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小團圓值得花時間去讀嗎??

作者: butterbeer (butterbeer)   2010-05-17 23:47:21
《小團圓》的妙處在於書中所有情緒和感受幾乎都不會只出現一次,
許多的場景在當下看時體會到的是表面的含意,
但等到翻過幾十頁之後才會領悟到其中的深意。
而整部書的對比與架構就在張愛玲穿插藏閃的筆法中成形。
比如邵之雍暗批九莉:「良心壞,寫的東西也會變壞的」,
對照後面的「她(九莉)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賞了。是他從鄉下來的長信中開始覺察
的一種怪腔…」,
流露出一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戲謔。
還有書中九莉屢次面臨的「選擇」,
喜歡二嬸還是三姑?喜歡純姊姊還是蘊姊姊?喜歡金幣還是洋錢?
那怕是別人隨口一問,都讓她苦思良久,考慮主客觀條件之後才謹慎作答。
但當她問邵之雍要小康還是要她時,
邵之雍卻以:「好好的牙齒為什麼要拔掉?要選擇就是不好…」
這樣的一句遁詞回避了如此重要的選擇題。
透過不同場景的堆疊,層層遞進,最終展開在讀者眼前的是兩人迥異的價值觀。
以及不只一次出現的「洞窟」的隱喻,
根據精神分析學說對文藝作品的分析,洞窟其實是女性子宮母體的象徵,
然而由於童年時期母親的缺席,使得童年的記憶取而代之。
洞窟象徵著童年那一段悠長安穩的時光,
如215頁提到九莉童年時期看她父親與當時相好的妓女愛老三
「在那洞窟似的大房間裏追逐著」,
每當遇到困境時她就會躲回童年的記憶裡,
「似乎無論出了什麼事,她只要一個人過一陣子就好了。
這是來自童年深處的一種渾,也是一種定力」(129頁)
這種情結一直持續到到九莉成年後,當之雍問她喜歡什麼樣的房子時,
她腦中浮現的也是「深紫的洞窟」(176頁)
以及她和之雍最後一次相見時,察覺到兩人的感情已經「燈盡油乾」,
她也是往「雪洞一樣清冷」(306頁)的被窩裡一鑽,「很快就睡著了」
對九莉而言,童年是「沒有生老病死的那一段沈酣的歲月」(223頁)
這是她安身立命的精神歸屬。
這或許也是她不厭其煩從事童年書寫的原因。
作者: nakaii (nakaii)   2010-05-23 14:57:00
講得很好啊!是張愛玲的知音!
作者: LawrenceS (Lawrence)   2010-05-26 23:23:00
講得很好!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