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 台灣地主仕紳被大幅削弱的日治時代

作者: vikk33 (陳V)   2020-08-25 16:55:50
1895年台灣割讓
除了少數以外,大量地主仕紳投身抗日
1920年代以後的議會請願運動與新文化運動也是如此,大量地主仕紳投入以之抗日
如果日本帝國在平定台灣第一波抗日(至1915西來庵事件為止)之際
同時大幅削弱地主仕紳
例如沒收徵收土地,或是威脅利誘出售事業
轉賣給日本商社或拓荒者取代台灣仕紳成為島上的有產者
那此後的歷史如何走?非武裝抗日應該搞不起來
宗教煽動的武裝抗日會不會增加?
這樣會否形成類似一戰以前波羅的海或西烏克蘭那種
日耳曼人或波蘭人有產地主支配當地波羅的人或烏克蘭人佃農的二元社會?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0-08-25 17:38:00
板橋林家在台北城陷落後,被查到自家館舍有大量軍火,意圖抗日。林家土地幾乎全台都有,本家逃亡內渡廈門當時板橋林家在台沒有主事人,日本確實是有充足理由抄沒但考量仕紳對治理台灣有利,於是下通牒要林家限期有人在台來,否則財產沒收於是就有了林熊徵回台接手全台事業其他各地仕紳多少也都有類似經歷,許多參與過反抗的內渡年輕的繼承人重新回台接手
作者: vikk33 (陳V)   2020-08-25 19:45:00
感謝,這段我真的不知道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0-08-25 21:12:00
考量仕紳對治理台灣有利 <- 這是當時日本議會還是哪個團體的決斷? 有更詳細資料顯示他們如斯決斷的理由嗎?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0-08-25 22:15:00
1896年總督桂太郎發佈諭令針對具有學識資本或名望的台籍良民實施優待辦法,同年發佈臺灣紳章條規,符合條件的還會授予臺灣紳章,等於給頭銜和資格,讓他們對政府有向心力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0-08-25 23:23:00
看來似參考英國治理各殖民地的方式? 拉攏當地勢力透過當地代理人集團既有組織與資源以降低殖民成本?
作者: DETFAN (DETFAN)   2020-08-26 01:14:00
不原諒士紳 日本就要親自管理農村 那可是一大筆行政開支加上鎮壓反抗的軍事開支 日本會虧死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08-26 09:35:00
當時台灣開發度太低 算是賠錢貨運用當地土豪士紳管理可以節約開支台灣當時也不缺待懇土地 沒必要用搶的是缺人口去開墾種植 缺錢改良水利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0-08-26 17:25:00
時代背景不同,1895台灣荒地還一大堆台灣缺的不是土地,反而是人日本人不用台灣仕紳,那就得從內地派人來可是日本當時正在工業化,本土也很缺人啊這樣算一算殖民台灣根本不合成本還沒賺錢之前就要大量開支,大虧一筆所以日本統治當局要以台制台是合理的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0-08-26 19:16:00
早期甚至有建議賣掉賠錢貨短期獲利路線 但大概也沒啥買方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0-08-26 19:22:00
賣給俄國應該可以 俄國在遠東缺不凍港海餐威冬季會結冰
作者: jetzake (加菲貓)   2020-08-27 14:24:00
說是學英國的殖民手法其實不太對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根本就是標準的封建社會用當地人治理對他們來說就是個熟門熟路的老辦法
作者: mackulkov (跳舞好啊)   2020-08-28 20:07:00
而且以清朝皇權不下鄉的傳統 你不靠地主階級來管地方保證管不動 更何況是語言不通的新征服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