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stin專欄(2):如何提升架構式閱讀能力?

作者: danyuchn (Javy)   2017-03-25 23:54:25
本篇文章原版有文字超連結。原文附連結由此進:
http://dustingmat.blogspot.tw/2017/03/blog-post_23.html
最近,有不少考生向Dustin詢問:
雖然看了Dustin「RC架構預測」跟「RC首次讀文指南」,
知道了練習抓文章架構的重要性。但是為什麼我實際在練習檢討RC時,
還是總抓不出準確的文章架構?
針對這個問題,Dustin有三則藥方:
1. 持續練習「基礎閱讀實力」。
這就不多說了,最最最扎實的基本功,也就是active reading,
提取作者行文時背後想法的功夫。要練這個記得要「提早」,
每天少量持續不中斷的練習。在這部影片拍出後距今約三個月,
有同學表示每天持續練習,現在閱讀實力明顯已經進步神速。
2. 熟記所有「轉介字」(transition words)。
所謂轉介字,就是在文章連結句子與句子的時候,
常使用的表句意關係之副詞與副詞片語。
其實轉介字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少,而且都不是艱深用字,易懂好記。
上Google搜尋「transition words」,點入任何一個網頁都有,大同小異。
弄懂全部的轉介字,就可以讓你知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
哪裡變態度,哪裡支持,哪裡闡述說明,哪裡是舉證...。
3. 弄懂「學術寫作(academic writing style)高頻500用字」
如同我在這篇文章所說,學術寫作用字就是RC的文章為什麼蒙上一層薄紗的原因。
我們往往以為,艱深領域的專有名詞讓我們讀不懂文章。
但其實那只是心理障礙罷了,真正能考高分的人,才不管天文地理生物歷史,
都能夠做對題目。他們真的是萬事通嗎?當然不是。
因爲各學科的專有名詞根本不是重點。
會影響我們閱讀的,就是這些學術寫作專用的精準描述用字。
裡面的500個字是經過電腦搜集三千篇各種領域學術論文後,
跑統計跑出來的高頻用字。這些字既然橫跨各種論文,
自然不是艱深的領域專門用字。
而大多是用來精準描繪態度、推論方向、文中資訊與語氣的字眼。
這些字都弄懂了,就可以幫助你知道各個句子或段落本身在文章中的角色。
搭配前面的1. (推測作者想法)2. (連結句與句關係),
以及一開始所提到的「RC架構預測」跟「RC首次讀文指南」,
就能夠完整重現整篇文章架構。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再也不要害怕抓架構。
記住,文章的細節不是重點,文章大體才是你的老師。大體老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