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但以理七十個七-其他各種觀點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8-09-24 22:30:05
新約聖經的看法
在猶太人對但以理書的解釋中。「那行毀壞可憎的」乃是描述兩約之間猶太人在安提
阿古依比芬尼統治下所受的苦難。但在福音書中,耶穌也有用「那行毀壞可憎的」來指七
十個七(太24:15;可13:14,「使地荒涼的褻瀆」),它將成爲耶路撒冷即將毀滅的前兆,
而這毀滅在公元七十年應驗。因此,對耶穌而言,七十個七不單單指兩約之間安提阿古依
比芬尼的暴行而已,也是包含新約時期開始後的未來事件。而啓示錄也接續了「一七之半
」的象徵說法,在十一章2節指出它爲四十二個月,在這期間聖城將被踐踏,而在十三章5
節又指明,在這同一段期間獸將掌權。如果啓示錄像大多數學者所認爲的,是在耶路撒冷
陷落之後才寫成的話,那麼它已把但以理書中的這段經文,進一步地應用於尚未到來的末
時。所以新約顯然支持下列的觀點:雖然中間有些事件與七十個七的預言吻合,但它指向
歷史末了時的高潮。更廣泛地說,新約作者們皆同意,耶穌的事工顯示但以理書中所宣告
的國度已開始成就(可1:15),並且末世已經到來(林前10:11;來1:2,9:26;彼前1:5)。
初代教會的看法
根據初代教會的解釋,在記載耶路撒冷之毀滅時,但以理書九27不單指出但以理描述
猶太人在兩約之間的安提阿古依比芬尼統治下所受的苦難,但以理也敘述了羅馬政府的景
況,以及他們將使耶路撒冷成爲荒凉。這觀點被納入初代教會的聖經註釋中。直到第二世
紀末,基督教的學者們又開始另一種看法:七十個七在基督再來時終止。在細節上,他們
的觀點存有許多的歧異;一七之半多被解爲猶太人祭祀之結束或是基督的受死,剩下的一
七之半則通常被模糊地解爲與敵基督的時期有關。耶柔米把「受膏君」(9:25)翻譯爲「彌
賽亞君王」。這彌賽亞的解釋仍舊爲多數人所接受。
以色列復國後的看法
許多人認為六十九個七跟最後的一七之間是教會時代,而我們現今的世代便應屬於這
裂縫時期。時代論的支持者認爲這就是「教會時代」,這時代「插入」在耶穌降生和羅馬
帝國再次興起之間,當羅馬復興時,它的王將是敵基督。據此看法,但以理書9:24乃未來
的藍圖,而非基督事工的綱要。這種觀點涵蓋了重建聖殿和猶太人恢復敬拜,故而以色列
於一九四八年正式建國,便被視爲是最後一個七的事件之始。耶穌反對將聖殿看得過於重
要,取而代之的是以祂自己爲中心的殿。「祂將聖殿的活動從耶路撒冷轉移到另一個實體
。這實體便是耶穌祂自己一一彌賽亞,和跟隨祂的那群人。藉著祂的死和復活,人和神得
以重新相交;結果耶穌自己便取代了聖殿」。正如希伯來書所清楚表明的一樣,基督的死
完成了以往獻祭所預表的一切,並且除了這條祂爲猶太人和外邦人所開的道路之外,別無
拯救。神的國度在世界各地擴展成長,在神的計畫中是很重要的部分,這可從但以理書
2:44和耶穌的教導得知,所以猶太人重建聖殿未必是神的心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