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星際爭霸戰、星際大戰:原力覺醒的眩光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6-07-09 02:50:51
自從玩攝影之後,對於照片景深外的散景特別的注意,
即便是看電影時,也不自覺得把注意力放在散景上。
電影拍攝時,為了讓寬螢幕比例16:9能壓縮到3:2的35mm上,會使用anamorphic鏡頭,
之後再透過投影機或者是數位的方式還原成16:9的比例,
所以幾乎所有的影片看到的散景都是垂直立著的橢圓
例: http://imgur.com/JzscYpZ
但很奇怪的是,J. J. Abrams的電影,像是星際爭霸戰、星際大戰:原力覺醒
例: https://youtu.be/ALHiJaSPrns
散景不但是水平方向的橢圓、而且連眩光都是水平的走向,
如果搜尋關鍵字(如JJ Abrams Lense Flare)幾乎都是揶揄JJ Abrams的文章或是影片,
並沒有解說這個現象。
到底這樣的光學效果是如何辦到的呢?
編輯:感謝網友kaiyusnow的授權,我在底下分享他電影板的文章
作者kaiyusnow (Kaiyu)
看板movie
標題[討論] 簡談變形鏡頭 - 冷知識
時間Wed Jan 6 20:51:09 2016
上回在談寬銀幕的時候,我們提過變形鏡頭 (Anamorphic lens)
今天就讓我們談談什麼是變形鏡頭,以及它有什麼作用吧!
變形鏡頭最初是為了能讓正常比例的底片拍攝寬銀幕比例而設計的。
但隨著時間的演變,電影攝影已經逐漸習慣變形鏡頭帶來的獨特風格,
成為新的一種美學。
在拍攝影片時我們會使用兩種類型的鏡頭:正常鏡頭 (Spherical lens),或變形鏡頭。
正常鏡頭會把影像直接投映在感光元件上;
而變形鏡頭會把影像的長邊壓縮(通常是縮小一半),成為一個變形的影像。
下圖是變形鏡頭壓縮及重新延展後的影像
http://goo.gl/pg88fB
在放映的時候,放映機也需要變形鏡頭把變形的影像再放回正常的比例。
又因為大多數的放映機都配置了變形鏡頭,正常規格的負片反而要轉換變形之後
才能正常投影。
變形鏡頭最初是設計用來盡量利用 35mm 底片的所有區域,不然最早期的寬銀幕
是會把上下遮掉,喪失了部份的空間。變形鏡頭除了可以多使用到垂直的解析度之外,
也減少了雜訊顆粒的大小。例如用正常鏡頭在 35mm 底片上拍攝 2.40:1 的影像時,
只會使用到 50% 的底片,但使用變形鏡頭後, 100% 的底片區域就都能使用到。
而在數位攝影上,在使用變形鏡頭通常有著不同的目的。
因為大部份的數位感光元件都有著比 35mm 底片更大的長寬比,
正常鏡頭通常就足以用來拍攝寬銀幕畫面。
若在額外使用變形鏡頭的話,通常會拍到過於大的長寬比,而需要裁切左右的畫面。
舉例, RED DRAGON 攝影機能拍攝 6144×3160 的解析度,即是 1.94:1 。
如果要拍攝 2.40:1 的寬銀幕畫面,只要將上下裁切即可,
這樣大概能利用到 81% 的像素。
但如果使用兩倍的變形鏡頭,就需要裁切左右多餘的部份,
反而只能利用到 61% 的像素。
如果使用比較冷門的 1.3 倍變形鏡頭,是可以利用到 95% 的像素,
但如此一來的效果並不十分顯著,沒有必要為了它增加製作的成本與複雜度。
攝影機大廠 Arri 有為變形鏡頭做了一支簡介影片,可以參考一下變形鏡頭帶來的效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i2SXGYmao
在數位上若使用變形鏡頭,通常是為了其他的效果。
變形鏡頭的耀光和散景,通常會是延長的橢圓形(正常鏡頭的話則是接近正圓的形狀)。
而耀光也可能會在鏡頭上形成一條直線或橫線,
橫跨整個畫面( JJ 亞伯拉罕很愛這樣的風格,網路上甚至有一堆惡搞的圖片及影片
https://goo.gl/sqos3E )
變形鏡頭也會影響到景深,
雖然理論上變形鏡頭和正常鏡頭有著一樣的景深,
但實際上在拍攝變形鏡頭的時候需要更長的焦段,
才會得到一樣的取景。
所以相較於正常鏡頭,變形鏡頭的景深更淺,因此通常也比較有電影感。
除了原生的變形鏡頭之外,
還有一種可以附加在正常鏡頭前方,
進而造成變形效果的鏡頭,
近年來因為 DSLR 拍攝影片大量流行後,
這種「濾鏡」 (adaptor) 也開始流行起來。
最後,變形鏡頭得到的影像通常不及同等的正常鏡頭銳利,
一部份是因為它額外增加了一些玻璃,
另一部份是因為鏡頭的視角變得非常大的關係。
本文同步發表於:
銀幕之外 - 電影冷知識
http://www.facebook.com/outofscreen
參考資料
http://goo.gl/wvYOmr
https://goo.gl/ljWwsw
作者: robin80829 (白雲塵)   2016-07-09 03:08:00
因鏡頭由多組鏡片組成 光通過鏡片有些微反射 最後在底片上成像
作者: ReDmango (愛戰暱稱的哪個白癡)   2016-07-09 06:04:00
你確定那些都是真的散景跟眩光嗎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6-07-09 06:17:00
他的眩光幾乎都是水平的,別人電影的眩光方向就不一定是水平,會有各種方向我也不是100%確定那是真的,但如果可以讓自己的鏡頭想出一個方法都拍出這樣的眩光也蠻特別的
作者: sugar1029   2016-07-09 08:10:00
幾乎都是用After effects這套軟體後製完成的
作者: h311013   2016-07-09 09:24:00
https://goo.gl/1gMO4K還有麥可貝的可以套
作者: kax0205 (說好的數學史呢?)   2016-07-09 10:02:00
就AE外掛OPTICAL FLARES做的
作者: m18680768 (ARC)   2016-07-09 10:03:00
炫光不都特效後製的嗎?
作者: wasitora (torasiwa)   2016-07-09 10:26:00
八卦就是這套軟體的作者就是星際爭霸戰片尾的製作者最近拍完StarWars之後推出的Saber也讓光劍特效變簡單是一個很厲害也很樂於分享技術的CG界偉人(?)
作者: ad47 (我現身了~)   2016-07-09 11:25: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i2SXGYmao 以ARRI影片為[非後期特效]基準 1.藍色水平線 2.水平橢圓眩光 3.彩虹眩光4.其他(雜光變形呼吸效應) 回頭看如果像是點光源出來的炫光會是水平的,如果是背景散景的圓圈會是垂直如果JJ電影中確定是變形鏡頭拍的確看到相反的光 應該就後期加(錯方向)上去的吧XD(btw你貼的youtube大致上都是符合以上描述 我沒找到不同的)
作者: rexvincent (雨男)   2016-07-09 12:49:00
原PO和推文中提到的眩光和AE中常用的flare其實應該要稱為smear。 有一說是因為感光元件種類不同會有不同型式,例如CCD為垂直,而CMOS是水平的於AE的optical flares裡可以借由開關/微調streak內參數來調整這項效果
作者: carl3104 (Carl)   2016-07-09 18:48:00
我怎麼覺得後者的光暈是後製加上去的 一般題材電影根本不會噴得這樣亂七八糟 至於前者提到鏡頭變形技巧有聽過不過現在很多電影都用數位拍了 應該不會用這技巧了吧?您的問題偏拍電影專業了 建議可以去電影板問
作者: ad47 (我現身了~)   2016-07-09 20:04:00
電影版印象中的確有一篇介紹變形鏡頭的,然後即便現在很多直接數位攝影機拍攝但鏡頭還是一樣那些原理不變差異不大話說看過那種形狀的鏡頭圖片或實機,對光線亂噴也就不會意外了...再補一下有興趣IMDB上有電影技術細項 很多都會標用什麼機子鏡頭拍攝的例如最新Star Trek http://goo.gl/FXIlzn鏡頭就有Zeiss Master Anamorphic,機子主要應該是ALEXA XT
作者: carl3104 (Carl)   2016-07-10 00:18:00
所以數位也有用變形鏡頭囉? 為什麼不是直接搭配適當的感光元件呢?
作者: ad47 (我現身了~)   2016-07-10 00:53:00
在下一篇一起討論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