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印邊境衝突細節曝光 專家:印度境況更窘迫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6-19 08:01:32
標題: 中印邊境衝突細節曝光 專家:印度境況更窘迫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p.dw.com/p/3dzcT
作者:葉宣(綜合報導)
中國和印度在兩國邊界發生致死流血衝突後,試圖緩和局勢,但又繼續指責對方應承擔責
任。在印度為死亡士兵舉行葬禮之際,媒體披露了更多衝突的細節。
(德國之聲中文網)
印度週四(6月18日)為在印中邊境衝突中喪生的20餘名印度士兵舉行葬禮。與此同時,
據路透社報導,加勒萬山谷的印度駐軍保持高度戒備。
週三(6月17日),中國外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就通了
電話。雙方同意避免採取任何可能激化勢態的步驟,以維護邊境和平與穩定。印度外長呼
籲中方「重新審視其行動並糾正失誤」,王毅則要求「印方對此開展徹底調查,嚴懲肇事
責任人「。雙方都認為對方應為衝突事件負責。
流血衝突細節曝光
印度官兵的遺體將被運回他們各自的家鄉,並在當地舉行葬禮。印度總理莫迪週三表態稱
,「士兵們在中國邊境的犧牲不會白費……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印度都有能力做出相應的
回答。」
中國官媒對邊境衝突的具體過程及傷亡數字閉口不談,而印度媒體則披露了這場「未發一
槍一彈」,卻造成數十人死亡的流血衝突的一些細節。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印度媒體報
導,衝突發生在海拔14000英呎的一條狹窄的山脊上,已是黑暗的夜間。
印度士兵在要求中國士兵從一個戰略據點撤回後,想查看對方是否照做,遂發生了互毆。
在混亂中,一些印度士兵失足墜落山谷。雙方士兵展開了肉搏,中方還使用了自制武器,
包括纏繞鐵絲網的帶刺棍棒。據印度媒體報導,中國士兵也有多人傷亡。
根據中印間1996年的一項雙邊協議,「任何一方均不得在實際控制線兩公里內開火……進
行爆炸操作或使用槍枝或炸藥狩獵」。
BBC援引印度軍事專家阿賈伊‧舒克拉(Ajai Shukla)稱,還有一些印度士兵失蹤,印度
仍在努力,讓他們從中方獲釋。另一名印度軍方高級官員對BBC表示,參與打鬥的有55名
印度士兵和300名中國士兵。
印度更敏感?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蔡晶在新華社旗下的《亞太
日報》撰文指出,「中印邊界存在爭議地區,兩軍部隊在爭議地區出現摩擦或衝突在所難
免,應屬偶發事件,邊境整體局勢應當是穩定、可控,於大局無礙的。」但作者認為,在
中印邊境問題上,印度「更為敏感」,表現在「一旦感受到來自邊境地區的戰略威懾或軍
事壓力,印度便可能採取冒進的行為加以試探並試圖改變現狀」。
中印之間的邊界之爭自上世紀60年代綿延至今。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理事、全球化智庫(
CCG)副主任高志凱在接受德國之聲電視採訪時指出,中印邊境糾紛長期得不到解決有歷
史原因:印度想沿用英國劃定的中印邊界,而中國政府從未承認過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
據蔡晶分析,目前印度面臨著境內的疫情持續嚴重的壓力,因邊境問題帶來的國家安全情
結又進一步催化了民族主義情緒。
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的南亞問題專家華格納(Christian Wagner)此前接受德
國之聲採訪時認為,印度國內的反華情緒會將印度推向美國一邊。
但蔡晶指出,印度「不應當寄望於在中美戰略博弈中謀取現實利益。美國是在「美國優先
」的前提下拉攏和利用印度,對印度而言,既不是一個可信賴的「全面的全球戰略夥伴」
,也不是一個會在印中關係上給予印度無條件支持和幫助的可靠盟友。印度在邊境問題上
頻頻動作,不僅無益於印度戰略籌謀的實現,反而會分散印度處理國內疫情、經濟、民生
等主要矛盾的精力,使印度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受損。」
高志凱則認為,不幸中的大幸是,中印之間未發生交火。「從中國的角度看,當務之急是
冷靜下來,避免激化。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都不希望發生戰爭,一場
戰爭對雙方都將是有害無益的。我想最重要的是兩國應該就和平解決邊界衝突進行談判」
───────────────────────────────────────
法國《觀點》周刊:中印為何在喜馬拉雅山發生衝突
https://is.gd/uSPiyq
作者:古莉
中國與印度軍隊6月15日在喜馬拉雅山海拔4200米的加勒萬河谷進行械鬥。兩個核大國的
流血衝突引發國際關注。印方宣布20名印軍喪生,印度民怒沸騰,總理莫迪發誓不會讓這
些軍人白死。中國一方卻出奇平靜,官方未透露傷亡情況,媒體保持低調,非正消息稱,
解放軍40多人死亡。長久以來,中印互向對方聲索部分領土,但長期以來,兩國間的緊張
情勢從未如此嚴峻。
法國《觀點》周刊記者呂克-德-巴魯奇(Luc de Barochez)6月17日發文說,中印是否正
走向一場喜馬拉雅高原戰爭?兩個亞洲巨人上演這場新悲劇的背景畫面壯麗而悲傷:海拔
4300米,氣溫常在零下的加勒萬綠色河谷被海拔超6000米的雪峰環繞着。這裡與地球上三
個最不穩定的地區為鄰:西藏,克什米爾和新疆(中國突厥斯坦)。
悲劇發生在6月15日晚。據印媒報道,當時兩國數百名軍人用拳頭,石頭,鐵棍和鑲滿釘
子的棍棒械鬥,造成印軍至少20人死亡,包括一名軍官,另有100多人受傷。中國對己方
傷亡情況依然保密,但若相信印度的消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這場械鬥中有數十人喪生。
危險升級
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追溯到1947年印度獨立之時。原因是之前的大英帝國與中國從未在
喜馬拉雅山這片不毛之地標出精確的界限。
1962年,印中邊境衝突演變成一場短暫但致命的戰爭。加勒萬河谷當時也是衝突現場。那
次戰爭以後,在中印漫長的邊界線上,事故一直不斷。不過,45年來,雙方衝突都沒有造
成人員死亡。6月15日的致死衝突是例外。
法國觀點周刊寫道,在1962年那場戰爭之後,雖然交戰雙方之間繪有一條實際控制線(
LOC),但對這條線的許多地方,兩國對具體畫線各自有不同的看法。雙方也從未停止過
相互聲索領土主權。比如,印度一直宣稱中國控制的大塊地區,特別是阿克賽欽(Aksai
Chin)地區,是印度的。阿克賽欽位於加勒萬河谷東邊,一條連接中國西藏和新疆的軍用
戰略公路從那裡經過。中國一方則對印度認為自有的相當大一部分領土聲索主權,特別是
不丹以東的阿魯納恰爾邦。
簡易武器
中國與印度都是核大國。兩國人口加起來超過地球人口三分之一。這些情況使雙方任何衝
突升級都將危害世界和平。不過,從雙方軍人徒手或用簡易武器攻擊對方來看,德里和北
京都想把衝突升級限制在可控範圍內。此外,數十年來,在實際控制線旁邊巡邏的雙方軍
隊,原則上,也都不帶武器。
該文說,中國通常會尋求讓中印邊界保持平靜,以便專註於跟美國競爭對抗,以及對台灣
和南海的野心擴張。
然而,從五月底開始在加勒萬河谷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凸顯了中國一種新的進攻性。這也
許是中國對印度近年來努力對其控制區增強影響力的反擊。
特別是印度軍人在加勒萬河以西修築了一些新道路,以方便印軍的部署活動。正如一名前
印軍情報負責人所說,中國人一直對印度努力鞏固在該地區的存在非常敏感。美國漢學家
,麻省理工學院(MIT)安全研究計畫主任泰勒·弗雷維爾(Taylor Fravel)則表示,「
不排除中國將印度在邊境的活動視為新德里試圖改變現狀。而印度卻相反,認為自己正在
努力鞏固現狀。」
莫迪和「印度教徒優先」
其實這並非是一場誤會。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是「印度教第一」
的意識形態信徒,在他治下,印度民族認同的張力導致新德里發布有爭議地區的新地圖,
聲稱阿克賽欽高原是印度的一部分。北京將此舉看做是一種挑釁。
此外,在美國和中國即將發生新冷戰之際,美國希望印度加入「反中國陣線」,可能會增
加北京對德里的防範,儘管印度領導人試圖與特朗普領導的征討保持距離。
該文說,在中國官方沒有解釋的情況下,人們只能猜測。Covid-19疫情大流行是否對這次
中印邊界衝突的升級起到作用?Taylor Fravel認為起到了作用。他說,在經濟急劇衰退
,管理疫情遭批評,與其他大國關係惡化之際,中國領導人可能感覺需要在國家主權問題
上展現一下自己的力量。
印度領導人莫迪通常會很快利用同胞們的民族主義情緒。但中印之間日益嚴重的不平衡對
北京有利。這只會促使莫迪更加謹慎。中印之間的經濟和國防差距明顯:中國每年GDP近
14萬億美元,印度不到3萬億美元。中印的軍費開支在30年前大體相當,現在拉開了距離
。據瑞典專門機構西普里(Sipri)估計,現在中國年軍費達到2600億美元,印度只有710
億美元。所以從軍事上講,印度軍隊已經沒有重量。
───────────────────────────────────────
客座評論:中國會向印度開戰嗎?
https://p.dw.com/p/3dy6f
作者:鄧聿文(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
   同主編)
鑑於目前的中印邊境衝突,政治時評人鄧聿文認為,如果說中印開戰在過去基本不可能的
話,現在則不排除,但中國不會主動開第一槍。這場印中衝突中,一個隱形的第三者就是
美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
6月15日,兩國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發生的嚴重武裝衝突已造成印方20名軍人喪生,包括一
名軍官,中方沒有透露死傷人數,印媒說中國傷亡45人。這是自1962年中印戰爭以來雙方
首次出現士兵死亡的武裝衝突,對兩國政府尤其印度政府的政治壓力驟增,總理莫迪已公
開表示,印度士兵不會"枉死";印度將捍衛"每一寸領土,每一塊石頭"。
雙方互相指責是對方挑起了衝突,真實原因有些撲朔迷離。中國官媒說是中國軍隊在邊境
線中方一側週一夜間修築工事,印軍越線阻止從而引發混戰。印方說法是中國官員在本週
一雙方的軍長級會談中侮辱了他們。
拋開以上說法不談,此次中印軍隊對壘的一個更大誘因,是中國要挫敗印度在爭議地區加
強軍事設施建設提高軍事能力的努力。有消息說,印軍今年早些時候沿著加爾萬河谷修建
一條通往一個偏遠空軍基地的公路,雖然該公路完全在印度境內,然而中國擔心它會改變
中國在爭議地區的軍事優勢。這也是這兩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關係的一個真實寫照
:表面"友好",暗地裡猜疑,公然較勁,互不相讓。
不能忘懷的歷史
對印度來說,1962年印中一戰的慘敗始終是一個不能忘懷的歷史情節,就好像中國始終不
能忘懷日本的侵略一樣。近10年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兩次執政,經濟取得快速發展
,這大大助長了印度民眾和莫迪本人的民族"自信心",在2017年的印中洞朗對峙中,印度
政府對中國就寸步不讓,最後逼得中國停止修築工事,軍隊後撤才和平收場,危機解除。
印度在此事件中嘗到甜頭後,認為只要對中國展現足夠強硬的立場,中國政府最終在權衡
利弊下會後退。
所以這次印軍被指進入中國實控線(不管原因是印度宣稱的中國官員侮辱了他們還是中國
宣稱的印度要阻止中國修築工事),很可能要重演洞朗一幕,測試中國政府和軍隊的底線
,為兩國軍長級別的會談增加籌碼。現在不清楚是前線印軍指揮官擅自決定越過中國實控
線還是印軍方下令或者乾脆是莫迪本人命令這樣做的,但想來不大可能是前者,莫迪親自
指令的可能性也很少,因為兩軍正在談判,事情尚未到要他親自做出這個決策的地步。最
有可能的是該指令來自軍方上層。印度軍方評估,鑑於目前的中美對抗,國際大的形勢對
印度有利,因此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製造危機有助印度在談判桌上佔據優勢。
衝突中隱形的第三者
在印中武裝衝突中,一個隱形的第三者就是美國。事實上,整個中國的對外關係都不能排
除美國因素的影響,但相對於其他國家,美國因素在印中關係中,對印度尤其有益。美國
印太戰略拉攏的主要對象就是印度,致使印度能夠充分利用美國來抗衡中國在南亞的滲透
。美中貿易和科技戰也使得相當部分外資企業將生產線和供應鏈轉移到印度,助印度經濟
快速增長。美國對印度的扶持直接強化了莫迪政府的"自信",認為印度乃全球政治的一支
重要力量,可以和中國扳扳手腕。所以印度輿論包括軍方,不時出現和中國再來一戰的聲
音,以洗刷62年失敗之恥。美國在疫情有所好轉後,最近派三艘航母重返亞太,聚集在中
國周邊,更有可能強化莫迪政府和印度軍隊對中國的強硬立場。
儘管中國政府被國際輿論批評好戰,但在中印爭議領土,中國態度雖然亦強硬,可客觀來
看,它還真的不希望出現對抗,尤其發生戰爭,因為中國政府現在全力對付的是美國及其
西方盟友,不願在這個接骨眼上,節外生枝,打破已有部署。畢竟印度也是一個和中國實
力相當的大國,雖然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中,印度不佔主導地位,如果兩國因領土爭議牽扯
中國過多精力,特別是在某個時段成為主要外交問題,對中國將得不償失。
然而,事情的麻煩也在於,印度於中國也不是可以忽視的。儘管中國的戰略優先目標不是
印度,但後者對准的卻是中國。兩國爭奪的邊界問題雖因大部分處於無人區而沒有實際的
經濟價值,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也構不成對中國實際的軍事和安全威脅,可它涉及民族情
感、民族自信心,因此處理不好,將直接損及習近平的個人權威。而習的權威構成他統治
中國的重要基礎,如果習的權威在同印度的武裝衝突中受損,甚至被民眾認為損害了中國
的國家利益,那麼很可能會導致某些不可知或不可控的事情發生。
支配中印關係的一種社會心態
在中印關係中,還必須關照一個現象,即中國民眾中普遍存在的對印度的輕視,這是支配
中印關係的一種社會心態。洞朗事件如果就事論事,中國其實並沒有損失什麼,甚至考慮
到外交形勢,避免一場戰爭的發生,對中國還利大於弊。然而,民間輿論認為中國輸了,
原因就在於這種普遍瞧不起印度的心態,認為中國不應該對印度讓步,在民眾看來,中印
就好像兩個不同級別的拳擊手,中國是那個重量級的拳擊手,印度是那個輕量級的拳擊手
,前者本可輕而易舉擊敗對方,卻對對方讓步,讓印度得寸進尺。那麼這個失敗的責任無
疑出在中國政府尤其習近平身上。這對習的權威是有損害的。
習如今又面臨同樣情形,在中印爭執中"軟不得",一軟就會被民眾認作外強中干,雖然有
時強者的"軟"從長遠考慮未必對國家不利,然而被民族主義激化的大眾是不看長遠的。"
硬"對民眾來說雖然看起來爽,可沒有足夠勢力支撐的"硬",效果會適得其反。中國目前
的情況就有點這樣,對印度很難"硬得起",一硬會使中國限於兩面作戰的困境。
如前所述,中國當下的"主題"是如何應付美中衝突和對抗。在這個主題下,其他都是次要
的、枝節的問題,要對抗美國,就需減少和搞好同其他大國的關係,若過去有矛盾盡量壓
下或消除矛盾,不能再去製造新矛盾或升級已有矛盾。印度顯然看準了這點,顯得有點有
恃無恐,目的就要逼中國在邊境爭議中作出更大讓步。假如中國為懲罰印度而升級武裝衝
突,向印度開戰,就公開製造了一個敵人,讓印度完全倒向美國,這於中國的整體戰略環
境是非常不利的。這還不考慮在山地高原作戰,軍事上是否有絕對必勝的把握。
習近平不會主動尋求同印度開戰
在軍事專家看來,中印軍事力量的對比,中國可能勝在武器裝備比印度強,劣勢是補給線
長,同時高原作者部隊沒有印度人數多;印度勝在山地作戰部隊戰鬥力強,補給線短,劣
勢是首都離邊境太近,在中國的轟炸範圍內。另外,高原作戰不能不考慮氣候問題,但氣
候對中國的影響比印度大。因此一般的看法是,如果戰鬥在短期內結束,對中國有利,若
拖長,中國就很不利。可想而見,戰爭一旦打響,印度會盡量讓戰事延長,而且美國很可
能在軍事上幫助印度抵抗中國攻擊。即使最後雙方打成平局,於印度可謂報了當年一仗之
仇,民族士氣會大漲;於中國士氣會衰落,因為中國本來是可能打贏的。此外,還要考慮
戰事拖長,台灣會不會趁之獨立的問題,台灣若獨立,又會引發一連串的國際政治反應,
將遠遠超出中國的掌控能力。
因此,中國政府和習近平不會主動尋求同印度開戰。這在西部戰區的聲明中表明了這點,
在譴責印度軍方挑起事端後,聲明只是要求印方嚴格約束一線部隊,立即停止一切侵權挑
釁行動,與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對話會談解決分歧的正確軌道上來。那麼,印度是否會主
動挑起爭?也不會。儘管有美國的政治支持和可能的軍事幫助,但畢竟也存在打不贏的概
率,若戰敗,不但報不了62年之仇,鑑於印度內部的種族、教派衝突和地方的分離傾向,
很可能國家會出現分裂,另外,也要防巴基斯坦偷襲。所以莫迪和印度軍方在印度士兵犧
牲這件事上,雖態度強硬但也對和平解決爭端保留一席之地。
然而,不排除雙方前線官兵因高漲的民族情緒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或者鋌而走險。假如這次
雙方不是用原始的石頭木棍等而是有人在情急之下開槍,事情的性質就完全不一樣,很可
能出現一場小規模的戰鬥,再由小規模引發更大規模的戰爭。但難以保證下次還會這樣。
尤其對印度來說,新冠疫情導致1億多人的失業和經濟困難,從莫迪、國防部長到反對黨
再到國內輿論,民族主義的悲情被鼓動渲染起來,有消息說,印度軍方已把開槍的權力下
放到一線邊防部隊,讓他們相機行事,這就極可能觸發戰爭。所以,中印戰爭是否會打響
,更大可能取決印度的表現和反應。前面講了,鑑於中國面對的國際局勢,中國雖不會主
動開第一槍,然而為了在公眾面前不能對印度的挑釁顯得過軟,中國政府很可能會採取戰
爭之下的某種高強度施壓方式,但這又會刺激印度做出過度反應,反過來激化中方情緒,
從而螺絲上升引爆戰爭。
───────────────────────────────────────
印度王牌邊防軍遭全殲?配備「狼牙棒」的解放軍 在喜馬拉雅山打贏了什麼部隊,又是
怎麼打贏的
https://www.storm.mg/article/2780115
李忠謙 2020-06-19 19:42
https://i.imgur.com/QEljbK4.jpg
在6月15日中印衝突中喪命的比哈爾軍團第16營營長巴布。大圖是印度指控解放軍使用的
攻擊武器。
中國與印度的邊防部隊15日晚間發生嚴重流血衝突,雙方據傳都有人員傷亡,但僅有印方
證實至少20名官兵陣亡,中方至今沒有公佈傷亡數字。根據印媒報導,10名遭到俘虜的印
軍官兵18日被中方釋放,其中包括1名中校與3名少校,如果加上15日陣亡的指揮官巴布上
校,印方在這場衝突中似乎真的潰不成軍。
經常公開解說軍情的中國海軍少將張召忠,宣稱巴布上校(Santosh Babu)是「16比哈爾
步兵團」的團長,這讓許多中國小粉紅都樂不可支,認為自家解放軍在喜馬拉雅山上滅了
一個團。而且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雙方在這場衝突中都沒有開槍,而是用拳腳、石塊跟
冷兵器分出勝負,中國網友甚至宣稱比哈爾團在此役之前未嘗敗績,遇到解放軍竟被「滅
團」、「連團長都被幹掉」,還有人說「這是進犯中國的必然下場」。
https://i.imgur.com/I0EuaT4.jpg https://i.imgur.com/NS6wXyJ.jpg
https://i.imgur.com/kakCpAo.jpg
中國網友對中印衝突的點評。
雖然中國政府沒有公佈衝突細節,但按照印度媒體的報導、以及印軍官兵遭到俘虜的現實
,印軍確實在6月15日的衝突中落居下風。但要說解放軍「殲滅印度王牌邊防部隊」,實
在過於誇大,因為巴布並非比哈爾團團長,至於所謂「滅團」,也只不過是解放軍以人數
與武器優勢,殺傷與擊斃了約百名印軍官兵,而且中方也有數量不明的死傷,根本談不上
「殲滅」二字。
這場45年來中印最嚴重的軍事衝突,雖然造成人命傷亡,印度許多城市也出現了反中抗議
、甚至焚燒習近平照片洩憤,但雙方其實進行了多輪談判,遭到俘虜的印軍已經獲釋,印
度軍方也發表聲明「沒有任何士兵失蹤」。《印度報》(The Hindu)則說中印將領已達
成協議,但雙方對外則表現得更為強硬,屢屢相互警告對方不可侵犯主權。這個內冷外熱
的局面是不是會讓中印關係全面惡化,目前仍有待觀察,不過一個有助於瞭解這場衝突的
問題是:「比哈爾團」(Bihar Regiment)究竟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比哈爾團第16營營長為何陣亡?
最簡單的答案是,比哈爾團擁有23個正規軍營、4個國家步槍隊營(Rashtriya Rifles)
、2個預備營。比哈爾團的指揮官是辛格少將(Tejbir Singh),在這次衝突中罹難的巴
布,是比哈爾團第16營的營長,也就是比哈爾麾下的29個營之一。所以真要「殲滅」比哈
爾團,中國邊防部隊還有28個營需要「處理」。況且衝突當天巴布只帶著幾十人督促中方
撤軍,根本不是正規作戰,從約百人死傷的結果看來,16營的大部分實力也未受影響。
不過比哈爾團在印度軍隊中,確實是一支戰功赫赫的老牌部隊。印度的「團系統」繼承英
軍體系,團不只是一個作戰單位,也負責招募與訓練。由於一個團的士兵通常會從特定地
區進行招募,所以有不少團名就直接用地名稱呼。顧名思義,比哈爾團就是從印度東北部
的比哈爾邦募兵因而得名。
印軍的團與英軍的團一樣可大可小,比哈爾邦則是擁有29個營的大團,1941年在二戰期間
組建後(一開始僅有兩個團),除了在印度戰場對抗日軍,二戰後更多次與巴基斯坦交手
,可說戰功顯赫,但比哈爾團既非特種部隊,也完全不是印度陸軍的什麼「王牌軍團」。
目前比哈爾團的團本部設立在距離這次中印衝突地點(喀什米爾在印度西北部)非常遙遠
的比哈爾邦,主力部隊根本沒有應戰。
印媒說法
根據《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的報導,印方15日派出一支約50人的部隊前
往中印邊境,根據先前雙方的協議督促中方撤軍。但印方發現中國軍隊位於印度領土側的
帳棚與觀察哨均未撤收,在印方試圖拆除時便發生衝突,兩軍也陸續增援,大約600人加
入的肉搏戰甚至延伸到鄰近能俯瞰河流的狹窄山脊,負責指揮部隊的巴布上校,就是因為
中國軍隊以棍棒及石塊襲擊,不幸罹難。
《印度斯坦時報》說,中國軍隊雖然沒有使用槍械,但他們拿著纏繞鐵絲、釘著鐵釘的木
棍或金屬棒追打赤手空拳的印度官兵,造成嚴重傷亡,許多人甚至因此在黑暗中不慎墜崖
、落入河中。除了包括巴布在內的3名官兵當場陣亡,後來撤回後方的17名傷兵,因為在
高海拔地區落入冰冷河水,最後也失溫不治。總的來說,比哈爾團第16營是遭到襲擊,而
且據印媒說法,完全是赤手空拳對上解放軍的鐵棒、木棍、石塊等兵器,而且撤退時還被
追擊,多人墜入河谷。
中國網傳
此外,一份疑似由現場解放軍撰寫的事發經過近日在中國網站熱傳,或可作為兩軍對陣細
節的參考。這份資料顯示,巴布15日下午帶一隊人馬越線到中方施工工地交涉,理由是「
在該地點施工違反了脫離接觸的共識」,中方一開始不予理睬。期間印軍在對峙交涉時與
裝備狼牙棒的解放軍工兵部隊發生衝突,巴布上校受重傷(疑似被兵工鏟擊破頭部)被緊
急送回,其餘印軍士兵被中方控制。
當天傍晚傳出巴布身亡,印軍一名少校帶著一大批手持棍棒的士兵又來到中方施工點,打
傷中方2名施工人員。中方大部隊200餘人攜帶鐵棒、伸縮棍、盾牌、鐵鍬兵工鏟趕來助陣
,雙方爆發激烈衝突。由於裝備、人數和士氣相比懸殊,造成印軍死傷嚴重。印軍潰逃後
,中方在高處向他們丟擲石塊,印軍多人墜落谷中。中方旅長下令停止衝突後,以陸航直
升機接走傷員,印軍則摸黑以人力順著加勒萬河下游搜尋傷員,其餘人在海拔五千公尺的
嚴寒高原徒步走回營地,最後才會傳出凍死17人。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ctw01 (0000)   2020-06-19 11:09:00
從印中戰爭到台獨恐怕還有點遠呢 除非真把中共國打崩了...印中邊境軍力上印度有全球最大規模山地部隊佔優 但地形則中共佔優...邊界第一線中共兵力僅兩萬左右 對面是印度近十倍軍力但若調動西藏一帶解放軍二線其他部隊 則也有近20萬兵力
作者: tcancer (Vairocana)   2020-06-19 12:46:00
感覺有幾會看到兩方在五千米高地結方陣對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