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美中貿易協議第二年,中國進口美國商品仍低於目標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5-27 23:08:46
標題: 美中貿易協議第二年,中國進口美國商品仍低於目標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voachinese.com/a/5906309.html
2021年5月27日17:23 美國之音
華盛頓—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稱,隨著美中貿易協議進入第二年,中國的採購額仍低於協議金額。
兩國於2020年1月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就在新冠肺炎開始在中國迅速傳播並隨後演
變為全球大流行的幾週前。該協議規定,相對於2017年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中國需要在未
來兩年內增購至少2千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
彼得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Chad P. Bown)週二(5月25日)在一份報告中估
計,按照第一階段協議,中國需要在今年頭四個月購買價值645億美元的美國商品。
但是,中國的進口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4月,中國進口美國商品僅達到目標的73%。而美
國的數據則顯示這段時間出口中國的商品價值僅占應達到目標的60%。
從進口商品類別看,農業是最接近達標的類別。美國出口數據顯示,前四個月美國出口到
中國的農產品為應達到目標的79%,而中國進口數據則顯示達標87%。
美中籤署的這個為期兩年的協議將於今年底12月結束。據彼得森研究所的數據,到2020年
,中國對美國商品的購買量下降了40%以上。
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陷入僵局。兩國代表定於八月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合規審查,但會議被
推遲。
在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試圖減少對華貿易逆差的貿易緊張局勢升
級之後,雙方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但是,美中貿易逆差卻在大流行期間加劇了,因為疫
情促使美國進口更多的口罩和其他商品。
自拜登總統1月份上任以來,他的政府至今維持著特朗普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幾乎沒有跡
象表明關稅或貿易協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發生變化。
據《金融時報》報導,新任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本月初曾表示,她希
望很快會見中國同行。本週三,戴琪和中國副總理劉鶴首次通話。雙方除了表示談話坦誠
,及美方對一些問題表示關切,卻沒有談及進一步細節。不過,美中最高級別的經貿官員
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近期中國一些飼料廠取消美國貨物訂單,引發外界對中國因何抑制部分玉米進口的議論。
彭博社報導分析認為,北京對玉米進口的審查越來越嚴格,是因為更廣泛的市場關注中國
是否會繼續增加從穀物,金屬到化石燃料等原材料的採購。今年各種產品的價格飛漲,部
分原因是中國需求,進口成本上升以及引發對亞洲國家通貨膨脹的擔憂。
彭博社報導說,芝加哥的玉米期貨下跌了2%,之後消除了虧損,因為貿易商認為報廢的
採購量不足以改變本已緊張的供應狀況。該報導援引一些市場分析的話說,預計中國今年
將進口創紀錄數量的玉米,在價格最近自2013年以來首次飆升至每蒲式耳7美元以上之後
,中國正試圖尋求更好的交易。
知情人士說,中國打擊玉米採購的對像是那些在自由貿易區建立了混紡設施的企業。這些
設施使企業可以將進口到中國的玉米與其他原料混合在一起,因為擔心海外購買已經失控
,促使一些飼料廠取消了美國的貨物,從而限制了一些玉米的進口。
據知情人士稱,中國海關當局正在限制進入自由貿易區的進口,這不算在官方的年度採購
配額之內。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說,據估計,美國玉米註銷總量不到100萬噸,因為
此事是私人的。
北京對玉米進口的審查越來越嚴格,這是因為更廣泛的市場關注該國是否會繼續增加從穀
物,金屬到化石燃料等原材料的採購。今年各種產品的價格飛漲,部分原因是中國需求,
進口成本上升以及引發對亞洲國家通貨膨脹的擔憂。
芝加哥的玉米期貨下跌了2%,之後消除了虧損,因為貿易商認為報廢的採購量不足以改
變本已緊張的供應狀況。一些市場觀察家稱,預計中國今年將進口創紀錄數量的玉米,在
價格最近自2013年以來首次飆升至每蒲式耳7美元以上之後,中國正試圖尋求更好的交易

與本季度中國購買的超過2千萬噸的美國玉米相比,取消的船運量很小。亞洲國家一直是
糧食需求的主要來源,以供其恢復中的豬群食用,這有助於將價格推高至多年高位。由於
北京也力求履行對2020年1月與美國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承諾,因此從美國的
進口激增。
彭博社報導援引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專家鮑恩的分析說,中國的最新
舉動「可能只會對中國遵守第一階段協議的總體購買承諾產生很小的影響。玉米在整個交
易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知情人士說,牲畜飼料使他們能夠從零關稅進口中獲利。
與本季度中國購買的超過2000萬噸的美國玉米相比,取消的船運量很小。亞洲國家一直是
糧食供不應求的主要需求來源。
───────────────────────────────────────
美中貿易談判代表首通話 不同調?
https://p.dw.com/p/3u148
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美國貿易代表一直沒有與中國就貿易戰後續繼續溝通,現在終於通上
話了,媒體分析,就聲明來看,雙方仍有分歧。
(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新任貿易代表戴琪和中國副總理劉鶴在週四(5月26日)進行首次電話會議,強調改善
雙邊貿易關係的重要性。
戴琪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說:「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很重要,但只是復雜關係的一部分。與
中國的總體挑戰也仍然存在,而且非常大。」她指出,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應該在「美中
貿易和經濟關係的整體背景下看待,這種關係非常、非常具有挑戰性。而且需要我們全面
關注」。
中國商務部的聲明中則說:「雙方進行了坦誠、務實和建設性的交流。」美方也給出類似
的評價,指出雙方進行了「坦誠的交流」。德新社表示,這種外交場合的用詞通常表明雙
方在討論中存在一些意見分歧。
美中貿易戰已經持續了3年,2020年1月,美中貿易戰停火,雙方達成了一項部分協議,即
所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內容中,除了承諾增加購買量,中國還同意放寬其金融服務部
門的壁壘和農業生物技術法規,並採取措施保護美國的智慧財產權。
雙方雖然承諾每6個月就會對協議落實進行審查,但在這次通話前,雙方最後一次接觸是
在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期間的2020年8月。
數據看美中貿易
《南華早報》引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對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最新分析,截至4月底,
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涵蓋產品總額為471億美元,而年初至今的目標為645億美元。在同一時
期,美國對中國出口的覆蓋產品為345億美元,而年初至今的目標是574億美元。報告說,
截至4月底,中國對所有涵蓋產品的購買量已達到中國進口量的73%,或美國出口量的60%
,達到年初至今的目標。
路透社則報導,中國在2020年比其購買目標少了約40%,2021年的進口量仍然落後,兩年
的協議只剩下7個月。路透社引用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表示到2020年,中
國從美國進口的相關產品總額為999億美元,而承諾的是1731億美元。
(德新社、路透社、南華早報)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