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金枝演社《伊底帕斯王》

作者: oberon48 (靈魂代理人)   2016-11-15 02:55:34
金枝演社《伊底帕斯王》;國家音樂廳外停車場;11/12 19:30
金枝演社的《伊底帕斯王》在兩廳院外的停車場演出,在仿古的中國宮殿式建築和無光
的森林包圍之下,如入一段迷朦的過去。用木棧搭起的城台,劃出了歌隊群眾和主角們的
活動空間。在舞台的邊緣,有一位戴著墨鏡的男子,他在演出前即坐在樹下,在演出者搬
演故事時環繞四周,吹奏笛音,我想,他就是那無情(雙眼黑漆,面無表情)的命運吧,
那是使我在演出結束後,仍在思緒中不斷反芻的一項安排。
演員們如希臘時代的演出者般,頭上戴著面具,臉面覆上黑裟,以台語演出。我感受到
,這場演出在掩去了面容後,使觀眾更加注意演員的肢體和聲音,他們讓我想起了布袋戲
,一種抑揚頓挫的強烈聲調與成平面移動的身體,歷史感並沒有從這樣的演出方式流露出
來,情感則受面具與演員承受了面具的肢體所限。戲服是寬袍式的,吸收了演員的動作。
金枝的演出版本使我想起茱莉泰摩(Julie Taymor)導演史特拉汶斯基的歌劇版《伊底帕斯
王》。當演員戴上不只是面具的時候,可能就需要一些操偶的技術支援?下面是分享連結
,開頭的引言人是日本女演員白石加代子,交響樂團指揮是小澤征爾。
https://youtu.be/lTktBwimAtU (第一段)
https://youtu.be/yjR_6EBLeCU (第四段:結局的處理與金枝的演出也很類似)
故事告訴我們,在底比斯城,一位昔日的英雄逐漸走向瘋狂崩潰。使這位伊底帕斯王透
露出一抹人的情、慾,悲、怒。主要演員的臺詞使用上相當口語化,伊底帕斯王與王舅克
里昂的爭論,就像是一場我們在傳統劇場看到的宮廷大戲。歌隊的運用(敘事、吟唱)也
比劇本的篇幅少,或許可以視為金枝對本劇的文化轉譯觀點。
悲劇的詩意,在於整體的氛圍的營造和語言的使用,或者說,升華的境界。在昨晚的演
出中,我嘗試抓住,尋覓這種感覺,然而是稍稍辛苦了。
作者: Atica (吉米布蘭卡)   2016-11-15 20:51:00
哎呀,看到你再出現在板上真令人開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