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歐盟推出新戰略,強化研究與科技基礎建設,以鞏固全球創新領先地位
新聞來源:iknow科技產業資訊室
原文網址:https://pse.is/85vpc2
原文:
歐盟執委會近日正式發布全新「研究與科技基礎建設戰略」,目的在於加強歐洲在科學卓
越與科技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這項戰略的核心精神,在於透過數位化、人工智慧的
引入,以及跨國基礎設施的整合,來確保歐洲在全球激烈的科研競爭中不落人後。新戰略
更強調五大行動重點,涵蓋能力擴展、簡化使用、人才培養、治理改革,以及強化國際合
作與韌性。
此舉背後的政策考量,在於歐洲現有科研基礎建設雖然具備世界級水準,但仍受限於資源
分散、治理機制複雜、人才流失與數位應用不足等挑戰。新戰略的發布,正是為了突破這
些制約,確保從粒子加速器到先進無塵室的設施,都能更符合研究人員、產業與新創公司
的需求,進一步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具社會影響力的技術應用。
在能力擴展方面,歐盟將投入更多資金與資源,強化基礎建設能量,並藉由人工智慧與數
位化提升效率,打造互聯、智慧化的科研平台。這不僅能提高研究運行的速度與準確性,
更可提升跨領域合作的可能,成為支持歐洲創新循環的重要骨幹。
其次,簡化跨境存取程序是另一大關鍵。新戰略要求各科研基礎建設之間建立「服務連續
體」,讓科學家與新創企業無論在歐盟任何地點,都能順利獲得所需的設施與數據。這項
措施將加快科學突破步伐,並縮短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時間,提升歐洲在技術商轉上
的敏捷度。
人才培育同樣是戰略重點之一。歐盟提出「Choose Europe」倡議,希望透過強化研究人
員職涯發展、培養技術人員新技能,並吸引國際菁英來歐洲發展,從而打造完整的人才生
態系。唯有人才穩固,科研基礎建設的投資與創新才可能持續累積優勢。
治理改革則聚焦於決策簡化與資金配置效率。歐盟將推動成員國間的優先事項對齊,並強
化不同資金來源的協調,使投資更具可預測性,降低不確定性。藉此,公共資金與私人資
本能夠發揮最大效益,支撐長期科研與產業發展。
國際合作與韌性建設是新戰略的最後一環。在全球合作逐漸出現保護主義傾向的背景下,
歐盟意在透過夥伴關係與候選國的加入,鞏固歐洲研究區的開放性與互聯性。同時,針對
關鍵數據與設施的風險管理,也被納入核心規劃,以確保歐洲在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性。
這份戰略同時呼應了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報告關於「歐盟競爭力的未
來」與歐盟專家團隊對《展望歐洲計畫》(Horizon Europe)的中期評估,將研究基礎建設
視為「第五自由度」——研究、創新和知識的自由流動——的重要支柱。透過持續投資與
制度改革,歐盟期望打造完整的創新生態系,使研究成果能更快轉化為應用,進而支撐產
業競爭力。
最終,歐盟的新戰略期望能為未來科研發展奠定制度與資源基礎。透過整合設施、優化人
才與資金配置、推進國際合作,以持續吸引全球頂尖人才與創新資源,鞏固自身作為全球
科學與技術引擎的地位。
心得:
歐盟的新戰略並非單純的科研投資計畫,而是一場全面性的制度重塑與資源整合工程,背
後展現的是歐洲在全球競爭壓力下的焦慮與企圖。歐洲雖然擁有頂尖科研設施,但長期受
制於治理分散、人才外流與轉化效能不足,如今藉由數位化與AI導入、跨境存取簡化、人
才生態優化及國際合作深化,正試圖將科研基礎建設提升為維繫競爭力的戰略資產。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