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拜登時代中美關係研判及應對建議

作者: kwei (光影)   2021-02-04 10:45:46
拜登時代中美關係研判及應對建議
https://mp.weixin.qq.com/s/FpwHhdo89otOxVEf1uqHVQ
王孟源
一、拜登政府的近期舉措及美國國內政治走向分析
拜登政府執政,民主黨同時掌控國會兩院。參議院歸屬民主黨,影響的只是共和黨堅決反
對的議題,包括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可能在2021年上半年發生)、重新加入《關
於伊朗核計畫的全面協議》(需要更多談判,且會遭遇以色列遊說集團的反對,可能要等
到2021年下半年)、扶貧現金分發(可能是第一個實現的主要法案)、助學貸款改革(拜
登本人立場含糊,但民主黨內已有共識)等。至於赤字,不論哪一黨執政,今年都會達到
3萬億美元量級,區別只在於是發給大企業還是一般公民。
民主黨另一個重要的行動,是儘可能奪回對各級聯邦法院的掌控權。尤其是最高法院,共
和黨目前有著6:3的壓倒性優勢,民主黨必須立刻止損,並見機收復席位。第一步必然是
讓82歲的Breyer大法官退休,以便拜登指派年輕的民主黨人替代。
民主黨建制派此次利用國會山的動亂,將川普集團定位為叛國,雖然暫時使其噤聲,但共
和黨是否能在2022年中期選舉將國會翻盤,尚無定數。拜登政權必須快馬加鞭,在一年半
內通過所有重要法案和人事任命,而這樣倉促的一連串單邊決定,必然又會在反對派民眾
心中激起更大敵意。川普本人的執政生涯或許已經永久性告終,他所激化的右翼民粹勢力
卻不會因而消退,不確定的只是哪個共和黨政客能夠將其收歸己用。川普在兩年或四年後
有叛出共和黨、另立山頭的可能;共和黨出現分裂等可能性也有待觀察。
二、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
拜登政府執政,對中美關係走向的基本趨勢不會有大的影響。這是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敵視
,來自於維護全球霸權賦予美國政商精英的許多特權的必要,所以仇中無分黨派。
拜登面臨著嚴峻的國內問題和挑戰,他不但在個性上和瘋狂的川普南轅北轍,從純理性的
角度也有必要做出戰略收縮,因此不可能如同他的前任那樣,不斷挑起新的國際爭端。然
而這並不代表他會主動放棄對華貿易戰和法律戰的既得利益。正因為美國政經精英的仇中
來自保護自身特權,又有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通過媒體財團對民眾的多年洗腦,新冷
戰早已成為全美國社會無分上下左右的政治正確。拜登必須維持對華強硬姿態,對中方的
任何解禁都會附帶可以用來對內宣傳的交換條件。
但這些條件不會是美國新冷戰的主軸。民主黨建制派向來偏好用外交宣傳來打擊國際競爭
對手,美其名曰"軟實力"。在對華鬥爭的策略上,早在奧巴馬任期,民主黨智庫已經提出
,應聯合所有其他主要工業國家,重新制定全球經貿和外交規則,把中國體制定義為非法
。如在TPP談判中倡導"創新"仲裁條款,賦予跨國企業與主權國家同等地位,並將仲裁地
引導到美國等。如此一來,美方不費一指之力就能阻礙中國發展,還可在其後的混亂中獲
利。
三、對中國應對策略的建議
中國反制美國遏制的關鍵是歐盟。歐盟經濟活力雖弱,但仍具備三分天下的經濟實力,在
國際規則制定方面也擁有較大話語權。爭取歐盟相對中立,則美、日、澳、印等不足以支
持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意圖。
2016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英國通過脫歐公投,都是對中國極為有利的機遇。歐盟原本已
經主動聯絡美日來籌劃對華貿易的最後通牒,美日澳之間的TPP也接近完成,川普把兩者
都逆轉了。英國脫歐是中國與歐盟關係的機遇。英國脫歐解除了"歐陸平衡手"(
Continental Balance of Power)對歐洲的掣肘,有利於歐盟建立獨立自主、適度集權的
合理體制,針對全新的國際局勢,做出適當的判斷和反應。另一方面,川普執政四年的醜
態讓全世界看在眼裡。2020年年中,歐盟內部就其對美關係達成了新的戰略共識;中歐投
資協定更是在美國單極霸權的棺材板上釘下最後一根釘子。這些因素都給予中方外交主動
出擊以足夠的運作空間。
(一)中國爭取歐盟中立初步成功。
2020年,歐盟在中美之間的理性選擇,主要歸功於默克爾總理和馬克龍總統的務實性戰略
眼光,尤其是前者。但默克爾即將卸任。1月16日,阿明·拉舍特當選德國基民盟新一屆
黨主席,是三名候選人中唯一在外交上持務實態度的。然而德國政壇黨派林立,再加上基
民盟內部還有其他山頭,目前無法確定9月選出的新總理會是誰,需要持續關注。此外,
德國企業界對國家政策的影響力比美國企業要弱得多,我們很難通過德企在華利益調動其
對國內展開有效遊說。而德國主流文化界被美國資本和智庫多年嚴重滲透,也很難期待他
們有傾向中國甚至保持中立的立場。
(二)將工作重點放在法國。
阿爾斯通公司被美國運用司法手段打擊、吞併時,馬克龍總統正擔任法國經濟部長,見證
了這一屈辱的過程。馬克龍雖然沒有默克爾那麼務實友善,卻是"獨立歐洲"的信徒,對美
國有很強的戒心,也不像前任薩科齊總統那樣受華爾街金融勢力的擺佈。外交部門可以利
用其這一基本立場。但馬克龍的總統任期只剩一年,目前民調非常不樂觀,由誰接任同樣
難以確定,我們需要認真考慮屆時發生重大變故的可能性。
(三)求同存異,強調生存權是最大的人權。
拜登政府會以打破中歐關係穩定發展為重點。西方民主、自由、人權思潮在歐洲根深蒂固
,值得我們在宣傳領域重視,並積極謹慎應對。建議側重強調中國疫情應對的成功,第一
時間復工復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低收入階層的利益,免費治療、全民免費注射疫苗等社會
保障措施,均是對人民生存權、發展權的有力保障。
//
補充:【美國】【國際】新年的回顧與展望
王孟源
(一)
http://blog.udn.com/MengyuanWang/155461071
聖誕假期之前,我終於到耶魯醫院看了骨科,醫生說左臂的肌肉傷只能慢慢復健,但右腕
可以打針,並且換一型專門為受傷的那條韌帶而設計的支撐。這兩者效果迅速明確,現在
打字寫作已無困難;我想博客的四個月空窗期,涵蓋了不少新事件,所以先發表一篇簡單
的總結,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2020年最重要的國際事件,當然是新冠。我在年初疫情剛爆發時就解釋過,新冠出現在中
國,是人類的幸運,因為那是唯一有超強執行力,能夠在全新未知病毒潛伏擴散開來之後
,還把精靈(Genie)硬塞回瓶子裡的政府。很不幸的,歐美民眾被自家的冷戰宣傳忽悠
洗腦過深,全然忘卻了科學理性、公益為上的態度,浪費了中方辛苦爭取到的幾週時間。
其後疫情在這些老牌工業國家擴散的速率,甚至高於亞非第三世界,只有拉丁美洲才有類
似的糟糕表現;這對全球暴露了歐系文明的徹底腐朽,也使得中國治理模式的國際聲譽大
幅上升;我在2019年曾建議中國發展載人登月以宣揚工業能力和執行效率,現在已無必要

根據本月初的報導(參見《Wrong-Way Bet on Covid Is Changing Oil-Trading
Industry Forever》),新加坡一家老牌的燃油交易公司(Hin Leong Trading Pte,興
隆)在2020年四月破產(參見《Hin Leong Reportedly Failed to Declare $800
Million in Oil Losses)之後,至今纍計欠下至少35億美元的債務;全球燃油交易市場
可能會因這個變故而有所改革,希望中方的國營企業能把握時機,成立高階專案小組,針
對性地搶佔市場額分。《Bloomberg》宣稱興隆的問題始於新冠剛在武漢肆虐,大老闆
Lim Oon Kuin正確判斷中國會有控制疫情的能力,從而推斷中方在2020年的原油進口量不
會大幅減少,於是全力做多期貨。不幸的是,他沒有考慮到歐美被病毒打趴在地的可能性
,後來原油期貨下探歷史最低價位,多頭普遍慘賠。能在一月底、二月初就打賭中國防疫
成功,顯非常人所及,歐美後來的窘態,則基本無人敢事先斷言,但這正是金融炒作常有
的反直覺現象:99%正確有時會不如100%的錯誤。
我在去年年初新冠剛爆發,就提到全世界必然會以史無前例的努力來開發疫苗,所以年底
應該可以開始接種,後來的確如此。現在有200多個疫苗在研發管道之中,至少有十幾種
已經通過人體試驗,隨著生產、運輸和分配的規模擴大,在聖誕和新年假期感染波的影響
消退之後,應該會把大部分工業國家的疫情控制下來。剩下的大問題在於免疫力能有多長
,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共識,正反兩方的論文都有,而且當然不同的疫苗也會有不同的效應
,但我覺得整體來?,最仔細、最精確、也最可信的研究支持正方,亦即有效期限並不太
短,例如這篇發表在《Science》的新結果。
當然,疫情本身的消退,並不代表著其間接影響的消失。這裡,人類社會必須在2021年承
擔兩個重要的任務:經濟的重?與再平衡,以及政治的改革和再分配。貫穿兩者的是同一
個效應,亦即新冠大幅加劇了貧富不均:一方面低工資的零售服務和勞力密集產業受傷最
重,另一方面美聯儲的極限印鈔放水使全球的金融資產都瘋狂上漲。除了成功壓制疫情的
幾個東亞經濟體之外,生活水準普遍下降的工業化和半工業化國家必然會在事後面臨民意
的反彈和激化,其中美國原本就有著高度不平等的社會,又做為大半年來疫情的震央,自
然也率先陷入混亂。
我們先回顧11月的美國大選,雖然因為民調出現了系統性的偏差,使得民主黨勝得驚險,
但最終仍舊是全面執政,沒有偏離我在過去兩年根據主要傳統選舉要素所做預測的範疇。
這裡Georgia州成為總統和參議院大選勝敗的關鍵,可能對人不住在美國的觀察者來?,有
點意外。
歷史上Georgia是南北戰爭期間邦聯的核心,種族對立十分嚴重,在Nixon收編南方白人選
票之後,一直是深紅的共和黨鐵桿州。但21世紀美國政黨的對立,已經不再嚴格遵循種族
界線,真正切割兩派選民的,是城鄉之間的文化差別。Georgia在過去一代人時間,城市
化加速,Atlanta成長為新的大都會,教育程度高的年輕一代受白領工作機會吸引,從東
北和西岸湧入,逐步扭轉了兩黨人氣的對比,這是長期因素。
美國的選舉,其實和台灣一樣,如果基本盤相當,結果就主要看雙方的投票率。這裡必須
比較基層組織動員能力,而共和黨人有錢、有閒、有熱情(我以前多次解釋過,競選是針
對吃飽喝足的中產階級而量身設計的,底層民眾沒有心情和能力玩政治遊戲,必須靠外力
幫助才能組織起來),所以視各地歷史傳承,一般有著多多少少的優勢。這個現象在
Florida尤其明顯,當地共和黨基層黨部組織之嚴、效率之高,名揚全國,以致在Trump四
年總統任期進一步激化黨派對立之後,Florida成為本次大選唯一對他支持度不降反升的
戰場州。Georgia在Florida隔壁,原本也存在類似的共和黨"地面戰"("Ground War")優
勢,但在2018年出現了轉折,一個叫做Stacey Abrams的黑人政客代表民主黨競選州長,
以1.4%的差距落敗,事後反省檢討,認為動員能力不足是失敗的主因,於是她下了大工夫
學習共和黨Florida州黨部的先進經驗,藉著吸收來自外州尤其是加州的捐款,強化民主
黨基層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協作,終於在這次大選抹除了投票率上的劣勢,Abrams本人也成
為民主黨內閃耀的新星;這是中期因素。
本屆大選,Georgia州的兩席參議員選舉都進入複賽,而且剛好是決定參議院主導權的關
鍵,照理說共和黨應該同舟共濟、全力以赴,至少保住一席,以便在未來兩年繼續牽制民
主黨的執政。然而Trump不但無視黨的利益,挪用所有的政治資源到試圖推翻總統選舉結
果上,而且還反過來破壞黨友的選情,由自己的嘍囉傳聲要求選民抵制第二輪選舉,最終
成功地使兩個民主黨挑戰者分別以1.8%和0.9%的差額獲勝;這是短期因素。
Trump是典型的土豪,自私自利、毫無底線,所謂的黨、國、人民,對他都只是可藉以自
肥的工具罷了。他既然沒能連任,那麼民主黨全面執政反而會在支持他的民眾心裡促生更
高的怨氣,他不論是要準備捲土重來、或是回鍋搞電視節目,都能因而受益。不過正如
2018年和2019年我做過的分析,在這件事上他似乎也是誤打誤撞而達到對私利的最大化。
我這麼說是因為1月6日國會為總統大選正式計票,他又鼓動支持者衝擊國會山莊,闖出大
禍之後立刻退縮卸責。公開宣示自己將帶頭衝擊,卻隨即躲?臥房,是為無勇;原本可以
靠美國政壇的不成文規矩避免卸任後被清算,卻無端惹禍、逼迫建制派出手懲治他,是為
無謀;明明不可能成功,只因為表面上冒險的不是自己,就硬要嘗試到底,是為貪婪。無
勇無謀、貪婪無厭,他即使給予自身聯邦級的大赦,建制派通過州級的司法單位來找他和
家人麻煩,已成定局。
那麼Biden同時掌控國會兩院,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在最重要的中美關係上,基本為零
;這一方面是因為對中國的敵視,來自保護全球霸權賦予美國政商精英的許多特權(參見
前文前文《從Manafort案談起》和《美國大選中的危險人物》)的必要,所以仇中無分黨
派;另一方面,Trump四年的醜態,全世界看在眼裡,在去年年中歐盟內部制定了新的戰
略共識之後(參見前文《後新冠世界》),大勢已去。中歐投資協議的定案,更是在美國
單極霸權的棺材板上釘下最後的釘子。可惜中方一直等到11月中(亦即我推測,是在美國
大選結果確定後,又經過幾天內部的研討和上報才定案;公開的消息來自11月底匿名歐盟
官員對美系媒體所做的洩露)才做出重大讓步,沒有如我在一年前就提議的及早進行,以
致缺乏足夠時間達成折衷,例如中方原本要求有權對禁用華為的國家做出報復,被歐盟一
口回絕了(參見《China tried to punish European states for Huawei bans by
adding eleventh-hour rule to EU investment deal》)。
所以參議院歸屬民主黨,影響的只是共和黨堅決反對的議題,這包括重新加入《巴黎氣候
協定》(應該會在今年前半完成)、重新加入《伊朗去核協定》(需要更多的談判,並且
會遭遇以色列游?集團的反對,所以可能要等到今年後半或甚至明年)、扶貧現金分發(
應該是第一個實現的主要法案)、助學貸款改革(Biden本人有點三心兩意,但民主黨內
已有共識)等等。至於赤字,不論哪一黨執政,今年都會達到3萬億美元級別,差別只在
於是發給大企業還是一般公民罷了;這一點,半年前我在《八方論壇》已經詳細解釋過。
另一個重要的行動,是儘可能奪回對各級聯邦法院的掌控,尤其是最高法院。共和黨目前
有著6:3的壓倒性優勢,民主黨必須立刻止損,並見機收復席位,所以第一步必然是讓82
歲的Breyer退休,以便Biden指派年輕的民主黨人替代。
【後註】2021年1月31日,剛剛看到美國主流媒體爭相報導(例如《CBS》)中國正在偷偷
蒐集美國人的DNA,我隨口和小孩說,可能是中方想要研究Stupidity Gene(造成愚蠢的
基因)吧,他立刻笑歪了。稍有生醫常識的人都知道,人類沒有什麼純粹的種族,尤其美
國這樣的移民國家,在基因上根本不可能有具備軍事用途的規律;但就是這麼蠢的謠言,
一樣在美國大肆瘋傳,受過大學教育的民眾也樂於接受。
(二)
http://blog.udn.com/MengyuanWang/155869077
這次民主黨建制派利用國會山莊的動亂,殺人誅心,把Trump集團定位為叛國(
Insurrection),雖然暫時使其噤聲,但2022年中期選舉共和黨是否能將國會翻盤還在未
定之天,Biden政權必須快馬加鞭,在一年半內通過所有重要法案和人事任命,而這樣匆
促的連串單邊決定,必然又會在反對派民眾心中激起更大的敵意。Trump本人或許執政生
涯已然永久性告終,他所激化的右翼民粹勢力卻不會因而消退,不確定的只是哪個共和黨
政客能夠將其收歸己用;我們必須認真考慮Trump在未來幾年因為嫉妒繼承者的風頭而叛
出共和黨、另立山頭的可能,更進一步的共和黨長期性在野、甚至分裂消失則還有待觀察

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Biden面臨著嚴厲的國內問題和挑戰,他不但在個性上和瘋狂的
Trump南轅北轍,從純理性的角度也有必要做出戰略收縮,因此不可能如同他的前任那樣
不斷挑起新的國際爭端。然而這並不代表他會主動放棄對華貿易戰和法律戰的既得利益;
正因為美國政經精英的仇中來自保護自身特權,又有自金融危機之後多年的工夫來通過媒
體財團對民眾洗腦,新冷戰早已成為全美國社會無分上下左右的政治正確,Biden因而必
須維持對華強硬的姿態,對中方的任何解禁都會附帶著可以用來對內宣傳的交換條件。
當然中方可以也應該在談判中混合強硬手段。這不像對澳洲是純粹的殺雞儆猴,而只是施
壓來為合理的妥協做鋪墊,也就是預先纍積談判的籌碼,例如美國農產品對中國出口的海
運集裝箱在最近忽然出現原因不明的堵塞現象(參見《Shipping carriers rejected
U.S. agricultural exports, sent empty containers to China (cnbc.com)》),就可
能是中國政府汲取過去幾年教訓之後的新靈活手段。
然而這些貿易戰的折衝並不是中美新冷戰的主軸。民主黨建制派向來偏好用外交宣傳來打
擊國際競爭對手,美其名曰"軟實力"。在對華鬥爭的策略上,早在Obama任期,這批民主
黨智庫已經亮出底牌,試圖聯合所有其他主要工業國家,重新制定全球經貿和外交規則,
把中國體制定義為非法,如此一來,美方不費一指之力就能扼殺中國,而且可在其後的混
亂中獲取大利。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反制的關鍵自然是歐盟,因為只要歐盟不站隊,美、
日、澳、印的總體量並不足以支持他們的戰略意圖。
因此2016年Trump當選美國總統和英國通過脫歐公投,都是對中國極為有利的天賜機遇。
歐盟原本已經主動聯絡美日來籌劃對華貿易的最後通牒,美日澳之間的TPP也接近完成 ,
Trump把兩者都逆轉了。英國脫歐則解除了"歐陸平衡手"(Continental Balance of
Power)對歐洲幾百年的桎梏,使得歐盟終於能夠建立獨立自主、適度集權的合理體制,
針對全新的國際局勢做出靈活理性的判斷和反應,進而賦予中方過去兩年的外交主動出擊
,足夠的運作空間。
我在過去一年中反覆解釋,中國爭取歐盟中立已然成功,然而這並不代表局勢沒有反覆的
可能。Biden試圖撕裂中歐關係的著手點,必然還是民主、自由、人權那套白左教的空話
,剛好白左思潮在歐洲根深蒂固,更勝美國。而2020年歐盟在中美之間的理性選擇,主要
歸功於Merkel和Macron兩個領導人超脫白左的務實性戰略眼光,尤其是前者。
Merkel的政治哲學修養,培養自多年的執政歷程:她最早也曾天真地拿人權來對中國?事
,後來才聽從德國工商界精英的勸告,改採務實的態度。2013年爆發美國NSA監聽她手機
一案;2015年她最後一次被白左忽悠,對中東難民敞開國門,事後灰頭土臉,這些都是教
育性極高的慘痛經驗;至於過去四年和Trump打交道,她的心路歷程更是有跡可循。
然而Merkel退休在即,下一任德國總理是否有同等級的智慧,要加上一個很大的問號。原
本基民黨黨魁由Karrenbauer接任,她是個典型的天真白左,言必稱民主、人權。對中方
很幸運的是,她一上任就出事,必須重選。今年1月16日的選舉,有三個主要候選人,其
中只有Laschet在外交上持務實態度;早先在選前最後的民調中他屈居第三,但等到結果
揭曉,他居然獲勝了。然而德國政壇黨派林立,局面破碎,再加上基民黨聯盟內部還有其
他的大咖,目前完全不能確定9月選出的新總理會是誰,我們必須持續關注。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9月德國大選最大的危險在於綠黨參政:綠黨當然是白左教最忠實的
信徒,對工商界的意見又有著為反對而反對的直覺反應,他們參與執政集團,對中德外交
將會構成極為嚴重的阻力。
Macron雖然沒有Merkel那麼務實友善,卻是獨立歐洲的信徒,對美國有很強的戒心,也不
像Sarkozy那樣受華爾街金融勢力的擺佈,所以能夠接受中歐合作的戰略選擇。他的總統
任期還有一年,目前民調非常不樂觀,由誰接手同樣在未定之天,中方也必須認真考慮屆
時發生重大變故的可能性。
不論德法的政局如何發展,Biden要爭取歐盟的外交策略必然集中在對中國人權事務的詆
毀,尤其是新疆。這不只是外交管道的發聲,而將是來自無分左右的所有英語系媒體,再
加上歐系白左的全面性宣傳攻勢。中方的因應之道,除了逐項反駁,也可以考慮預做公關
準備,例如對新疆公民教育的對象做出明顯不同於"集中營"的待遇,包括津貼和高級制服
。但我以往已經強調過,攻擊是最好的防禦:白左國家在新冠疫情中表現極差,瑞典、捷
克、英國和美國都在單位人口死亡率排名表上名列前茅,尤其瑞典對養老院做出大規模安
樂死政策,證據確鑿(參見前文《有關瑞典的一些觀察》 ),實在應該由白手套出面大
做文章才對。至於正規的外交發言人,只須要不斷強調生命權是最重要的人權即可。
(三)
http://blog.udn.com/MengyuanWang/155869506
至於英國脫歐的鬧劇,我早在2019年就已經徹底分析過,當時所做的預測,至今完全兌現
:Johnson果然只專注在確保英國不必採行歐盟的稅務和金融法規,尤其是反避稅指令,
其他一切都敷衍了事。他的談判策略,就是一個"拖"字訣:故意不動作,事到臨頭才在最
後時刻勉強避免最糟慘劇(無協議脫歐),那麼即使是嚴重失敗的次糟結果(接受歐盟版
協議),也似乎聊勝於無,可以拿出來吹噓。
以被當作招牌事項處理的漁權談判為例,最終的妥協恰恰是歐盟一年來反覆重申的方案,
英方無條件退讓接受,在理論上提升了自身漁民可捕獲噸位的2%,實際上因為對歐盟出口
將會有手續上的延遲,影響了產品的新鮮度,總漁獲收入金額必然要降低。
漁權談判是整個英歐自貿協定的縮影,簡單歸納就是一連串英方的無條件投降:北愛爾蘭
劃歸歐盟貿易區,海關設在英愛海峽,由歐盟在北愛新設的辦公室監督管理。歐盟對英國
向來有貨品(Goods)順差和服務(Service)逆差,所以自貿協定只包含前者,對英國經
濟最重要的銀行執照通行權(Banking License Passporting)被明文排除。為了保護歐
盟國家不受脫歐過程震撼,歐盟同意關稅暫時從零起算,不過歐盟有權隨時單方面判定英
國國內違規,從而施加關稅懲罰;英國要求有仲裁複查機制,歐盟?可以,但在仲裁結果
出來之前,新關稅先行付諸實行。
即使在貨品貿易的細節上,歐盟也佔盡便宜,這是因為脫歐後通關雖然沒有關稅,但還是
必須有進出口檢查、來源地證明和工業標準合格書等等手續,歐盟處理這些事務經驗豐富
(來自與挪威、瑞士等國打交道的漫長歷史),所需的規範、機關和電腦程序都是現成的
,邊際成本很低,用來遲滯阻擋來自英國的貨品卻有很高的效率。英國則必須從頭建設,
根本來不及,目前是完全不設防狀態,只能揮手讓歐盟貨品長驅直入。就算等到新海關都
建成了,兩方經濟體量差距太大,英方進口又主要是剛需,根本無力玩對等的把戲;例如
制定工業標準,英國理論上可以另搞一套,但實際上會得不償失。
更大的問題在於國土的分裂和喪失。我在兩年前已經詳細討論過北愛和蘇格蘭脫英的前景
,今年5月他們將舉行地區議會選舉,沒有意外的話,獨立派將大獲全勝,屆時熱鬧還有
的看。目前有另一個案例已經發生,也就是Gibraltar;它不但決定像北愛那樣歸屬歐盟
貿易區,連人口流動都要轉為加入Schengen(申根協定)。換句話說,Gibraltar和西班
牙之間可以自由通行,但和英國往來,反而需要護照和出入境審查。所以Gibraltar除了
名義主權還屬於英國,實際上已經完全成為歐盟的一部分。
這樣的慘狀,Johnson在乎嗎?保守黨在乎嗎?對Johnson來?,他只是被幕後的大亨雇來
推動硬脫歐的打手,任務完成後,自然有高薪顧問職等他退休。對保守黨來?,自己的紅
脖子支持者高興就好,等到脫歐的後果一一呈現,讓Johnson鞠躬下臺"負責",等到2024
年的大選,媒體大亨們自然會搞出新的煙幕議題,來分散健忘選民的注意力。所以
Johnson在今明兩年之內提前辭職,是可預期的大機率事件,若是做到2024年,反而是黑
天鵝。
總之,英國分崩離析、自顧不暇,兩年前我已斷言是定局,現在更加無可懷疑。從2015年
我稱讚Osborne的政治外交眼光,到現在這個局面,英國把幾百年的區域和全球霸權一舉
敗光,衰頹之快之易,不但令人咂舌,也是一個很大的警惕。
【後註】幾天前,緬甸發生政變。我一直等讀者來發問,結果似乎大家對此事都瞭然於胸
,沒有什麼疑問。那麼我還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讀者在這裡分享;如果是廢話,請見諒。
全軍政變的特點,是當時軍方的領導人自然升級為國家獨裁者,權力上升一個數量級,私
人財富的纍積速率則上升3-4個數量級。如果不搞政變,乖乖退休,一兩年內影響力必然
會被繼任者根除,那就只能過相對清苦得多的生活了。
2010年緬甸當時的軍方領袖賺飽退休,推動憲政改革,兩個領頭人物分別是30後和40後;
接任的國防軍司令敏昂萊卻是1956年出生,在2000年代以火箭速度上升來的,完全沒有參
與撈全國油水的過程,所以到了2016年1月依法該退休的關頭,他死活不願意下臺,硬是
由國會特許延長一任,大家要不要猜猜延長多久?
猜對是五年的,是個Clever boy/girl,給自己鼓鼓掌。去年年底緬甸大選,原本敏昂萊
指望獲得相當的選票,可以挾國會席位自重,軍轉民成為正國級的高官。結果昂山素季大
獲全勝,橫掃國會,這下連讓國會通過另一個延長任期的法案都渺茫了,然後理性的個人
利益最大化就無可避免。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21-02-04 11:01:00
貼可悲的老人文章過來是來給大家笑笑的嗎XDDD這跟揮文的都沒人打有87%像 脫離現實太久 身在平行世界還可以腦補成自己未卜先知 也是挺可憐的沒營養的文章寫得再長篇大論還是沒營養啊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1-02-04 16:58:00
樓上就原諒一下以為不是放農場網站就不是農場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