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Lifecycle investing>> Ian Ayres, Barry Nalebuff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1-04-22 01:53:05
※ 引述《accordt (Accord)》之銘言:
: 兩位作者事實上在書中多次強調
: 雖然 Lifecycle investing 年輕時最適合的槓桿可能更高
: 但不建議使用超過 2:1 的槓桿
: 原因是:
: 1) 比 2:1 更高的槓桿會增加 wipeout (資產全部歸零)的機會
: 2) 更高的槓桿取得資金通常會更昂貴 (P.35)
用non-callable debt拿槓桿是不會被margin call的
似乎沒有理由有 2:1 的限制
當然,各種槓桿方式的首要共同問題是要確定未來收入真的存在
用期貨拿槓桿則可能發生margin call
限制最高槓桿率可能是合理的
至於到底上限要訂在200%或者150%見仁見智
margin call的問題不在於現有資產可能變成負的
而在於可能會失去曝險
如果馬上又漲回去就糟了
至於槓桿昂貴的問題
作者傾向於用call option拿槓桿
call option的確有槓桿越高越貴的問題
其他方式拿槓桿則未必如此
且call option拿槓桿即使限制在2:1還是昂貴
SPY選擇權在2倍槓桿時,隱含利率約3.5~4%
e-mini S&P 500期貨的隱含利率在1%以下
: 以您的舉例,我認為這幾個方法其實並不等同
: 因為市場的下跌造成槓桿的倍數其實是不一樣的
: 會造就不同的風險程度
若是不發生margin call
信貸與期貨的槓桿倍數是相同的
: 原書作者認為用正二/正三 ETF/基金來執行槓桿,在波動性大的市場可能會不利 (P.164)
: 原因是這類的產品會每日再平衡
: 故特性與每月或每年再平衡會有不同
: 舉例而言,若 S&P 從 1000
作者: taipoo (要成功要積極)   2021-04-22 06:38:00
推d大
作者: avigale (阿比蓋爾)   2021-04-22 06:52:00
200%的限制是因為股災最慘大多是砍半,減少被掃出去的機會?1929那次道瓊有跌掉90%的記錄,有經歷過那段的通常對槓桿比較排斥,不過標普回推那段也是差不多50%。數據拉錯了,標普回推那段也是將近9成。
作者: csnst (郭凱)   2021-04-22 14:08:00
請問d大使用公教貸款是最佳槓桿選擇嗎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21-04-23 05:10:00
d大同意用UPRO跟SPY組出ER約0.45%但績效近於SSO的做法嗎?我覺得為了槓桿,這樣成本已經算很低了感謝d大答覆
作者: lelu (樂路)   2021-04-23 12:54:00
很多這種獎勵,之前美國花旗新戶也送$1000的實體黃金啊推錯篇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