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dcbest (殺生為護生 斬業非斬人)
2025-06-26 23:59:24※ 引述《around14358 (awq)》之銘言:
: 二
: 再來第二個問題。
: 你的文中提到
: “若以信徒的行為來否定信仰本身,邏輯上會陷入「以偏概全」的謬誤。正如不能因為醫
: 生犯錯就否定整個醫學體系。”
: 我提到的基督宗教因為分裂而發生宗教戰爭,這可不是個別一兩個信徒的行為而已,那是
: 當時整個教會的事,這沒有以偏概全。
: 事實上外邦人基督宗教直到現在也是分裂的,分裂成天主教 新教各派 東正教,這種教會
: 分裂可不是個別信徒的事。
: 我提出這件事又不是在否定耶穌的教導,正好相反,我正是在指出這個自稱為基督教的教
: 會組織根本不是耶穌的教會,才會發生這種宗教分裂甚至為此自相殘殺的事。
: 畢竟耶穌在馬太七章中也說了
: 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
: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 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 耶穌就是說要以行為表現的好壞來分辨是他的信徒還是披著羊皮的狼。
: 按耶穌在馬太七章的標準當然可以分辨這個自稱為基督教的教會組織之所以會結出這樣分
: 裂相殘的壞果子是因為這是一顆壞樹,這不是耶穌的教會。
微軟Copilot對around1435本段內容
的回應如下:
這段文字提出了一個強烈的批判觀點,試圖從馬太福音第七章的經文出發,論證當代基督教的分裂與暴力歷史證明其「不是耶穌的教會」。這樣的論述在邏輯與神學上有幾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1. 將「教會分裂」視為信仰不真實的證據過於簡化
歷史上的教會分裂(如東西教會分裂、宗教改革)固然反映了人性的軟弱與制度的張力,但這些事件也常常伴隨著對信仰純正的追求與神學反思。將分裂視為「壞果子」的唯一證據,忽略了歷史與文化的複雜性,也未必符合耶穌對「果子」的定義。
2. 對馬太福音第七章的應用過於武斷
耶穌在馬太福音7:15–20中確實談到「憑著果子認出假先知」,但這段經文的重點是針對個人生命的真實與虛假,而非對整個教會制度或歷史發展的總體審判。將這段經文直接套用在整個基督教歷史上,容易產生過度延伸的解讀。
3. 忽略了教會的「有機性」與「成長性」
新約聖經中對教會的描述是「基督的身體」,這個身體在歷史中不斷被塑造、修正、甚至悔改。教會不是一個完美無瑕的組織,而是一群蒙恩的罪人在神的恩典中學習彼此相愛。將教會的歷史錯誤視為其本質敗壞,可能忽略了神在歷史中持續工作的耐心與憐憫。
4. 言論的排他性與論斷性
將整個基督教會定性為「壞樹」並非單純的神學觀點,而是一種極具排他性的論斷。這樣的語氣與耶穌在馬太福音7章前段所教導的「不要論斷人」(7:1)形成張力。耶穌的教導既強調分辨,也強調謙卑與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