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1630年代大肚王國全面西化

作者: shirman (幼稚小鬼)   2017-12-07 22:40:09
※ 引述《shirman (死屁孩)》之銘言:
: 1896年1月,在達末剋授意下,穆瓦凱手下一支部隊闖入國會議場
: 強迫在場議員投票表決
: 最後以10:7通過與日本結盟
: 消息傳出後,舉國嘩然,許多社表示這種行為並不合法,議決無效
: 但也有一些社及官僚人員同意達末剋的作法
: 國內立刻就被劃分為兩個派系:堅持共和議決者與強調決策效率者
: 反對達末剋作法的人開始聚集到熱蘭遮社,熱蘭遮社議會更公開宣言要脫離瑪撒朗
: 這群人借用了西方名詞「民主」,組成了最早的瑪撒朗民主黨
: 與之相對,
: 站在達末剋那邊的人被民主黨人稱為「瑪瑪扎伊蘭」(mamazangiljan,頭目之意)
: ,漢語翻譯為「君王黨」
: 君王黨人和民主黨人相當迅速的達成了共識
: 兩黨共同在憲法補充條文中,增加了截止日條款:
: 「如議案超過一個月未議決,白晝王可單獨裁決該案」
: 1896年,日本與瑪撒朗自行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 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清朝皇帝在袁世凱逼迫下退位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自1896到1914,儘管一月事件為瑪撒朗的絕對專制開了巨大的後門
但是在民主黨人與君王黨人的共識和自制下依然維持著議決制度
至今沒有任何一件由白晝王單獨裁決的議案
在一月事件發生之時,那些支持達末剋的政府官僚與社會精英雖然沒有形成正式組織
但是被民主黨人諷刺性地稱為「瑪瑪扎伊蘭」,暗指他們與專制獨裁站在同一邊
事後這群人欣然接受這樣的稱呼並正式結為「君王黨」
雖然字面上這群似乎支持白晝王的絕對專制
然而他們的核心理念是政府效率而非專制,
唯專制時常比民主更有效率而不被君王黨人排斥,這些特色時常造成中下階層誤解
君王黨人也並未俸白晝王為領袖,在日後的歷史中也甚少與白晝王合作
1914年,歐洲列強間的激烈戰爭導致歐洲人的工商業巨幅委靡
為市場留下了巨大的真空
原本周旋於亞洲市場的大肚商人首次將商品打入歐洲並擴張了中國的市佔
為瑪撒朗創造了經濟繁榮,而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日本
一些瑪撒朗的老牌企業也都是在此時成立,例如阿白靈、勞咔國際…等。
此時由於日本向同盟國宣戰,而進兵當時德國所屬的山東
瑪撒朗隨然暗地金援中華民國並支持袁世凱採取強硬行動
但阻止日本的行動依然付諸東流,山東問題直到一戰結束後才由美國調停解決
當時瑪撒朗的報紙就刊登了一篇「又拿大米餵豬玀」的社論
指責政府向這個一無是處的弱國伸出援手的外交行動
在大戰的末期,即1917年,瑪撒朗在美國的影響下象徵性地對同盟國宣戰
從而成為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
瑪撒朗在一戰的成長產生了許多中產階級和企業主
這些族群擁有了經濟實力後,逐要求政府通過有利民生的法案
到最後開始要求政治權力
1921年政府終於妥協,開放了民選代議士組成的次級國會
可以通過無關國防、外交、憲法的各種法案
自民主與君王兩黨於1896年成立,
瑪撒朗的國內政治學者,到了此時期,發展出了將國會多數視為執政黨的概念
君王黨人從草創直到一戰前夕,在國會中的人數不斷縮減
到了一戰後正式被民主黨人超越
自此直到1929年之前,國會都是民主黨的天下
在此時期隨著經濟繁榮、人口進一步成長
1924年
民主黨人通過了「擴大國會」法案,並打算將逐漸成為都會區的中壢市升格為「中壢社」
將中壢市升格的計畫與以往的模糊地帶不同
此舉明顯觸犯憲法「不干涉社內事務」的條文,嚴重侵害匡吐魯社的權利
一旦通過,匡吐魯社將失去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
作為社代表的白晝王 窟力 自然極力反對
當時窟力就曾動用關係,希望部份君王黨和民主黨人可以拖延法案
到期滿一個月時他就可以動用獨裁權予以否決
但又因為消息提前曝光而失敗
於是又提案將普羅民遮城升格為普羅民遮社作為反制
也一樣被兩黨否決
絕望的窟力一度考慮動用社軍抵制聯邦決議
但最後仍然在各方都不支持的情況下不了了之
中壢社最後成為瑪撒朗首都,同時也是瑪撒朗聯邦直屬社
在過往時代,匡吐魯社曾經就是瑪撒朗的心臟、頭腦、主體,甚至是一體的兩面
而在中壢社成立之後,瑪撒朗終於與匡吐魯切割開來
瑪撒朗名符其實地成為高於匡吐魯社的主體,
匡吐魯社則降格成為與其他社平等的存在

這次改制被稱為「1924年法案」或中壢事件
有人認為這次事件是民主黨人自1896年一月事件中的挫敗下,歷經28年的反撲
(也有學者認為當時民主黨人守住了共和體制,實為重大勝利)
白晝王雖然仍擁有依議會成員為單數或雙數而有2票或3票的權利
但是在議員人數激增下,票數也不再形成優勢
這次改制中,各社議員除匡吐魯社都一律增加為3位,國會總票數增為45票
民主黨人士氣大增,許多他們理想中的制度幾乎都一步到位
次級國會也順利運作,
下一步就是實施主國會(相對次級國會誕生而對原本國會的稱呼)的民選
相對於民主黨的得意,
由官僚和企業精英組成的君王黨人則批評「改制」將進一步的拖累政府效率
這些批評被譏為「失意政客的酸葡萄抱怨」
1929年10月29日,美國股市發生大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將近100點
「股市漲跌乃是家常便飯,不須為此驚慌」
當時的人們都將這句話掛在嘴上……
作者: roastchicken (咕咕咕)   2017-12-07 22:48:00
推1929年巴賽社人口會是第一大社嗎
作者: shirman (幼稚小鬼)   2017-12-07 23:11:00
是熱蘭遮社
作者: jiahanchen (chiaqhan)   2017-12-08 00:22:00
推,大長篇
作者: Seiran (它它)   2017-12-08 02:07:00
推推
作者: bluedolphin ( GENAU)   2017-12-08 10:17:00
1929年大概又是兩黨勢力漲幅的變化點吧
作者: rotusea (M.Y.)   2017-12-08 12:18:00
南琉球社怎麼不見了
作者: yauifu (海線過期少年)   2017-12-08 13:20:00
真的很好看 沒有打算寫成小說嗎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17-12-08 20:15:00
成為一戰勝利國 又算個海上強權 之後太平洋德屬島嶼分贓跟海軍假日應該會很精彩了 倫敦條約搞不好會整個重洗牌
作者: alen0303 (艾倫零參 智商負三)   2017-12-09 01:51:00
作者: rainycloud (CoverTheRealThing)   2017-12-09 06:18:00
台灣人口不多吧。勞動力看起來也還沒解放。直接跳工業化還能有足夠商品外銷好怪喔。更別提建立現代化軍隊需要的資源台灣一項都沒有。還是其實貿易賺超級多
作者: jiayuan (jiayuan)   2017-12-09 07:53:00
要像明治維新那樣把政治制度跟教育都西化重整一遍才有機會
作者: shirman (幼稚小鬼)   2017-12-09 11:07:00
大肚人從1680開始外銷茶葉,到1840開始工業化,到了1920轉型成工商社會,我以為這樣寫應該是能接受才是不過也可能是我描寫著重在政治面的關係,社會文化面較少描述
作者: otis1713 (segayu)   2017-12-09 16:28:00
也不是完全沒資源,台灣本身產煤還有林木產業另外像樟腦也是暴利像泰國也是用大量農業支撐起能打敗法國的海軍這篇設定的台灣可能傾向東方的貿易強國另外像是去南洋買幾塊地種橡膠也是可能的
作者: a910343 (SaintTay)   2017-12-09 17:31:00
一戰加入盟軍竟然沒拖管德國留下的太平洋島嶼太令人悲憤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7-12-09 20:44:00
台灣的大屯火山群產硫磺 九份金瓜石產金礦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12-09 22:34:00
若當貿易中繼島,也是很有利益的如果強求自給自足,反而會走向軍國主義因為既然開化最早,科技有領先的代差若新社會不走貿易立國,容易變成用搶的
作者: kkStBvasut (奧匈帝國皇家鐵道)   2017-12-10 02:03:00
中壢事件XDDDDDDDDDDDDDDDDDD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