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美國企業獲利的可持續性?

作者: Carr77 (cat)   2023-10-14 10:26:56
美股過去一百年慢牛
或許建築在美股之前一直有利率下調空間
可藉由降低利息支出增加獲利
然而美國是因為百年一遇的疫情才升息
不然2019本已觸及近年利率低點
https://i.imgur.com/MCwFtM6.jpg
美國企業獲利似乎不是和每年經濟增長連動
不是每年4%左右的獲利增長
而是一陣子不動 然後一下倍增
1997-2002 五年時間 企業獲利原地不動
2002-2006一下從6000億鎂跳升到1.5兆鎂
年化增長25%
而後金融海嘯復甦後企業獲利增長超過前高
然後2012-2019企業獲利可能只以每年1-2%速度增長
之後疫情後又快速增加
結論就是這二十年間主要的企業獲利都是集中在經濟或金融危機後的降息後
其餘時間企業獲利幾乎維持原地不動
https://i.imgur.com/IVUzYvU.jpg
那麼當利率如果像2012-2019一樣維持低檔後
獲利有可能像2012-2019一樣停滯嗎?
另外為什麼2012-2019 企業獲利增速會低於名目gdp增速呢?
作者: ffaarr (遠)   2023-10-14 10:37:00
整篇推論問題點太多了…你能不能再檢視一下每句話…
作者: UweBoll (魔人波烏)   2023-10-14 10:49:00
看前兩句就知道這篇沒什麼意義。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3-10-14 10:51:00
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 而且correlation是否真的存在,也是需要小心處理的。否則也可能得出"太陽黑子活動會影響企業獲利"的推論...
作者: pttccbbs (中華電信)   2023-10-14 11:48:00
每個人都預期,美國企業每年獲利增長5-10%up,然後股價漲10%up,這合理嗎?你起碼會懷疑合理性,很多人,連股市漲到非常不合理,也覺得是正常的你認為企業,每年都會比前一年多賺10%?股價多漲10%?笑... 無限增長? 笑..
作者: staytuned74   2023-10-14 12:06:00
那是compound effect, 取log 再看比較不嚇人,跟巴菲特財富一樣,因為compound 所以近年財富增長是過往的所有加總
作者: cityport (馬路不平避震故障)   2023-10-14 12:11:00
你確定過去20年追蹤的公司一間都沒換過?你要去看他追蹤的是什麼東西..隨便畫的折線圖沒有意義
作者: wade00123 (DCA)   2023-10-14 13:08:00
而且這幾十年科技進步堪稱神速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3-10-14 14:24:00
首先,你可以試著做一點文獻回顧,看看其他人關於這個議題有過什麼看法,你的想法是否真的發前人所未發。順便也可以參考看看別人的methodology有沒有可以借鑒的地方。然後,我稍微Google了一下,ST. Louis FED提供的企業稅後獲利資料可以回溯到1947,能否請教為何你只看最近20年的數字?在這之前的50年數據是否也符合你提出的pattern?另外,其他國家的數據是否也有這種pattern?
作者: H2 (oh!my志玲)   2023-10-14 16:32:00
企業獲利關聯的是名目增長,不是計算GDP的實質增長
作者: icelaw (深綠-理性超然-覺醒公民)   2023-10-14 20:22:00
好問題 我也有想過
作者: ice1015 (ICE)   2023-10-14 23:07:00
科技進步產生的新項目、通澎
作者: cookiesweets (3m)   2023-10-14 23:32:00
看好奇a了一下daze大,果然是醫師!難怪觀念跟講話方式跟醫界的前輩好像XD感覺醫界師喜歡指數化投資的佔比很高,感覺跟EBM的精神有關。綠角眼科,哆啦王好像是教授?都跟EBM有關感覺本身在接觸EBM的人是否比較容易崇尚指數化投資,這本身也能做成個study XDDD
作者: icelaw (深綠-理性超然-覺醒公民)   2023-10-14 23:44:00
作者: cytochrome (細胞色素)   2023-10-15 16:58:00
daze大也是醫師嗎?他貌似對金融領域有很深入的研究耶!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3-10-15 18:10:00
經濟學論文很多是先編模型再試著套進市場,跟EBM其實有點差別。畢竟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在causal inference上威力強大,但在經濟學中很難真的去做RCT。也是可以試著用一些quasi-experiment的方法來試著處理這個問題,但在經濟學中似乎也不是最主流的作法。習慣讀EBM的人,可能其實會覺得很多論文只能算作者的expertopinion。
作者: Faipince (夢見)   2023-10-15 21:35:00
d大根本就比很多混金融的強多了,每次發文都是一針見血簡單明瞭,反而混金融的混久了有既得利益,發文都愛打迷糊仗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3-10-15 22:07:00
如果要打比方的話,factor跟「健保資料庫研究」有點類似。要是你有自己寫過健保資料庫這類的paper,大概就知道那是什麼感覺。當年健保資料庫也是出了幾篇能上JAMA的,但也有很多是為了寫paper而寫paper的。
作者: dapu5566 (平價鐵板燒)   2023-10-16 15:53:00
健保資料庫寫到上JAMA……果然強的人走到哪都強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3-10-16 18:01:00
2021的新聞,健保資料庫大概生出了六千多篇論文吧。CampbellR. Harvey的Factor Zoo,則是蒐集到400個以上被提出的factorhttps://ssrn.com/abstract=3341728
作者: INIKS (阿咧?)   2023-10-17 20:59:00
因為企業在“呼吸”,防守與擴張之間再切換,google亞馬遜估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