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Lifecycle investing>> Ian Ayres, Barry Nalebuff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1-01-26 11:28:37
推 SweetLee: 正二當然會內扣血 不過貸款開槓桿投資也是另一種風險 我 01/26 04:17
→ SweetLee: 覺得差不多 貸款適合一次投入型的 正二適合定期有資金進 01/26 04:17
→ SweetLee: 來型的 01/26 04:18
推 SweetLee: 那本書其實也是推薦2倍槓桿 你如果維持2倍一樣等於扣血 01/26 04:25
書中是每月調回2倍槓桿
比起槓桿ETF的每日調回2倍
volatility decay會有些不同
書中對於2倍槓桿的限制是因為書中用的是callable debt
但我個人覺得用callable debt的話,槓桿率2倍有點過高
雖然作者也有提到年輕人即使整個portfolio被wiped out
相對於整個lifecycle的資本,傷害其實有限
但整個portfolio被wiped out的mental trauma
恐怕大多數人難以承受
如果是用信貸或房貸之類的non-callable debt
可考慮直接借好借滿
不必受到2倍槓桿的限制
遇到下跌時也不必隨下跌調降槓桿率
Portfolio 的 Behavior 會更適合 lifecycle investment 的策略
而如果希望模擬這個Behavior
在可能的範圍內盡量不要 rebalance 槓桿率以減少 buy high sell low
用futures或options取得槓桿會比槓桿ETF有更多選擇餘地
推 Delisaac: 這本書的翻譯不是糟 而是翻譯是中國人 台灣這邊沒有 01/26 09:18
→ Delisaac: 把語法和用語都完全轉換過來 不然其實翻譯品質尚可 01/26 09:19
→ Delisaac: 便宜槓桿的問題在台灣應該不存在 台灣信貸利率應該2.x% 01/26 09:20
→ Delisaac: 左右 另外作者也有提到買遠期深價內call的方法 01/26 09:20
→ Delisaac: 其實時間價值沒有想像的貴 換算成年化利率也不算太高 01/26 09:21
→ Delisaac: 不過要再強調一下 本書適用對象是有穩定收入的人 01/26 09:22
→ Delisaac: 高資產人士和收入波動比較大的人不太適用這個方法 01/26 09:22
高資產人士也不是不適用這個方法
不過算出來的目標股票曝險很可能不需要槓桿就能達成
跟傳統固定股債比的差別不會非常明顯
收入波動比較大的人可能要使用極高折現率
或者將未來預期收入分類為stock-like 與 bond-like
也許算出來的目標股票曝險扣掉stock-like的未來預期收入後
甚至要short 股票曝險才能達成
作者: SweetLee (人生如戲)   2020-01-26 04:17:00
正二當然會內扣血 不過貸款開槓桿投資也是另一種風險 我覺得差不多 貸款適合一次投入型的 正二適合定期有資金進來型的那本書其實也是推薦2倍槓桿 你如果維持2倍一樣等於扣血
作者: Delisaac (Time waits for no one.)   2020-01-26 09:18:00
這本書的翻譯不是糟 而是翻譯是中國人 台灣這邊沒有把語法和用語都完全轉換過來 不然其實翻譯品質尚可便宜槓桿的問題在台灣應該不存在 台灣信貸利率應該2.x%左右 另外作者也有提到買遠期深價內call的方法其實時間價值沒有想像的貴 換算成年化利率也不算太高不過要再強調一下 本書適用對象是有穩定收入的人高資產人士和收入波動比較大的人不太適用這個方法
作者: avigale (阿比蓋爾)   2021-01-26 11:43:00
我蠻欣賞NTSX開槓桿的方式,不過原本股票配置就已經很高的會沒什麼槓桿空間。
作者: Delisaac (Time waits for no one.)   2021-01-26 11:58:00
同意
作者: carava (我愛旅行)   2021-01-26 12:13:00
我也在想直接作多期貨不是最方便的槓桿操作嗎?畢竟2倍etf有它的先天計算缺點每個月小台轉倉算100,一年下來的費用率0.15%
作者: fred20090906 (fred20090906)   2021-01-26 13:02:00
可是年輕人難有好的信貸或房貸吧?像複委託目前連質押都不行了
作者: ffaarr (遠)   2021-01-26 13:04:00
作者認為期貨主要問題 就是跌太多可能被平倉的風險。另外美股期貨的價差方向和台指期常常不同,所以成本較高另外如果要用作者說的方式,使用期貨比較難再平衡。至於再平衡是好是壞,很難說。
作者: carava (我愛旅行)   2021-01-26 13:53:00
我最近就是在測試用mnq跟twn增加約200萬台幣的曝險部位,我猜最難的是要記得轉倉,過半年再來分享
作者: yurian   2021-01-26 19:29:00
短倉才適合這種幾倍的吧 如果不是借錢而是開槓桿 以ib為例 買qqq和tqqq其實等值(還是該說等比例漲跌)消耗的購買力是相同的,只是買1份tqqq相比3分qqq 利息不一樣而已啊我說的是投資組合保證金的情況 每個標的的保證金都不同regt可能會不太一樣
作者: ffaarr (遠)   2021-01-26 19:36:00
一分tqqq和3分qqq是不一樣的啊,tqqq每天都會再平衡。
作者: yurian   2021-01-26 19:36:00
所以說只適合短倉
作者: ffaarr (遠)   2021-01-26 19:37:00
槓桿再平衡的意思就是 下跌會賣,上漲會買。
作者: yurian   2021-01-26 19:37:00
我說的一樣是 你一分錢開槓桿就只能買這麼多不會因為你買tqqq可以多買三倍 不過卻會因為每日再平衡而有損失
作者: ffaarr (遠)   2021-01-26 19:38:00
買的時候是沒錯,就是蠻快就會變不一樣了。
作者: yurian   2021-01-26 19:38:00
但是如果股市沒有震盪只是一直上去 那tqqq會省利息就是
作者: yurian   2021-01-26 19:40:00
總之 借錢 或是開槓桿 就已經很需要專業或是經驗了 正幾的etf更要小心
作者: ffaarr (遠)   2021-01-26 19:58:00
的確是。
作者: avigale (阿比蓋爾)   2021-01-29 09:59:00
我自己是把正2/正3拿來當回測工具,一個策略如果把原型換成正2/正3,即使受到高費用和槓桿摩擦的拖累,也能夠繳出2倍/3倍的成績的話,就代表這是一個能夠準確抓到趨勢的好策略。然後改用成本更低的期貨投入。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