民主黨大老與金主奧援,在房租與物價高漲
超過一般上班族負擔能力的紐約,以民生社會主義路線殺出一片藍海,有人稱他是站在政
治光譜另一端的民主黨版川普。
不過,曼達尼的增稅政策,恐讓收入逾百萬美元者面臨聯邦稅、州稅等稅率共達百分之五
十八點三。若營業稅全數提高至百分之十一點五,部分業者稅率將提高百分之七十七,恐
引發紐約市企業外流、工作機會減少,這也讓許多華爾街富豪、紐約企業主反對曼達尼。
34歲暴紅 引爆民主黨路線之爭
民主黨籍、現年卅四歲的曼達尼四日當選紐約市長,他不僅是紐約史上首位穆斯林和南亞
裔市長,也是超過一世紀以來最年輕的市長。不過,曼達尼異軍突起,激化民主黨溫和派
和進步派的路線之爭,民主黨參院領袖舒默始終沒有表態支持曼達尼,而在同一天勝選成
為維吉尼亞州首位女州長的民主黨務實派史潘柏格,甚至在選前批評曼達尼的一些政見是
騙選票。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很早就表態支持曼達尼,看好他能激起選民熱情,而民主黨需要有魅力
的政治明星。曼達尼橫空出世,對民主黨是加分還是包袱?民主黨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在烏干達出生、印度裔的曼達尼在選戰中主打提供市民負擔得起的生活,承諾免費搭公車
、房租凍漲、免費托兒和公辦雜貨店,經費來源是向富人徵稅。曼達尼自稱民主社會主義
者,他的左派政見讓民主黨建制派不敢貿然支持他,美國總統川普更稱他「共產主義者」
,威脅若曼達尼當選將切斷紐約市聯邦經費。
民主黨另外一位明星、新當選的維吉尼亞州首位女州長史潘柏格剛好站在曼達尼對立面。
四十六歲的史潘柏格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前特工,當選三屆聯邦眾議員,育有三個女孩,在
國會負責與共和黨協調,現在又在搖擺州維吉尼亞州以超過百分之五十五得票率,打敗共
和黨籍的現任副州長厄爾-西爾斯,成為民主黨標竿人物。
維州是許多聯邦政府機關總部所在地,有超過卅二萬聯邦政府員工住在維州,川普大砍聯
邦預算和裁減員工,這次選舉剛好成為他們宣洩不滿的出口。
務實派的史潘柏格主打「廚房餐桌上的議題」,包括提供教育經費、讓房價更負擔得起、
確保州民享有健康保險,但她批評曼達尼一些社會主義政見是騙選票。
史潘柏格十月底接受CNN訪問時,表示不認為曼達尼所屬的民主黨派系「美國民主社會
主義者」正在壯大。她稱曼達尼的一些重要競選承諾不誠實,可能傷害選民對民主黨的觀
感。她說,她未提出類似曼達尼的公辦雜貨店提案,是因為「我沒辦法讓這個提案在議會
通過」,「人們希望我們有抱負和遠大夢想,但不希望我們說謊」。
年輕人與移民 願意給他機會
不過,曼達尼終究贏得過半紐約市民支持,苦於高物價的紐約市民願意給他一次機會,尤
其是年輕人和移民。這次紐約市長選舉吸引超過二百萬選民投票,投票率創一九六九年以
來最高紀錄。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民主黨輸掉二○二四年總統大選後,一直無法站穩腳步。全國民調顯
示,民主黨仍與一般選民脫節,連一些黨內人士都認為黨的氣勢很弱。曼達尼橫空出世,
使黨內路線辯論更激烈。有人主張應走上由左派參議員桑德斯和紐約州聯邦眾議員歐凱秀
帶領的進步派路線,歐凱秀也是民主黨派系「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成員,她和桑德斯都
為曼達尼站台。
但也有民主黨人士認為,紐約選民結構特別,曼達尼這套政見和做法在其他地區不見得有
效,必須開闢中間路線,才能贏得全國性選舉。他們擔心曼達尼的左派立場會在溫和選區
或傾向共和黨選區嚇跑中間選民,而這些選區是民主黨贏得二○二六年期中選舉關鍵,將
來能否牽制川普的宰制地位,成敗在此一舉。
因此,民主黨自由派正在鬧分裂,一派認為可以把曼達尼當成看板人物,另一派則認為他
是民主黨包袱。一些民主黨策士擔心,曼達尼將成為川普和共和黨的箭靶。
勤跑基層 建立起傾聽者形象
曼達尼能勝選,靠得不只是他的左派政見。他勤跑基層,關心選民心聲,建立起傾聽者形
象,他的勤奮和誠懇打動了選民。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敗給川普後,曼達尼拜訪紐約
市非裔、拉美裔和穆斯林,問他們為什麼街坊上有人投給川普?很多人給的答案是食物價
格、油價和房租飆高,曼達尼在選戰中回應了他們最關切的問題。
曼達尼堪稱是社群媒體大師,他抓住選民注意力的能力不下於川普,他還能號召五萬多名
志工為他助選。維吉尼亞大學政治中心主任薩巴托說,「民主黨人從他身上學到的真正教
訓是,去找一個有魅力的候選人!找一個人們喜歡的人」。
曼達尼當選後,民主黨路線之爭會更激烈,大家在看,曼達尼紐約的社會主義實驗能否成
功。
───────────────────────────────────────
曼達尼當選紐約市長 激勵歐洲左派重振政治議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11060006.aspx
中央社 綜合倫敦/柏林外電
美國紐約市新市長曼達尼(Zohran Mamdani)的驚人崛起,為歐洲左派政黨帶來鼓舞,讓
他們相信,大膽而激進的政策議程,或能幫他們在國內對抗右翼勢力。
從倫敦到柏林的政黨都為曼達尼歡呼,這位34歲、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政治新星,以其
病毒式影片以及承諾控制房租、課徵富人稅,在這個被視為全球資本主義燈塔的城市引起
選民共鳴。
德國左派黨(The Left)與英國綠黨(Greens)等政黨希望能從曼達尼的勝利中獲得動力
,表明他們不會削弱政策立場,也不會被捲入右翼主導的移民議題戰場。
這也可能為英國執政工黨(Labour)以及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等既有左派政黨提供反
思契機。
英格蘭與威爾斯綠黨(Green Party of England and Wales)今年選出首位猶太裔且公開
出櫃的黨魁波蘭斯基(Zack Polanski),他因使用社群媒體與呼籲課徵財富稅減少不平
等,被拿來與曼達尼相比較。
波蘭斯基興奮地告訴路透社,曼達尼的勝利顯示「希望戰勝了仇恨」。
「這非常重要——不只是對紐約重要,我認為這一訊息在全球都有共鳴。」
「這是關於改善民生,承認紐約乃至全球存在的經濟不平等。這也是關於說:讓民眾的生
活成本下降,對百萬富翁與億萬富翁課稅。」
他的政黨在2024年只贏得4席,但民調正在上升。
在政治極化的背景下,德國左派黨在今年2月的聯邦大選成為黑馬,也希望明年的地方選
舉能延續強勢表現。
德國左派黨黨魁范艾肯(Jan van Aken)告訴路透社:「紐約市民面臨的問題與德國民眾
的日常困境非常相似。房租無法負擔,食品、電力、暖氣與公共交通價格上漲速度快於薪
資。」
「我們與曼達尼及其團隊保持密切聯繫,並互相學習。他的選舉活動可視為柏林明年選舉
的藍圖,曼達尼的勝利給了我們動力。」
曼達尼將成為紐約首位穆斯林市長,也是1892年以來最年輕的市長。他在社群媒體上的言
行在大西洋兩岸引起共鳴,對疫情後受到高通膨與公共服務壓力的選民更是如此。
法國左派也獲得啟發,極左派「不屈法國」(France Unbowed party)成員歐布瑞(
Manon Aubry)在社群平台X寫道:「給全球左派的教訓:我們不應削弱經濟自由主義,而
是要全力抗衡它。」
當被問及左派政黨應從曼達尼勝選中學到什麼,波蘭斯基表示,生活成本最為關鍵,進步
政黨必須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更成熟的主流政黨也因曼達尼勝選感到鼓舞。德國社民黨(SPD)議員納斯爾(Rasha
Nasr)告訴路透社:「對社民黨而言,這意味我們必須更加專注於核心工作——為社會多
數提供社會政策。」
德國漢諾威大學(University of Hanover)政治學家科克(Philipp Koeker)指出,這
顯示政黨若想贏得選舉,或避免選民流向民粹極右,應聚焦自身核心議題,提出實質解決
方案,而非模仿極右反移民政策。(編譯:鄭詩韻)
───────────────────────────────────────
紐約選出首位穆斯林市長 阿拉伯國家媒體慶賀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11060007.aspx
中央社 綜合紐約外電
美國民主黨左翼新星曼達尼(Zohran Mamdani)昨天在紐約市長選舉中勝出,將成為紐約
首位穆斯林市長。阿拉伯國家媒體慶賀他的勝選,以色列媒體則聚焦他的反以立場。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卡達「阿拉伯電視台」(Al-Araby TV)與沙烏地阿拉伯資助
的「中東日報」(Asharq AL-Awsat)等多家媒體指出,曼達尼將成為「美國最大城市的
首位穆斯林市長」。
「阿拉伯衛星電視台」(Al Arabiya)與「天空新聞阿拉伯台」(Sky News Arabia)形
容,曼達尼是美國總統川普的強烈反對者。
卡達「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則報導,曼達尼是一名被指控為共產主義者的穆斯林
,在紐約市創下歷史。
阿拉伯國家社群媒體用戶也慶祝曼達尼勝選,有人認為他當選與其反以色列、支持巴勒斯
坦的立場有關,另有一些人將他的勝選視為「美國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挫敗」。
以色列右翼媒體「今日以色列報」(Israel Hayom)則形容曼達尼是美國「最顯著的反猶
太復國主義聲音之一」。(編譯:陳正健)
───────────────────────────────────────
民主黨左翼新星當選紐約市長 川普批共產主義經濟噩夢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11060009.aspx
中央社 綜合邁阿密外電
在美國民主黨左翼新星曼達尼當選紐約市長後,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再度抨擊曼達尼是「共
產主義者」,並批評他將帶來「經濟噩夢」。
英國廣播公司(BBC)及法新社報導,川普在佛州邁阿密發表演說時指出,紐約市選了一
名「共產主義者」,由於曼達尼(Zohran Mamdani)當選,紐約人將逃離「共產主義」。
川普也提及:「全體美國人要面臨的抉擇再明顯不過。我們要在共產主義與常識間做出抉
擇。」對於曼達尼當選紐約市長,川普指稱:「我們昨晚在紐約失去了一些主權。」
他還說:「我們對手端出的是經濟噩夢,而我們呈現的是經濟奇蹟。他們將美國擺在最後
,我們將美國置於首位。」
曼達尼主張社會民主主義路線,承諾向富人增稅,擴大社會福利,吸引大批年輕支持者,
但他不僅遭到共和黨抨擊,在民主黨內也引起疑慮。
川普曾批評曼達尼是「共產主義者」和「激進左派瘋子」,民主黨高層則憂心曼達尼的路
線過度左傾,可能讓民主黨丟掉全國性中間選民。(編譯:陳正健)
───────────────────────────────────────
民主黨地選大勝 選民向特說「不」 分析:民眾憂經濟甚於非法移民罪案
https://is.gd/yzad1D
https://images2.imgbox.com/cc/d8/AkI6fWBh_o.jpg
【明報專訊】
美國周二(4日)舉行總統特朗普再度執政後首次重大地方選舉,民主黨不僅囊括矚目的
紐約市長、新澤西州長、弗吉尼亞州長三大位置,兼且贏得多個市長、州檢察長等公職,
突顯選民對特朗普政府施政的不滿,並給民主黨的明年國會中期選舉選戰注下強心針。美
媒以「民主黨橫掃選舉」、「選民拒絕特朗普」、「弗州的藍潮」等標題報道選舉結果。
特朗普把共和黨選舉失利,歸咎於他沒有參選和聯邦政府停擺,而分析認為選舉結果反映
民眾對經濟的擔憂,甚於打擊非法移民與罪案。
紐約市長、弗吉尼亞及新澤西州長選舉最受關注,結果均由民主黨新人以壓倒性得票勝出
,甚於去年大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在這三地擊敗特朗普的幅度。
穆斯林馬姆達尼大熱當選紐約市長
紐約市長選舉有逾200萬人投票,刷新該市自1969年的最高投票人數紀錄;總投票率也錄
得2001年以來最高的38%。民主黨的34歲「民主社會主義者」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
)贏得50.4%選票,大幅拋離得票僅7.1%的共和黨候選人斯利瓦,亦比獨立候選人、紐約
前州長科莫高出了8.8個百分點,成為紐約首名穆斯林市長,兼且是該個美國最大城市逾
一個世紀以來的最年輕市長。
印度裔的馬姆達尼於烏干達出生,選前是州眾議員。他主張調高紐約市最富者稅率、提高
企業稅、凍結穩定房租,以及增公共補貼住宅數量。特朗普多次批評馬姆達尼是「共產主
義者」,威脅若他勝選會限制向紐約提供聯邦資金。
民主黨奪弗州新澤西州長職
弗吉尼亞州長選戰中,46歲前中央情報局(CIA)官員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
以57.5%得票,擊敗得票42.3%共和黨現任副州長厄爾-西爾斯,成為弗吉尼亞首名女州長
,並使民主黨重奪該州州長職位。
53歲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謝里爾(Mikie Sherrill)則在新西澤州長選中得票達56.2%,
以13個百分點之差擊敗共和黨前州眾議員查塔雷利,加強民主黨對該州的控制。
特歸咎自己沒參選政府停擺致失利
除了上述三大州長選舉,匹茲堡市長、弗吉尼亞檢察長等也落在民主黨手裏。民主黨也在
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選舉輕鬆保住多數優勢。
另外,加州針對共和黨在其他州重劃選區的做法,趁周二選舉實行有助民主黨在明年國會
中期選舉擴大席數至5席的重劃選區公投。結果63.8%選民贊成通過於2026年至2030年的選
舉中採用新選區劃界。
面對共和黨選舉不利,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引述「民調專家」把落敗歸咎於他本人沒參選和
聯邦政府停擺逾一個月。一些著名保守派人士在沒提供證據下質疑選舉結果被操縱;白宮
發言人萊維特周二重申郵寄投票「極易滋生舞弊」。不過前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政治主任
杜海梅(Michael DuHaime)說:「這些結果不容粉飾……共和黨應認真對待這次選舉的
警號。」
選舉結果是美國民眾對特朗普執政9個月造成政經動盪不安的回應。CNN票站調查顯示,不
滿特朗普的弗吉尼亞和新澤西選民分別佔55%和54%,這些選民大都支持民主黨候選人。美
聯社民調顯示,三大主要選區新澤西州、弗吉尼亞州、紐約市選民的投票意向最受就業困
難、物價飛漲、聯邦削減經費等經濟問題左右。例如在弗吉尼亞,約六成選民表示家庭財
政或多或少受到聯邦政府裁員或削減預算影響。
(路透社、紐約時報、CNN)
民主黨兩極分化 抗共和黨實力存隱憂
美國民主黨視周二為重整旗鼓的一晚。對於一個群龍無首的政黨來說,這一年極為慘淡,
費力與反覆無常的總統特朗普周旋,士氣跌至谷底,但在周二多場選舉勝出後,無疑可令
信心回升,惟也帶出民主黨兩極化的隱憂,未來民主黨能否團結一致對抗特朗普與共和黨
仍待觀察。
弗吉尼亞州和新澤西州分別選出了具有國家安全背景的溫和派民主黨人——斯潘伯格曾在
中央情報局任職,謝里爾是海軍飛行員。她們俱堪稱貫徹美國民主黨中間偏左路線人士。
然而紐約市的民主黨當選人馬姆達尼卻支持重新分配財富,為市民提供免費巴士服務和託
兒等服務的「民主社會主義者」,雖被視為極左人士,卻贏得向來傾向支持民主黨的群組
如大學畢業生、45歲以下、自由派選民等支持。
「在野」優勢 專家:不宜過度解讀大勝
不過,有專家提醒,民主黨不宜過度解讀本次大勝,指出失去執政權的政黨一向較易動員
。往績表明,特朗普過去三次都輸掉新澤西和弗吉尼亞。在紐約,馬姆達尼面對的對手是
飽受醜聞困擾的科莫;弗吉尼亞的厄爾-西爾斯亦難與4年前成功保持與特朗普距離的揚金
(Glenn Youngkin)相比。
《華盛頓郵報》則指出,勝利背後,民主黨依然未能凝聚明確政治路線或全國性的競選策
略。這次選舉顯示,黨內未來或將面對嚴峻的內部路線之爭,尤其是稍後的2026年中期選
舉及2027、2028年總統初選。
(CBS、WSJ、衛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