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25-09-19 21:24:22近日,網友分享了在長春動植物公園被大猩猩「投喂」沙果的經歷~#shorts #china
#DynamicChina
绵绵冰吃出了大米饭的感觉
收洗好的衣服
換悠遊卡的卡套
倒垃圾 回收紙類
洗好的衣服拿去走廊晾
你大概做不了太精準的執行好啥
中人以下 不足以語上
王陽明《傳習錄》中:
不是聖人終不與語,聖人的心憂不得人人都做聖人,只是人的資質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中人以下的人,便與他說性、說命,他也不省得,也須慢慢琢磨他起來。
「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諸增上慢者,聞必不敬信」
形而下的事情 你也許還可以做點
加減啃些菜葉子 上上體適能課 去去健身房重訓 心肺訓練 放鬆啥 早點睡
喝夠水 沒事加減走走
少挖太大的坑 覺得不太對就休息
《抱朴子養生論》
無久坐,無久行,無久視,無久聽。不飢勿強食,不渴勿強飲。不飢強食則脾勞,不渴強
飲則胃脹。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勿過極,少勿至飢。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早起
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
不夠聰明就繫念
周利槃陀迦也開悟了 有那麼個可能性
十善業道經是遠離的
十念才是要記著的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般(出入息)、念身、念休息、念死」
念佛: 並非手拿念珠,口誦「阿彌陀佛」就是所謂念佛,即念念在佛的理、相、境界(即
體、相、用)。
念法: 法就是佛理,將佛所說的法,念念在心中,時時在參究,日日在行中。如思維三
十七道品的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或思念【心經】的
道理等等。
念僧: 思念聖賢僧眾,如禪宗二祖斷臂求道的決心、道濟禪師如何救世救人,甚至以文
殊菩薩、觀世音菩薩為榜樣,效法修行,均是念僧。
念戒: 戒為行為軌範,戒乃無上菩提之本,行者於二六時中,應常思念自己的身、口、
意三行是否在軌範之中。
念施: 就是在布施,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與物質的,凡我們所有的都貢獻捨出
,祇要出自真誠無條件的貢獻,才是真念施的行為,誰然捨出,要心無所戀,當下即空,
才是布施。
念天:
天為六道之一,乃人類地球之外其他世界的生命。所謂念天,從佛法的觀點,人升天必須
俱備福德善根,因此並不簡單,其他宗教如基督教、回教等所修持的是屬於念天法門。行
者學佛,千萬不可輕蔑諸天神眾。
念安般: 天台宗止觀法,即是念安般。黃教喀巴大師傳與達賴、班禪以後的止觀法門,
幾乎與天台宗同一路線。念此法必須先知道吾身由四大(地、 水、火、風)和合而成。加
上「空」大而構成肉體,再加上「識」大,便成六大,再加上「覺」構成人體完整的七大
,因此在肉體生命有了精神靈魂的作用。靜坐數息是從風大觀入手,風大在人體的作用,
是由呼吸的往來,利用出入息的作用而習定。
其餘念身、念休息、念死,作用使行者時時警醒,生命無常,好好修行,學佛貴在修證,
而修行之法不離十念法,十念法中又以安般法為各種修定法門通途之學。
簡單些 複雜的你做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