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拜登若勝選 美國外交也無路可退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10-22 07:29:44
標題: 拜登若勝選 美國外交也無路可退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bit.ly/31um3FE
作者:安德烈
美國民主黨人拜登如果贏得了大選,復興美國在全球的領導角色:這句話似乎暗示着拜登
打算完全顛覆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但法新社分析指出,民主黨人若當選總統,也只能設法
去適應一個完全不同於昨日的世界,簡單地退回奧巴馬時代行不通了。
年初,拜登在美國外交雜誌寫到,「自從奧巴馬和我離開政權後,美國全球影響力以及美
國的信譽開始減退」。他保證,若能當選,將竭盡全力做到,「美國重新引導世界」。
在幾個議題上,拜登與特朗普將會有明顯的決裂。
喬.拜登稱,假如能夠當選,在他執政首日就會讓美國重返特朗普決定退出的『巴黎氣候
協定』,然後,重新加入被特朗普指責誤導全球抗疫而憤然退出的世界衛生組織。
拜登還建議在他入主白宮的第一個年頭,組織「民主國家峰會」,讓美國民主燈塔重放光
芒。他將重申美國重視被特朗普棄置的多邊主義,以及恢復被特朗普外交扭曲的與西方盟
國的關係。
這些大約比較容易做到,最難做的在後邊。布魯斯金研究學會學者西莉亞·貝林認為存在
着這樣一個巨大的風險,77歲的拜登「眼中的世界如同他離開權力時的世界一樣,而不是
今天的現實世界。」她對法新社表示:「世界變了! 特朗普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改變了遊戲
規則。」
事實上,即便在左翼,年輕一代的智囊們也在試着改變傳統學說。親民主派的美國進步主
義中心學者Katrina Mulligan表示:「不可想象,拜登的外交將會是奧巴馬外交的重版」
,在她看來,若拜登當選,其任期要處理的首先是上升的威權主義以及民主已不在向世界
各個角落擴延的重大事實。
而法國政府歐盟事務國務秘書克萊蒙·博恩警告歐盟不要過於天真,在美國發生政治輪換
的情形下,老歐洲不應該認為形勢將如同特朗普未當選總統前的時代一樣。他在華盛頓對
媒體清楚地表示,特朗普政治的取向和趨勢,比如在國防上向歐盟施壓要求其更多的參與
,在商貿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態度,與中國全面對抗,只能將會以一種形式或另一種
形式繼續下去。
特朗普與拜登在風格和策略上呈現明顯對立外,在許多關鍵問題上視野完全一致。
特朗普,政治新手,試圖「終結無止無盡的戰爭」,他沒有進行大規模協商,開始從敘利
亞、伊拉克以及阿富汗撤軍。
拜登,僅僅參議員就當了36年,政治負擔沉重,特別是他於2003年投票贊成發動伊拉克戰
爭。但他後來承認這是一個「錯誤」,隨着美國公眾輿論越來越厭惡軍事介入,拜登完成
了轉變。因此,這位民主黨人向阿富汗重新派出重兵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他似乎更看重的
是動用特殊部隊執行反恐任務。
喬.拜登是美國另一種領導層的代表,長久以來,他們希望中國在經濟開放的環境下民主
化,現在在中美兩國似乎投入一場新的冷戰之際,他們對這一重大的主題的看法也出現了
重大變化。
從今以後,拜登不斷稱:美國必須對中國強硬! 顯然,拜登必須對特朗普不斷指責他是「
北京拜登」、他在北京面前很懦弱,容易受操縱等一系列親北京的指控做出回應。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主席威廉-伯恩斯認為,如何處理好中美戰略競爭將決定「美國外
交政策的成功與失敗。」這位專家認為,拜登政府應把力量更加集中在亞洲創建同盟網絡
上面,「不是為了阻止中國強勢上升,因為美國沒有手段,而是為了鍛造和培植出現這一
力量和辦法的環境。」
現在需要了解的是,與中國,同時與伊朗、朝鮮的對抗,拜登一旦當選是否藉助於現任總
統特朗普開創的基礎。或者,如西莉亞·貝林所警告的,拜登一如特朗普所做的,一上台
擦去前任實現的業績,重新從零開始,如果是那樣,拜登遇到的只會是一群疲勞厭倦的盟
友。
───────────────────────────────────────
學者:美實行多邊主義才能助港
https://bit.ly/3dMIZop
【明報專訊】記者周宏量、甄梓鈴
前美國駐港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在反修例運動方興未艾之際卸任回國,去年7月在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說,反思美國對港政策時,提到香港證明了
作為「二線」(second-tier)議題也不能忽略,因在某時刻它們或「突然看來更重要」。
在唐偉康的演說後,香港似乎看來變得還要「更重要」,例如去年11月,美國正式就《香
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立法,為華府增加中間制裁選項,以及要求國務卿每年認證香港的自
治程度。事隔約半年,因應北京醞釀訂立《港區國安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今年5月底
正式向國會提交認證報告,不再承認香港擁有高度自治,不值得再享有美國給予跟內地區
分的特殊待遇。
包潤石:特朗普用制裁「亂七八糟」
到今年7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下令展開廢除對港特殊待遇等制裁程序,到8
月更按此宣布制裁11名侵犯人權及損害香港自治程度的內地和香港官員,包括港澳辦主任
夏寶龍和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到上周美國國務院再正式引用《香港自治法案》制裁同
一批官員(只有前香港警務處長盧偉聰未有再次在列)。
但下屆美國政府在對港問題的處理手法未必一樣。在香港回歸前後出任美國駐港總領事的
包潤石(Richard Boucher)向本報稱,制裁一向是美國政府和國會的慣常工具,但特朗
普政府卻以「亂七八糟」(willy-nilly)的方式,每當面對問題就使用制裁。包潤石相
信特朗普連任會更多使用制裁,但會擾亂曾為美國帶來繁榮的全球商業模式。
包潤石提醒,這不代表拜登上台不會使用制裁,只是會使用得「沒那麼頻密和非理性」,
也會願就移除制裁展開談判,並嘗試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管控衝突和達成協議,廢除不會直
接損及美國國家安全的制裁內容。他估計拜登的政府在制裁上會更直接針對內地單位或利
益,同時給予港人和港企某些例外,但提醒北京持續干預香港的政局、司法制度和日常生
活等下,美國將繼續施以制裁和限制——無論是哪黨控制白宮或國會。
葛來儀:拜登勢懲削港高度自治者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亞洲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向
本報提到,拜登曾形容《港區國安法》生效是對香港自由的「致命打擊」,威脅對華採取
經濟制裁。她指拜登將繼承特朗普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政策動作,包括暫停港美協議及對指
定人士或單位的制裁,但因應中方持續實施《港區國安法》,可預期拜登會以各種可用手
段去懲罰那些要為剝奪港人(高度)自治負責的人士。倘若北京因此重新考慮其處事方式
,將有機會走上新方向。
「倘盟友與美合作 事半功倍」
有份在美國創立「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的聖母大學政治學教授許田波則向本報稱,
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處理香港問題上「整體而言都差不多」,只是手法必有不同。但
她認為,最重要的不是誰入主白宮或誰可控制參眾兩院,而是看美國政界如何處理國際關
係,「因為如果只有想對中國強硬、想幫助香港,北京訪歐洲游說,問題就解決」。
她舉例指去年許多歐洲國家都不願跟隨美國對華強硬的做法,主因是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
策不但傷害中國,同時傷害歐洲和加拿大等盟友,因此只有美國實行多邊主義,才能建立
有效的策略來幫助香港、約束中國。她說:「如果美國的盟友願意與美國合作,做所有事
情都事半功倍,民主黨一直強調國際同盟、與盟友合作。」
但許田波承認,北京強推《港區國安法》有令歐洲國家較願意協助香港,例如德國對華立
場變得強硬;另一例子是「20多年來都沒為香港做過任何事」的英國政府突宣布加大英國
國民(海外)護照(BNO)人士的簽證權利,「大家都非常愕然」。她說:「基本上,是
因為《港區國安法》令全球走在一起。」
美阈針對香港動作
2019年
11月27日: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保護香港法案》生效
2020年
5月27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按《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向國會提交年度認證報告,指香
港不再有高度自治,不值得再獲美國給予跟內地差別的特殊待遇
7月14日:特朗普簽署《香港自治法案》生效,同時簽署「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下令
各部門展開廢除對港特殊待遇的程序
8月7日:財政部按「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宣布制裁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中聯辦主任駱惠
寧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11名內地和香港官員,禁止美國人或金融機構與該11人掌管的部
門作交易等
8月11日:國土安全部按「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宣布,香港出口至美國的商品禁止標籤
為「香港製造」,必須標籤為「中國製造」,9月25日生效,後再決定延後到11月9日才生

8月19日:國務院宣布按「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暫停或終止與香港的三項雙邊協議,覆
蓋範圍包括移交逃犯、移交被判刑者,以及針對航運入息的雙重課稅寬免
10月14日:國務院宣布按《香港自治法案》向國會提交報告,列出10名內地和香港官員的
制裁名單,其成員跟8月7日財政部名單大致相同,只有前警務處長盧偉聰不在列
武器停售港警影響微 制裁執行「很大疑問」
有份在美國創立「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的美籍港人學者許田波認為,迄今華府唯一
一次有阻嚇作用的行動是對11名內地和香港官員實施制裁(訪問時美國國務院尚未再公布
10人制裁名單),其他行動都是只聞樓梯響,例如下令停止為香港警隊提供訓練或出售武
器等都影響不大。她不諱言,實際上如何執行相關制裁「始終是很大的疑問」。
「美國在香港有很大的商業利益,很多美國企業在香港,怎能夠即時撤出?」許田波說:
「雖然美國表示『不承認香港(高度)自治地位』,其實北京是否還在觀察美企的動作,
如果美企真的撤出香港市場,是兩敗俱傷。」
西方多國現「避風港」倡議
許田波又指蓬佩奧今年確按《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宣布認證香港不具高度自治,「明年
呢?美國想不想再對香港採取行動,制裁的內容會否擴大到其他行會成員或司局長,又是
另一個問題」。
西方多國漸有聲音要為港人提供類似「避風港」的收留政策,美國也不例外,許田波提到
HKDC正積極推動的《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Hong Kong People's Freedom and
Choice Act)。該法案最早由HKDC總監朱牧民今年初開始參與草擬,旨在協助那些有案底
、曾被警察拘捕的港人,目前獲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但距離完成立法程序仍遠。
但許田波直言,即使法案獲通過,也要顧慮特朗普政府傾向收緊難民收留政策的因素。美
國國務院9月底宣布新財政年度的難民接收項目計劃,在專為指定國家或地區而設的特殊
分配項目首次納入香港。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ctw01 (0000)   2020-10-22 07:43:00
美中對抗是趨勢
作者: gimtama (方漢聲)   2020-10-24 11:34:00
香港是栽在江習內鬥,跟美國根本沒關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