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篇版友在談手沖的方法,我自己也常覺得困擾,
有些觀察也和大家討論看看
用的是濾杯Hario V60 01, Hario 白色濾紙
磨豆機是1Zpresso早期的E-pro, 豆子是蜂大咖啡的曼巴
12克, 92度水, 得200cc咖啡液
悶蒸30秒後,三段平均注水,結束時2分鐘。
早上沖完的粉層上緣是這樣,
細粉在上緣吸附在紙上,
粒徑大的顆粒則集中堆疊在下,
粉層平坦。
https://i.imgur.com/Vn3fFfs.jpg
實際觀察繞圈注水後,表層浮沫會往邊緣散去,
大體符合肋骨設計用意,水流往兩側下行。
因此有對打通通道的疑問:
之前看網上教學(ex. 某學長…)常見注水中心加強「打通通道」的說法,
打通的意思應該是讓更多的水往下走,側流較少。
我的疑問是,通道的建立和擾動粉層應該不能同時發生吧?
如果不能,應是通道週邊的中心粉層、和靠近濾杯的外圍粉層相較,
會經過更多的水的沖刷,是刻意讓咖啡粉萃取不均勻。
結束時粉層成漏斗型。
但如果不打通道,而採穩定繞圈注水&攪動粉層,
水的下行和測流併行。
這和傳統的濾布手法接近,有較多浸泡的效果,
粉的萃取也比較均勻。
所以好奇是,打通通道的手法可以適用什麼樣的狀況呢?
以前如果沖成漏斗型的粉層,喝起來的印象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