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OPPO到底是憑什麼賣得好?

作者: celebrationx (xxcelebrate)   2018-09-12 21:10:05
用非PTT使用者的角度來分析OPPO為什麼賣得好會比較好,因為PTT比較能夠代表的,大概
是25-45歲之間,對3C有興趣、社經地位中間偏上的階層,且較具備資訊獲取能力的男性使
用者為主。
但OPPO這種面向大眾的快速消費品,所面相的是全年齡不分階層的消費者,有沒有讓大眾
認知到他們想溝通的訊息,才是成敗重點。
在商場上「後發先至」一直是很難的課題,不是光有錢就辦得到,在這道難題上倒下的巨
人,前有挑戰Facebook失敗的Google+,後有想從Chorme手中奪回主導地位卻屢戰屢敗的
微軟Edge瀏覽器,或是同樣較晚切入智慧型手機領域的Sony手機。
這個牌子撇去一般對它的批評,不論在中國或是台灣,都是一個很經典的「後發先至」商
業案例。當產業已經成熟時,「後發先至」跟「逆轉勝」成功案例的背後,通常都會有個
很經典的策略跟執行實踐的故事。
我自己最近很喜歡的宏碁的CEO陳俊聖Jason,當有人問他為什麼要放棄台積電的高薪減薪
到宏碁當CEO時,他的回答是:
「商業領域最高級別的挑戰就是,紐虧為盈。」、
「學管理都是教你如何成功」、
「誰有 turnaround(逆轉勝)的機會啊?當然要來呀!」。
事後也證明,當他這幾年帶著宏碁深耕電競逆轉後,所帶來的評價跟推崇名聲,是他當年
若留職台積電所不可能得到的。有趣的是陳俊聖的英文名字,跟某個h姓Youtuber一樣都
是Jason Chen,兩個都是賺錢好手,那..是巧合嗎?我不這麼認為!
扯遠了。
OPPO也一樣,當它在2011年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時,或在2014年進入台灣時,都是處於大
幅落後當地各廠牌的情況,檔在它前面的都是領先多年的國際大廠,包含APPLE、三星、
HTC、甚至是當時靠低價跟網路飢餓行銷經驗全球的小米。
在這樣「上有旗艦機、下有小米機」的前後包夾環境下,OPPO還是衝出來了,真的很神。
大概分享一下在策略上,單純就「觀察得到的」,OPPO至少有做到的部分:
《產品定位》:
產品定位的基本問題:
Ⅰ.產品是什麼?
Ⅱ.要賣給誰?
Ⅲ.能解決什麼問題?
OPPO進智慧型手機市場時,看似已經無利可圖,能享受品牌溢價的高階機被蘋果三星佔走
,量大薄利多銷的CP取向廉價機種則是小米的天下,剩下的廠牌只能靠中階機這塊餅不停
的在相愛相殺。
在這個背景之下,OPPO切入市場的方式,是放棄規格戰,直接由功能面切入:定位自己是
「有研發能力的中高階手機品牌」賣給「無法負擔高階機的非3C狂熱年輕人」,並且解決
他們的「娛樂、自拍、體驗」需求。
一方面藉由訴求「自拍、體驗、有研發能力」提高售價,一方面避開低利的規格戰市場。
《產品行銷》:
有了自己的定位跟受眾後,OPPO在行銷上更是徹底,廣告宣傳都聚焦在自己定位上,去查
一下所有新聞稿跟廣告詞,一定都有美顏、拍照相關用詞或暗示在裡面,看一次還好,但
當看到幾百、幾千次呢?
從訂定品牌基調的「OPPO Camera Phone」廣告詞,再到「錢後兩千萬、拍照更清晰」、
或「這一刻、更清晰」,還有自家研發被稱為黑科技的閃充VOOC充電,「充電五分鐘、
通話兩小時」。
有些人的行銷Slogan沒有特別記憶點,但OPPO的卻幾乎都有打到消費者,讓對手機沒特別
研究的一般人,在一想到充電或拍照時,就會直覺想到OPPO的手機好像能符合他的需求,
市面手機百百種,光是能夠贏在起跑點達到這點,就宇宙無敵超級大成功了。
《通路選擇》:
在小米機成功後,所有手機商想學小米做「網路行銷」,OPPO反而是著重在通路上,加上
原本定位上就走品牌,定價比較高有溢價的紅利可以做通路推廣,跳脫出CP值低利潤手機
殺到見骨的死局。
白話文就是:給門市人員較好的業務獎金。但這不太算是OPPO為了打進智慧型手機的獨特
奇招,查一下OPPO前身MP3、DVD相關業務,這方法跟他們原先的通路成功經驗比較有關,
就只是一種成功經驗的延續。
用研究消費者行為的EKB模式圖來看,
消費者在做決策行為時,會經歷圖上4個階段:
(這張圖有點簡化但排版很清晰)
https://imgur.com/pYSNaPg.jpg
只能說OPPO在定位「消費者的產品需求」時,抓住自拍市場的這個決定抓的很好外,如同
上面說的,有人定位防水、有人定義電競,定義本身就決定了潛在消費者的人數及他們的
購買能力多寡。
並且他們也很瞭解自己想要吸引的用戶類型是誰,並將很大重心放在「資訊投入」階段,
總結OPPO套路就是:經典的廣告詞刺激在先,搭配通路支持、良好售後品質,等待消費者
上門在後。
https://imgur.com/oIIO2Ij.jpg
這些是我認為OPPO賣得很好的原因,還有一些更未來的路線觀察也可以講,但篇幅會太長
且偏向未來面,就不細說,但我自己是揣測從最近OPPO推出Find X這個升降鏡頭突破設計
的旗艦高階機種,「OPPO的路線可能已經在轉換」。
簡單說就是OPPO的錢賺夠了,準備從一般大眾消費者在意的「功能跟體驗面」,轉向意見
領袖跟專業3C消費者會在意的「規格跟技術面」,Find X就是OPPO在技術面的展示,所以
在這樣的路線下,我猜HEBE可能快失業了,因為若在知名度跟旗艦口碑都打開的情況下,
很有可能會開始降低代言人的合作,去MobileComm看一下就知道,對手機專業用戶來說,
他們不吃代言人這套,找國民老公或老婆子瑜來也沒用。
平常用臉書會看一些評論家討論成功案例就是用一句話總結:「因為人家錢多有錢砸。」
我是覺得除了認知別人的優勢以外,盡量還是也找出別人的優點,台灣過去自己不是沒有
出現過有錢砸的廠商,未來也還是會有砸錢進新領域的公司,問題是當時後到了,會能有
一個建立在過往經驗或案例學習的「怎麼砸錢的策略」嗎?還是說只能夠摸著石頭過河,
從零開始A/B Test摸索亂砸一通?
有時候想到OPPO這幾年在台灣銷量從2014年銷售排名還在2X名到2015、2016變成前10名,
2017、2018穩定前5甚至更好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想到,如果那些年,當HTC還領先時,若
沒有做了殺入機海的這個產品決策,現在會如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