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論語》札記 (20) 堯曰篇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15-03-26 20:18:45
論語20.1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
,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
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
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
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
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札記20.1《論語》以身心修養、道德實踐為核心,最終仍是希望建立
大同世界。故在書末回歸政治,列舉並總結先王的智慧,以證明孔子
的學問不外於文化道統,內聖外王通而為一。堯舜、夏商周有一脈相
傳的心法:知道政權是上天所賦予,天意又從民意中看出;故將百姓
的過錯、痛苦視為自己的責任,努力選拔賢才及建立制度,從而賞善
罰惡、濟弱扶傾。不僅讓百姓吃飽,還以喪禮、祭禮來教化百姓。「
允執其中」即在各種情境下,分寸拿捏都恰到好處,無過與不及。上
述治國之道都是以執政者的修養為根本,亦即孔子所說的寬厚、誠信
、勤勞、無私等品德。若如此則百姓無不心服,天下就能安定。
論語20.2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
,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
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
「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
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
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
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札記20.2從政固然要講求績效,但卻不免將人民當成工具,故「五美
」皆先舉出功績,再以「不」免除其弊病。廣施恩惠卻不耗費國庫,
是因為政策符合百姓的需要。勞動百姓卻不招來怨恨,是因為選在百
姓閒暇時。想做的事便是照顧百姓,故不顯得貪心。對任何人、任何
事都平等敬重,故泰然自若而不顯得傲慢。服裝儀容莊重,有威嚴卻
不凶猛。五美皆是領導者自我約束,從百姓的立場思考問題。「四惡
」表面上是雷厲風行,實則是領導者籌劃不當而讓人民承受苦果。如
不先以禮樂教化百姓,等百姓犯法才處死。不事先提醒就突擊檢查。
很慢下令卻要很快看出成效。該用在公事上的錢財卻斤斤計較。
論語20.3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
言,無以知人也。」
札記20.3「知」是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知命」即承認客觀的限制
,完全接納人生中的吉凶禍福等各種境遇,而不動搖心志。「知禮」
是良心發用在視聽言動上,分寸拿捏皆恰到好處,自我才能充分實現
。「知言」是明白一切言論皆屬有限,更能從言論察知對方心念的邪
正。環境、自我與他人組成完整的工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