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顧立雄律師的廢死觀點,大家怎麼看?

作者: TNUP (咖哩給給)   2015-06-04 14:24:06
看到顧律師提到運氣,似乎讓板上大多數人不以為然,
我試著翻譯翻譯,什麼他馬叫他馬的運氣。
其實看到那篇文章,我第一個想起的是《魔球》作者在普林斯頓的演講,
有趣的是連他自己都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因為運氣好。
https://youtu.be/NnoHkw94r8Q?t=7m1s
『成功並非全然隨機的,但是蘊含著大量幸運的成分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意識到若你獲得成功,
 必定也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
我曾經在少年矯正機構待過一陣子,
裡面的孩子有家境好的,也有家境不好的,
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家庭都處於失功能的狀態,
單親只是陽春款配備,
父母家暴、被不是父母的家暴、家人吸毒、老爸被抓去關等等,
每個孩子的境遇都能寫成一部民視八點檔,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書裡也有描述那種家裡有錢,
但是小孩並沒有被良好對待的例子。
我們都有幸不會遇到會說『當初生下你不是我的意思』的媽媽,
所以我們很幸運的,環境中少了很多培養反社會人格的因子
當然什麼都怪運氣,有點像屁孩的媽媽怪分隔島帶壞自己小孩,
我必須說,家境不好就更要努力拒絕誘惑,
像前面一位板友一樣:
我要努力向上,不枉諸君寄望;我要努力向上,要令朋友滿心歡暢。
嘿,青年人要努力,休悲愴休悽涼;總之但憑我力量,先要堅定我志向。
我若再受挫折,努力但憑力量;心中滿是悲傷,他朝得意樂洋洋。
站好了沒有?
人都是有選擇的,環境好壞你不能選,但是努力與否是你能選擇的。
真的是這樣嗎?
米爾格倫實驗與史丹佛監獄實驗證實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情境力量遠大於個人特質。
在米爾格倫實驗時,受試者並沒有像奪魂鉅一樣被迫必須做抉擇,隨時可以放棄實驗,
但是即使被電擊者開始尖叫並求饒時,多數人仍然繼續加強伏特數繼續電擊。
在史丹佛監獄實實驗開始的時候,兩組人之間沒有任何區別,不到兩個星期之後,他們之
間已經變得沒有共同之處了。
尤其顯著的是,囚犯們懷疑分組並不是隨機的,他們認為看守的個子比他們高;其實兩組
人的平均身高是一樣的。
老實說在此我並不想推廣宿命論,
心理學的實驗指出,當一個小孩將他的成功歸因於天分而非努力時,
他會變自大同時也不敢挑戰自我,
相較於宿命論,自由論一向比較吸引人,
一方面是命運與環境是我們無法操控,
一方面也是努力與態度是我們較能操控的,
但我們在強調個人努力的同時,似乎太忽略環境對人的影響。
當你指責活在泥沼中的人為何不金盆洗手,
看起來像這樣:
http://0rz.tw/GXVly
當然一個人犯了罪,必須為此負責,
偷奶粉一樣都必須被移送法辦,
管你是因為有偷竊癖還是因為窮要養小孩。
同樣的你今天惡行重大被判死刑,
管你成長背景如何,你都必須為你今天的這個選擇付出代價,
但同時我們也要捫心自問,
當我身處與這個『毫無教化可能』之人相同的環境時,
當我的父母是個不重視教育,認為趁年輕去酒店或跳陣頭能賺比較多錢時,
當我的父母是會吸毒家暴的反社會人格時,
當我的家庭很富有,但母親對我說出:『其實當初生下你不是我的意思...』時,
我真的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嗎?
我是覺得我可以啦 o'_'o
 延伸閱讀:
 TEDTalks 》Alain de Botton:一種更寬容,更溫和的成功哲學(中英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UDcuxbHs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我愛身分地位》
作者: polong1 (小漢堡)   2015-06-04 14:26:00
連勝文表示 我都是靠自己努力的 請不要用運氣找藉口
作者: usebbs (ptt)   2015-06-04 14:26:00
少年矯正機構裡家境好的還是完爆其他人啊...
作者: VVizZ (我很窮)   2015-06-04 14:26:00
你這樣彎來彎去的很不方便
作者: unclefucka (冰不汁醬,醬不汁冰,難吃!)   2015-06-04 14:28:00
Then? 以宇宙大爆炸的角度,從來沒生過,所以...?
作者: Handway (天元突破)   2015-06-04 14:41:00
所以要用殺人犯連坐法嗎? 因為他家人都推了一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