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BMW 直六

作者: trilogy (Music)   2016-08-21 13:12:00
BMW的經典是直列六缸的引擎
現在新的車款大多改成4缸+turbo
不過還是有部分高階款搭配6缸+turbo
有板友同時擁有過六缸NA 和 六缸turbo的車嗎?
可以分享一下駕駛感受差別在哪些地方
加了turbo多了什麼優點或是缺點嗎?
目前小弟開的是六缸+turbo 車款
扭力很快出來所以只要踩深一點車子就很猛的推進
不知道NA開起來的感受是怎麼樣的不同?
作者: zeta (Find the Way)   2016-08-23 17:13:00
死命拉高轉但是沒力 好像女性嫌棄另一半....
作者: wellsBD (235i)   2016-08-23 12:37:00
最近的BMW都喇叭模擬聲浪,我都不知道當下踩的是真是假XD
作者: joeknight (Joe)   2016-08-23 09:33:00
開BMW的直六你會不由自主地想一直踩 那聲浪真是棒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16-08-22 12:01:00
所以S2000的本體是變速箱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6-08-22 11:57:00
我是指 "高轉延伸" 這說法事實上 有越平整的扭力曲線 有更寬的可用轉速域 才快死命拉高轉但是沒力 沒意義的
作者: supereva (eva)   2016-08-22 11:50:00
現在渦輪引擎為了節能 平常用comfort mode eco mode開動力反應軟軟的 但這不代表渦輪特性就是這樣 是為了節能的調整 換sport mode就不會了 而NA是沒辦法選 就算換mode差異也遠不如渦輪 所以NA耗油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6-08-22 11:47:00
拼命拉高轉幹嘛 沒力
作者: supereva (eva)   2016-08-22 11:47:00
我覺得他要說的是油門反應吧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6-08-22 11:45:00
這跟渦輪或是NA無關 並不是你轉速越高就彎道就越快或是你被引擎的聲音或是震動有誤解吧早期NA也有這種事情 化油器的不限轉
作者: tenjow (天照)   2016-08-22 11:44:00
柴油是一般通勤省油好開,但不是走性能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6-08-22 11:42:00
彎中選擇的檔位 大致上也要在最大扭力與馬力的轉速範圍或許有時會超過最大馬力的轉速 為了省一個換檔時間大致上也不會超太多最大馬力在5000轉 大致上也不會用到六千 幹嘛要往上拉
作者: supereva (eva)   2016-08-22 11:37:00
柴油當然不會更猛 哪台柴油比同級汽油渦輪更猛?
作者: MansonShih (第一桶金)   2016-08-22 11:35:00
單純拉直線看數據的當然選渦輪啊,不然選柴油的不是更猛
作者: supereva (eva)   2016-08-22 11:28:00
不是六缸NA高轉延伸好 是六缸NA低轉無力 相對於六缸渦輪渦輪低轉就有力才會讓你有錯覺高轉延伸比較差
作者: MansonShih (第一桶金)   2016-08-22 11:15:00
當然是6缸NA,高轉延伸+反應好太多了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6-08-22 11:30:00
渦輪機5000轉就比NA7000轉強 那幹嘛要拉七千轉?
作者: galaxy5247 (唐唐)   2016-08-22 09:13:00
馬力再大都會有麻痺的時候 最後還是回歸到個人喜好 開的高興就好
作者: trilogy (Music)   2016-08-22 10:50:00
去youtube找了e46 M3的排氣聲浪 真的比6缸+渦輪的渾厚一樣是六缸體質掛了渦輪聲音高轉的聲浪就是差了一點...
作者: sachajam (沙茶醬)   2016-08-22 06:03:00
想要狂暴又想要踩多少給多少.....電動車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6-08-22 06:30:00
電動後段比較虛NA也是看調教 結構很簡單又很操升效率的 扭力曲線也很陡峭像那些較早期的600 750等等的摩托車用的8000才有力 一萬衝到一萬三就是現在的86那顆 也是用六七千我認為這樣的NA並不好開 或許別人有不同的看法NA比較平順的說法的基礎 是在不操升效率的狀況下同樣的渦輪機也能不操升效率 低轉更飽 像S600 760這種渦輪 可以更大範圍的改變引擎的特性 但是主要還是看往哪方向說實在的 與其NA加一堆可變閥門 可變進氣長度等等東西不如加一顆小渦輪 簡單可靠 成本低 平順 出力還好
作者: ititit86 (長假)   2016-08-22 01:06:00
NA 聲音超好聽 兇猛~
作者: eatm205   2016-08-22 01:40:00
玩了好多年的渦輪車,狂暴的輸出已經麻痺了。最後還是選擇回到na懷抱(個人喜愛油門踩多少給多少)目前車庫有四缸六缸八缸各一台
作者: wellkom (wellkom)   2016-08-22 00:55:00
先天3.0六缸去吹還是比四缸2.0硬吹好用, 底子就不一樣
作者: stevely (stevely)   2016-08-22 00:47:00
現在渦輪科技 樓上所說得應該都可以符合 聽到比較多的還是說聲浪的差異 再來就是NA車油門線性程度比渦輪車好
作者: wellkom (wellkom)   2016-08-22 00:18:00
渦輪車能調到lag很不明顯而且轉速延伸性又好高轉又不會虛真的沒人可以阻止了
作者: mtg0921 (mtg0921)   2016-08-21 23:26:00
媒體對bmw n55和b58的評價確實就是樓上所說的,又順又有力
作者: zeta (Find the Way)   2016-08-21 22:10:00
等電動車普及就不用煩惱選哪個了 XD
作者: boombastick (快樂很容易~)   2016-08-21 22:21:00
所以直六+渦輪不就又順又有力?聽起來好像很優的感覺!
作者: JUSTER (不聽不聽你別說)   2016-08-21 21:51:00
想要突然湧出來的推力選渦輪,想要飽滿聲浪還有線性加速選NA
作者: briangwang (已婚人士)   2016-08-21 21:11:00
第一次接觸渦輪是MAZDA的2.3直內,開啟時的衝力有印象~但有機會開MAZDA的MX-5又覺得維持高轉的NA真不賴~
作者: ortisbaga (老人一枚)   2016-08-21 20:44:00
窩輪是猛爆。直6再怎樣就只是順而已。我開起來是覺得直6優點是出力線性好控制。引擎聲浪比較飽滿。但是如果想要有動力的激情。窩輪才是最快最安全的捷徑
作者: zeta (Find the Way)   2016-08-21 20:42:00
NA就是順和好聽,turbo有力難聽,結案
作者: din45 ( )   2016-08-21 20:07:00
現在新的Bmw 1千多轉就扭力平原一直上到高轉 幾乎沒什麼渦輪延遲了
作者: ortisbaga (老人一枚)   2016-08-21 20:41:00
開過窩輪就回不去了。NA瓶頸。就算花大錢也很難有大突破。窩輪車修改窩輪+remap+排氣 就能有爆炸性突破
作者: din45 ( )   2016-08-21 13:33:00
Na直6感覺蠻線性的加速上去 但現在渦輪扭力平原很廣 應該是更強(我沒坐過><)
作者: cattyy (淋漓盡致)   2016-08-21 13:39:00
朋友開過NA直六 再開四缸加turbo 她喜歡後者
作者: wellkom (wellkom)   2016-08-21 13:53:00
渦輪2000轉力道就有辦法排山倒海出來, NAL6就是順而已
作者: aston777 (aston777)   2016-08-21 14:05:00
NA的線性真的是比較挑動人心
作者: pppcc   2016-08-21 14:14:00
喜歡猛爆的推力就渦輪,NA輸出線性比較好掌控
作者: wellkom (wellkom)   2016-08-21 14:47:00
其實習慣了都有很適合的開法,渦輪額外好處是拉轉必要性降低,有時候開快一點老婆或者老人家不會鬼叫有些乘客其實速度感都是來自引擎聲浪....... +_+只要底盤還夠穩開快一點他們根本沒概念
作者: yohko86 (Rex)   2016-08-21 18:15:00
L6 na的加速比較線性 拉高轉時的聲音還蠻刺激的
作者: hljjun (將軍)   2016-08-23 21:48:00
請問喇叭模擬聲浪 那這樣能同時撥放其他音樂來聽嗎?
作者: tobin2005 (Tobin)   2016-08-24 15:02:00
家裡剛好這兩種台都有...開起來加速線性完全不同。當然
作者: wellkom (wellkom)   2016-08-25 00:21:00
模擬聲浪的喇叭跟你聽歌的喇叭會分開來.....
作者: qazwsxedc (大俠)   2016-09-01 00:08:00
開過E90 335和328,335就像大排氣量引擎的感覺加速線型機乎感覺不到lag,328的話總覺得3000轉之前沒什麼力,但是981 Cayman s的油門踩起來又比335爽很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