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買指數型ETF的槓桿方式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1-03-06 19:31:41
→ willism: 借NT還NT是在信貸部位沒匯率風險,但是你的總資產(美國 03/06 16:59
→ willism: 部位)有啊,借錢去金山淘金的部位,總是要回來... 03/06 16:59
→ willism: 在台灣借,你還多了一筆換匯成本 03/06 17:01
假設某人現有資產1000萬台幣,人力資本現值2000萬台幣。
如果奇蹟發生,資產突然變成3000萬台幣,人力資本現值變成0,他應該如何投資?
(比較負面的實現方式,也許被高級跑車撞到,失去工作能力,獲賠2000萬...)
也許他決定的ideal portfolio是 500萬元台幣定存,500萬元0050,2000萬元VT
(這裡不討論ideal portfolio是哪來的,每個人的ideal portfolio都可以不一樣)
但回歸現實,目前只有1000萬,他應該如何投資?
Lifecycle investing會建議
如果可能的話,他應該借1500萬元台幣 (理論上該借2000萬,但姑且省略定存部分。)
跟ideal portfolio一樣,配置500萬元0050,2000萬元VT
之後透過工作把人力資本轉為現金,逐步歸還貸款
有價證券部分配置500萬元0050,2000萬元VT
他的匯率曝險是與ideal portfolio的匯率曝險相同的,也就是對他而言ideal的
1500萬借款部分是借台幣還台幣,沒有額外的匯率風險
如果借的是美元,但仍然配置500萬元0050,2000萬元VT
有價證券部分跟ideal portfolio的匯率曝險相同
但是借款部分借美元還台幣,就增加了額外的匯率風險
整體加起來,他的匯率曝險就不再是ideal的了
作者: willism (hpc5)   2020-03-06 16:59:00
借NT還NT是在信貸部位沒匯率風險,但是你的總資產(美國部位)有啊,借錢去金山淘金的部位,總是要回來...在台灣借,你還多了一筆換匯成本
作者: seanidiot (idiot)   2021-03-06 21:23:00
了解daze大的意思了,台幣借款用餘命的人力資本(假設也是新台幣)償還,所以沒有匯差問題。如果借外幣,反而是用台幣償還外幣,比較有可能出現匯差問題。除非是出事造成餘命人力資本不足償還,才有可能要賣美股還台幣債。不過這部分或許可以靠保險cover.
作者: willism (hpc5)   2021-03-06 23:17:00
還特別發一篇說明想法,實在感謝~不過有點不明白的是倒還特別發一篇說明想法,實在感謝~不過有點不明白的是倒數第二段,VT是美金計價,你勢必要換美金才能買,然後賣股再換1次,至少2次摩擦成本,沒額外匯率風險? 直接借美金買,摩擦成本只有1次至於最後一段,發文者的另一個選項是借美金還美金,應無匯率風險?券商融資=股票融資,不需要還本金,融資也只會直接變成股債等金融商品,還債的方式就是賣掉這些金融商品,所以自然是借美金還美金。應該很少有人從台灣換美金過去填洞
作者: popolili (joyjoy)   2021-03-07 00:41:00
謝謝D大分享
作者: willism (hpc5)   2021-03-07 00:56:00
券商融資是”保證金交易“,和您描述有很大不同...此外,發文者是要買VTI和VXUS,若您說VXUS為非美資產不一定有匯率風險我認同,但是舉這GBB ETF例子,我是覺得有點像在詭辯啦...更別說保證金交易也不是這樣運作的在GBB ETF例子,投資人下場只會是資產減損90%以上,但是負債依然是0。以上是槓桿開到最高的結果;當然若投資人原本資產夠多,那你依然能保有GBB ETF
作者: seanidiot (idiot)   2021-03-07 02:02:00
這邊指的應該不是融資,而是取得一個不會被斷頭的資金。如果會被斷頭,那就有被迫變現的風險,不吻合「不打算賣股還債」前提。Willism兄,或許可以這樣想。今天貸款X台幣換成Y美金投入Z美股。後續如果只用台幣薪資償還X,而不是賣股償債,中間無論匯率怎麼波動,只要台幣依舊存續, 債務就一直是X+利息.但是,如果是要賣股償債,首先會遇到股市波動讓Z’變現成Y’. 接著匯率波動會讓Y’變成X’. X’和X的差額就是你所說的匯率風險。而您提到的融資保證金交易,的確可能會造成這種風險。
作者: taipoo (要成功要積極)   2021-03-07 03:57:00
謝謝D大專業解說
作者: abyssa1 (abyssa1)   2021-03-07 13:46:00
Good idea, 我之前就打算這樣做 不過信貸只給借22倍月收
作者: stlinman   2021-03-07 15:41:00
推分析,雖然目前用不到。不過很多裡面觀念以前沒想過!
作者: willism (hpc5)   2021-03-07 16:56:00
GBB ETF例子很極端,討論不該拿特例當常例…正常狀況下,討論匯率風險時,顯然就是美券融資優於台灣信貸。GBB這案例發生機率極低&假定券商強平失效&假定系統風險發生仍不調維持保證金,三件錯誤都同時發生,導致你戶頭強平後仍為”負值”,得從台灣換美金匯款來補,才會發生匯率風險,以這案例來佐證,實在武斷也不客觀!既然提了,那我就用GBB ETF這案例算一遍,針對發文者取得資金(台灣信貸or美券商融資)比較差異。用風險最高的槓桿&強平失效來算。先講美券商融資,首先你得是投資組合帳戶(帳戶11萬資產),然後債券ETF維持保證金8%,融資50萬鎂變GBB ETF,總資產是11萬(其他)+50萬GBB,GBB隔日暴跌到價值剩5萬,券商才強平,情境(1)你欠IB為34萬鎂。情境(2)假定股期”恰好”又一日崩盤,你那11萬資產一日歸零,那你欠IB為-45萬鎂。再來是談台灣信貸,同樣操作環境,情境(3)你欠台灣銀行價值50萬鎂的NT,但你剩16萬鎂資產。情境(4)股期一日崩盤,你欠台灣銀行價值50萬鎂的NT,但你剩5萬鎂資產。最後講個題外話,ETF下限為0,跟那小輕原油幾乎沒人知道有負值的無法相提並論,若下限為0商品,還能搞到不調保證金+不強平,那這券商應該虧到倒閉幾十次了,風險太高最好早日離開。不論情境(1)(2),都是美元還美債,抵完的才用NT償,還的只會比信貸更少。當然在你這種美元暴漲10倍的情境,那是還也還不完,自然是台灣貸款為優囉~
作者: seanidiot (idiot)   2021-03-07 17:52:00
我想雙方假設的前提可能不盡相同喔。daze大想表達的是「未來收入幣別」=「貸款餘額幣別」,而且不考慮變現還債問題。比較像下面這樣的情境。假設你有200萬房貸餘額,手邊也有200萬現金要投資。如果一直會有新台幣收入的工作,而且無論股市漲跌都不會將這兩百萬變現。那麼無論投資哪個幣別的市場,只要未來台幣收入能負擔這200萬台幣的房貸,你都不用擔心匯率的問題,因為就是用台幣還台幣,沒有所謂匯差問題。這裡的風險在於假設失效時(失業沒有未來收入或是用這筆錢再去操作槓桿,就有可能被迫變現)才會碰上willism 兄說的問題。willism 兄想表達的在於會被斷頭的借貸成本,如果可能會被斷頭,自然要想辦法減少幣別轉換步驟,多一個步驟就可能多一個效率減損的問題(匯差)。不知這樣是否理解有誤XDDD
作者: ken812025 (右名)   2021-03-07 18:10:00
同樓上理解
作者: chenblue (RD Engineer)   2021-03-13 14:45:00
這篇好文,和我現行作法概念一模一樣,只可惜現實只能貸出理想金額約三分之一XD現行低利環境下,知道怎麼運用且能貸出大筆金額的,會很有機會撈一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