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如何理解「生於憂患」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19-06-09 12:05:28
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許多人能夠琅琅上口的文章,以
前我讀國中的時候,課本上即有選錄此篇。但對於這一章的理解是否
準確,仍然可以再考慮。首先不應該將這說法用於功利的目的,認為
孟子主張要先辛苦努力,才能考上好學校或升官發財。孟子有「義利
之辨」,公義優先於私利,功成名就只是為了自己,和公義無必然關
連,不是孟子提倡的。
其次是「生於憂患」是否在提倡「吃苦」的價值觀,以憂患本身
為價值?這樣講恐怕也有問題。憂患或安樂本身是中性的,並不是在
憂患中就一定會奮鬥,在安樂中就一定會墮落,關鍵仍在人心怎麼想
。「生於憂患」用意在於「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良心善性是
人本有的,「曾益其所不能」不是增加愛心,而是培養、磨練愛人的
能力。困苦的環境當然需要更充沛的動力,自我成長的幅度更大,關
鍵仍在愛的力量而不在環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