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太平洋島國因中資項目而政治震蕩,薩摩亞和基里巴斯的兩難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5-28 11:48:28
標題: 太平洋島國因中資項目而政治震蕩,薩摩亞和基里巴斯的兩難選擇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267149
https://i.imgur.com/4u20OwR.jpg
太平洋島國薩摩亞政治動盪:長期執政的總理馬利雷哥拒絕下台、關閉國會,首位女性總
理馬塔法國會外的帳篷中宣誓就職。(AP)
https://i.imgur.com/E5fR9yQ.jpg
基里巴斯由32個環礁及1個珊瑚島組成,分佈面積廣大,但經常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Getty Images)
在廣袤的太平洋上,薩摩亞(Samoa)和基里巴斯(Kiribati)是兩個人口加起來僅30餘
萬的袖珍島國。這裏距離北京超過7000公里,但有中國資金參與的大型基建項目正日益撕
裂兩國的政治。
在薩摩亞,最近成為該國首位女總理的原反對黨領導人菲亞梅·馬塔阿法(Fiame Naomi
Mata'afa)承諾將擱置一項中國支持的1億美元港口開發項目,她聲稱該項目對薩摩亞來
說已顯多餘。
而在基里巴斯,當中國計劃恢復該國一個偏遠島嶼的簡易機場和橋樑的消息傳出後,反對
派對此質疑不斷,該島被視為具有戰略意義,二戰期間,曾是美國空軍基地。
觀察人士分析稱,隨著中國和西方競爭加劇,中國正不斷擴展在這片曾被忽視的地區的影
響力,而由於這裏曾長期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的「後院」,許多太平洋國家擔心被迫
在中國和西方的經濟伙伴關係中做出選擇。
薩摩亞的「變天」
在薩摩亞,伴隨中國港口開發爭議的是一場由選舉導致的持續數周的政治危機。
來自信仰統一黨(FAST)的馬塔阿法在4月的大選中獲勝,以微弱優勢擊敗在任的總理圖
伊拉埃帕(Tuilaepa Sailele Malielegaoi)。這在薩摩亞歷史上相當罕見。圖伊拉埃帕
所在的人權保護黨(HRPP)已在薩摩亞執政逾40年。
但圖伊拉埃帕並未認輸,並拒絶交權,他援引該國一項保留女性席位的法律條款宣佈增設
一個額外席位,這將導致兩黨在選舉中平手,但薩摩亞最高法院在5月17日裁定圖伊拉埃
帕的做法違憲,從而鞏固了馬塔阿法的就任之路。
64歲的馬塔阿法與他的前任圖伊拉埃帕在諸多議題上有分歧,包括關於中資項目的問題。
圖伊拉埃帕擔任薩摩亞領導人長達20年,被中國視為親密盟友,尤其在港口建設方面提供
了大力支持。
但馬塔阿法向路透社表示,她上任後將擱置位於烏蘇灣(Vaiusu Bay)的碼頭開發項目,
該項目是中國「一帶一路」重要工程。她表示,有一些比興建新港口更迫切的需要。
價值1億美元的烏蘇灣開發項目在薩摩亞一直是有分歧和爭議性的問題,對於4月選舉產生
部分影響,批評人士認為該項目將導致國家債務累累,還有一些人擔憂中國將在這裏設立
軍事基地。
但此前的執政者認為,該港口規模較小,非常擁擠,而且還時常受到海浪的影響。烏蘇灣
位於烏波盧島(Upolu)北部,距離首都阿皮亞僅10公里,預計建成後將有獨立的區域分
別用於遊輪,集裝箱船和漁船。
「對於選民而言,我國政府對中國的負債水平是一個迫切的問題,」馬塔阿法說道。但她
也強調,自己的政府與中國和美國都將保持良好的關係。
中國是薩摩亞的最大債權國,人口僅20萬人的薩摩亞外債約為1.6億美元,而中國佔比約
40%。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在上周發聲捍衛該項目。評論稱,薩摩亞的經濟依賴於農業、
旅遊、漁業和椰子產品出口,因此升級港口等基礎設施「顯然可以給當地居民帶來發展效
益」。
「中國將尊重薩摩亞的決定,但希望決策者能夠擺脫西方的影響,並以更全面和合乎邏輯
的方式重新考慮其基礎設施項目,」評論說。
機場跑道計劃
在薩摩亞西北部兩千多公里外,同為島國的基里巴斯陷入另一場由中國基建項目帶來的爭
議。基里巴斯橫跨太平洋上的32個環礁,擁有全球最大的專屬經濟海域之一,覆蓋超過
350萬平方公里的太平洋。
路透社在本月披露,中國計劃在該國的坎頓島(Kanton)上對簡易機場和橋樑進行升級,
以恢復美軍在該島留下的基地,該消息隨即引發關注。
該島嶼位於夏威夷西南方約3000公里處,由珊瑚環礁組成。二戰期間,美國轟炸機曾使用
這裏的跑道。基里巴斯政府堅稱,設施升級計劃純粹是為了民用目的,旨在促進該群島的
交通聯繫和旅遊業。
但反對派人士質疑中國的意圖和該項目的作用。反對黨議員泰西·蘭伯恩(Tessie Lam-
bourne)擔憂中國會將其用於軍事目的,並指政府沒有澄清中國將如何資助該項目。
「這是一個民用項目,但我們擔心中國的主要意圖,」蘭伯恩對媒體說。「我們知道,中
國並非純碎幫助像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是借幫助我們來實現他們自己利益。」
路透社此前在報道中稱,由於該島的地理位置,對坎頓島的任何重大建設「都將為中國提
供一個據點,使其深入二戰以來一直與美國及其盟國緊密站在一起的地區」。報道還引述
一名太平洋國家政府的顧問的話稱,「這座島嶼將成為海上航空母艦」。
去年6月成功連任的總統塔內希·馬茂(Taneti Maamau)表示,除了北京資助的可行性研
究之外,該項目尚未取得進展。由於新冠大流行相關的旅行限制,可行性研究被擱置。
中國外交部在發給《南華早報》的聲明中表示,中國正在討論升級簡易機場以改善該國交
通網絡的可行性,並應基里巴斯政府的要求參與了這一項目。
據報道,總統辦公室表示,此次基礎設施升級將把坎頓變成「一個高端細分旅遊目的地」
,並促進首都塔拉瓦和周邊島嶼之間的商業航空旅行。
政府議員詹姆斯·陶姆(James Taom)表示,該項目僅用於發展目的,「與西方國家繼續
錯誤宣稱的軍事目的無關」。
裂痕
挪威特羅姆瑟大學(University of Tromsø)國際關係學者蘭馬克(Marc Lanteigne)
對BBC說,中國在薩摩亞和基里巴斯所在的太平洋島國地區的開發活動近期才有,但發展
迅速,尤其是北京巧妙利用了特朗普政府保守期的「時機之窗」。
他表示,由於太平洋國家傳統上被視為是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後院」,中國的一舉一動
都被放大、審視。而此次爭議中的基里巴斯坎頓島更靠近夏威夷和其他美國太平洋領土,
如威克島(Wake Island),因此面臨更大的阻力。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在社交媒體諷刺說,中國對這條機場跑道的支持計
劃是一個典型案例,展現了澳大利亞通過削減援助預算「為中國鋪好了紅地毯」。
太平洋島國的經濟總體落後,人口稀少,大多從數十年前便開始與西方有著密切的經濟聯
繫。作為新的到來者,中國面臨的還有更敏感的地緣政治,尤其是軍事層面。
例如,很久前,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就將誇賈林環礁(Kwajalein Atoll)
租給美國,以作長期的導彈軍事基地; 而帕勞(又稱帛琉)則在去年公開敦促美國在該
國建立軍事基地。
2018年,有媒體曾報道稱中國有意在瓦努阿圖建立一個軍事基地。儘管該消息被闢謠,但
仍引發了眾多澳大利亞官員的憂慮。
「包括斐濟在內,過去也曾發生過這樣的情況:政府為了吸引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兩個傳
統大國的注意,推動與北京的關係升溫,玩起外交上的『分而治之』遊戲,」蘭馬克說。
「避免公開選邊站隊,並尋求與眾多他國政府保持良好關係,符合許太平洋國家政府的最
佳利益。」
研究南太平洋島國政治的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教
授喬恩·弗蘭克爾(Jon Fraenkel)表示,他並不認為太平洋國家政治的「撕裂」原因是
中國。
「在澳大利亞對太平洋政策日益集中於對抗中國的影響的氣候下,這的確成為太平洋國內
政治的一個問題,但大多數太平洋國家的領導人對北京採取了相當務實的態度,」喬恩·
弗蘭克爾說。
除了中國和西方的競爭,北京和台北的特殊關係,也讓這裏淪為中台外交戰的前沿,從而
讓該地區的政治更加複雜。2019年,所羅門群島宣佈與北京建交、台灣斷交。同一年,基
里巴斯也宣佈恢復與北京在2003年中斷的外交關係。台灣在這一區域的邦交國僅剩馬紹爾
群島、瑙魯、帕勞和圖瓦盧。
「北京在提供財政支持以換取承認方面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台灣則遜色的多,」蘭馬克說
。但他認為,這種競爭常在太平洋各國造成內部裂痕,包括在政黨內部。
例如,基里巴斯的馬茂政府在2019年與北京復交後,直接導致了執政的關愛基里巴斯黨分
裂,該黨主席巴努埃拉·貝里納(Banuera Berina)與另外12名議員出走,另組了反對黨
基里巴斯優先。
而所羅門群島在與北京建立關係後,該國的其中一個人口眾多的島嶼馬萊塔(Malaita)
在2020年9月要求舉行獨立公投。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