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歷史系畢業能做什麼

作者: friedrich (friedrich)   2014-09-11 11:29:01
※ 引述《mongi (大體老屍)》之銘言:
: 小弟不是歷史系的
: 單純好奇想知道念完畢業工作能做什麼
: 除了做學者研究古今中外歷史探究
: 又或是走教職路線
: 其餘我真的不知道能做什麼
: 而且學習歷史研究歷史對社會能帶來何種貢獻
: 沒辦法創新 沒有經濟價值
: 只能變成考大學學測的一門科目罷了
: 理性討論
老實說,歷史系若只有念大學畢業,還真的沒什麼用。
上述回文有人提到歷史系可以培養邏輯思辨、歸納分析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歷史「學」
這是對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通常是研究所、碩士班才開始真正進入這個領域
在台灣,歷史系的大學部和研究所,因為學生人數造成的上課人數差異
導致歷史系在大學部通常是一個老師要對一班30+人數,甚至50+人數
使得大部分老師只能採用演講方式上課,或是分組作報告,很難真正的seminar
因此會讓許多歷史系學生產生一種錯覺,就是大學四年沒有學到什麼,故事倒是聽很多
當然也要看什麼學校,台灣的大學有歷史系的很多,至少有10+,但前後段水準差很多
前段如台大、政大,課程多半是系所合開,老師會用研究所的標準要求大學生
課程上也比較會以學術訓練為目標,一學年的課可能就有一半時間講文獻回顧和研究現況
但後段學校(哪些請自行想像) 就相反,大學部上課不太提學術狀況,
講隋唐史就從隋朝末年開始講到安史之亂(因為講不完),變成說故事課
導致許多人上完隋唐史卻完全不知道陳寅恪是誰,「我認為」這還蠻誇張的
既然只是聽故事,而沒有觸及到實際的研究方法和對不同的觀點批判,
「歷史學」的訓練也就無從談起。
歷史系畢業的直接相關工作,就是學術研究
間接的話,比較常聽到就出版界,當編輯或採購等,不然就是中學老師
說歷史系畢業都去當老師,這其實只是種社會習慣,跟歷史系畢業都去考公務員差不多
讀歷史系若不想走學術,真的趁早輔系雙主修,或去發展個人興趣,不然也去考個教程
很多人都說歷史系畢業不好找工作,缺乏實用技能會餓死
但為什麼沒人說,要感謝歷史系很閒很難被當,讓人有多餘時間去學點別的?
爆個不算卦的卦
台灣(中華民國)的最高研究機構是中央研究院,共有院士273名,其中數理科學組117名
,生命科學組93名,人文科學組63名,而院士身分又分為國內、國外、大陸
國外、大陸先不算的話,三組人數依次是:34、41、30
換句話說,前兩組偏科學的國外院士人數佔總額較多,而人文組的則是一半一半。
人文組國內院士的名單及專長如下:
歷史學:王汎森 陶晉生 杜正勝 張玉法 劉翠溶 曹永和 陳永發 黃一農 黃進興
張廣達 邢義田 王明珂 共12位
政治學及法學:朱雲漢 胡佛 共2位
藝術史:石守謙 1位
中國文學:曾永義 1位
教育心理:曾志朗 楊國樞 共2位
考古學及人類學:李亦園 宋文薰 黃樹民 臧振華 陳奇祿 共5位
經濟學:于宗先 麥朝成 朱敬一 胡勝正 管中閔 共5位
語言學:李壬奎 何大安 共2位
換句話說,歷史學專長院士佔了人文組國內院士名單五分之二,若把藝術史、考古
學跟歷史學算在一起,更是超過一半。
另外,若將國外院士名單算進來,全部28人中也有9位是歷史學專長,名字就不一
一列出,但有個人一定要提,就是最近獲頒第一屆唐獎漢學獎的余英時。
此外,以研究單位而論,中研院人文組研究所中,可算是歷史系的就有三間:
史語所、近史所、台史所,並且「先有史語所、才有中研院」。
另外文哲所、歐美所、民族所、人社中心也有些歷史學出身的研究員
以上說了這麼多,是要說明一點,以學術研究而論,歷史學在台灣是很夯的
中文系是大學人數眾多,但卻只有一個中文系院士,而且還是今年才選中的
...更別提哲學系了。其他什麼法律、經濟、社會學,院士名單都比不上歷史系啦~
雖然不是每個歷史系畢業的都可以成為院士、研究員,但以找工作來說,學術圈的
資源就遠比其他人文科系優了。
但很弔詭的一點是,歷史系在研究單位及大學的狀況,似乎完全不能反應在社會上
台灣歷史系學者數按人口比算多的,質量也不差,但社會依然覺得念歷史系沒啥用
不是當中學老師就是考公務員,或老是提到「餓死」兩個字,真奇怪??
中國的狀況就比台灣正常多了。
作者: sagarain (HNY 2010)   2014-09-11 11:30:00
歷史系的都大老又跨行搶飯吃啊
作者: yayahappy96 (夜夜黑皮)   2014-09-11 11:32:00
這邊理工科居多不意外
作者: tryit0902 (貓空都是貓)   2014-09-11 11:42:00
這篇要推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