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德黑蘭今年近無雨 兩周內恐水枯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5-11-04 10:43:54
標題: 德黑蘭今年近無雨 兩周內恐水枯
新聞來源: https://is.gd/ER2SrA
【明報專訊】
伊朗國營傳媒周日(2日)報道,由於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旱情,首都德黑蘭的主要飲用
水來源可能在兩周內枯竭,當局已開始實施制水。
伊朗通訊社(IRNA)引述德黑蘭水公司負責人帕爾薩(Behzad Parsa)報道,供應德黑蘭
飲用水的五大水庫之一的阿米爾.卡比爾水壩(Amir Kabir)目前「剩下1400萬立方米的
蓄水量,僅達總容量的8%」,以這樣的水量「只能持續為德黑蘭供水多兩周」。
水庫儲量跌至8%
擁有超過1000萬人口的德黑蘭落坐落於厄爾布爾士(Alborz)南麓,該山脈高達5600米,
其河川為多座水庫提供水源。然而,伊朗目前正經歷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旱情。帕爾薩指出
,一年前阿米爾.卡比爾水壩蓄水量曾達8600萬立方米,但今年德黑蘭地區幾乎全無降雨
,當地一名官員上月表示,德黑蘭省的降雨量之少是「近年來幾乎前所未見」。德黑蘭居
民每天用水量約為300萬立方米。為節省用水,德黑蘭近日多個社區暫時切斷供水,而今
夏也頻繁出現斷水情况。
水危機不限於德黑蘭,伊朗國內多個主要水庫的儲水量同樣萎縮。除了乾旱外,伊朗與阿
富汗在水壩項目上的緊張關係升級,以及烏爾米耶湖管理不善,也被視為伊朗水危機的成
因。
(法新社、中央社)
───────────────────────────────────────
三重危機正在重塑伊朗人的日常生活
https://is.gd/vJN8Ic
作者:穆罕默德.洛特弗拉希(半島中文網)
每天早上6點,薩拉伸手拿起手機,不是為了查看消息,而是為了確認當天停電的時間。
這位44歲的德黑蘭數字營銷人員早已記住了每周的斷電時間表,但她每天早晨仍要查看一
次,以防臨時變動,因為她必須圍繞每天兩小時的停電來安排生活。
「沒有電,就沒有空調來緩解炎熱」,薩拉這樣描述伊朗正面臨的三重危機——缺水、停
電和創紀錄高溫——如何徹底改變了她的日常生活。
停水是沒有預告的,一停就是好幾個小時。每當自來水可能停供時,她就趕緊裝滿水桶。
危機
根據伊朗氣象組織提供的數據,這個夏天,數百萬伊朗人面臨極端高溫下的生存挑戰。伊
朗正同時經歷連續第五年的幹旱、長期能源短缺以及前所未有的高溫,這場「三重打擊」
暴露了基本公共服務的脆弱性。
氣象組織表示,本水文年(自秋季開始的12個月降水統計期)降雨量較長期平均值下降了
40%。截至7月28日,降水量僅為137毫米(5.4英寸),而長期平均為228.2毫米(9英寸)

電力短缺既源於基礎設施限制,也源於燃料供應問題,導致發電能力落後於迅速增長的需
求。議會研究中心2024年10月的報告顯示,伊朗85%的電力來自化石燃料,13%來自水電,
其余來自可再生能源和核電。
雖然伊朗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儲備,但數十年的制裁和對輸電網絡及電廠投資不足,使
系統無法滿足消費需求。燃料供應中斷還迫使一些電站不得不使用重油代替天然氣,但由
於空氣污染問題,政府盡量限制使用。
夏季幹旱又減少了水電產能,恰逢空調用電高峰,使數百萬伊朗人不得不圍繞可預測的停
電和不可預測的停水安排生活。
求生
26歲的法蒂梅一年前從首都以西15公里的安迪謝搬到德黑蘭求學,租下人生第一套公寓,
卻成了每日應對危機的起點。
第一次突如其來的停水讓她在高達40攝氏度的悶熱公寓裡動彈不得,「我做的第一件事就
是完全不動,讓體溫不要上升。」
當時她只有兩瓶飲用水和一塊冰,她小心分配用量,卻仍用寶貴的冰塊給雙腳降溫。洗澡
和上廁所成了難題,她不得不網購昂貴的瓶裝水,僅洗澡就用掉兩瓶。
經歷幾個月的不確定停水停電後,法蒂梅建立了「生存流程」:多個容器儲水,停水時往
蒸發式冷風機裡倒水,在極端高溫時往通風口裡放冰塊。水電同時停時,她「感覺像發燒
」,就把毛巾浸在儲水中敷在身上緩解。陽台上也無法避暑,即使在夜間,室外溫度仍高
於室內。
連鎖反應
這場基礎設施危機超越了家庭不便,威脅到整個經濟的生計。辦公室和商店不得不關閉數
小時甚至整天,造成經濟壓力並可能引發裁員。
小企業尤其受沖擊。一些糕點店老板拍視頻展示因冰箱斷電而被迫丟掉的蛋糕。居家辦公
也難以實施,因為停電還伴隨網絡中斷。
38歲的軟件公司經理沙赫拉姆說,停電常發生在中午12點到下午5點的工作高峰,「如果
在下午2、3或4點停電,我通常會讓大家回家,因為等來電時已經下班了。」
專家將能源危機歸因於投資不足、缺乏新技術應用(兩者都受制裁影響)以及不可持續的
消費模式。水治理專家穆罕默德.阿爾沙迪表示,伊朗的水危機需要徹底改變消費方式。
氣候變化加劇了自然稀缺,但核心問題是用水方式不當。高耗水農業、大型工業和城市擴
張推動了用水需求的失控增長。
不確定性
回到公寓裡,薩拉每天早晨繼續查看手機,調整作息,像數百萬伊朗人一樣適應這種新現
實。
對法蒂梅來說,心理適應和實際應對一樣艱難。每天早晨,她都在不確定中等待,水龍頭
是否有水、自家筆記本電腦能否開機。
在這個曾經理所當然依賴基礎設施的國家,一代人正在學會與稀缺共處。隨著伊朗在水與
能源缺口未解的情況下進入又一個冬天,薩拉、法蒂梅、沙赫拉姆以及數百萬人的經歷表
明,這場基礎設施危機已超越臨時不便,成為當代伊朗生活的決定性特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