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觀點] 莫哲暐:教宗的中國夢,教廷的道德危機

作者: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6-07-22 22:19:11
※ [本文轉錄自 IA 看板 #1NaXu197 ]
作者: AsamiImai (今井麻美) 看板: IA
標題: [觀點] 莫哲暐:教宗的中國夢,教廷的道德危機
時間: Fri Jul 22 21:22:04 2016
莫哲暐:教宗的中國夢,教廷的道德危機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722-opinion-mokchitwai-pope/
本年6月初,教宗方濟各委任韓大輝總主教(教廷萬民福音部秘書長)兼任關島阿加納總
教區的宗座署理,該教區的總主教涉嫌性侵案正接受調查。這次任命看似平常,但香港教
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卻在任命後發表博文,謂:「雜音被充軍了,現在大家同唱一支歌
了,多麼好呀!」
原因為何?其實此任命掀出了當下中梵談判的格局。韓總主教是教廷內唯一對中國強硬的
高層,反對中梵現時建交,而且與台灣關係良好。教宗將其暫調關島,表示中梵談判可能
已進入最後階段。
方濟各自上任以來,多次表示希望到訪中國,且願與中方建立良好關係。本年一月底,他
接受《亞洲時報》獨家專訪,盛讚中國為「偉大的國家……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其多次
強調社會正義,又抨擊各國政府貪污腐敗,卻對中國情有獨鍾,出動「叩頭外交」(
kowtow diplomacy,語出羅耀拉瑪麗蒙特大學學者 Tom Plate),向這個經常打壓人民、
侵犯人權的政權伸出橄欖枝。教宗態度看似奇怪,但只要我們理解方濟各的出身,以及過
往教廷的外交策略,就能略知一二。
方濟各的中國夢與「叩頭外交」
方濟各是歷史上首位出身於耶穌會的教宗,而耶穌會與大中華地區淵源深厚。明神宗(萬
曆)時,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抵達中國。為向士人官員示好,他穿上儒
生服裝,學習中文,研究中華文化,希望天主教能落地生根。其後的耶穌會傳教士,多秉
持此融入的傳教原則。直到清初,道明會士因反對耶穌會士容許信徒祭祖而向教廷告狀。
教廷頒令禁止信徒祭祖,清廷反擊,康熙和雍正相繼下令禁教,史稱「禮儀之爭」。
此歷史事件一直令耶穌會耿耿於懷,認為因文化誤解,錯過了能令教會植根中國的機會。
方濟各是利瑪竇的追隨者,多次論及中國時也會提及此傳教士。他可能認為,當今中國不
容許教會自由活動,乃因文化誤解,以及清末以來的排外情緒。因此他認為教會應與中國
政府「交談」,以化解矛盾。
雖然方濟各多番強調公義,但他關注的往往是經濟公義,而非政治及公民權利。他非常關
心貧窮和貧富不均的問題,卻少有論及民主、人權、自由等議題。例如 2015 年方濟各牽
線,促成古巴與美國建交。其後他訪問古巴,對古共踐踏人權不置一言。不少異見人士非
常失望,批評教會與政府勾結。此外,方濟各會為被迫害的中東基督徒大聲疾呼,但對於
浙江省(特別是溫州)政府不斷強拆十字架、毆打教徒,他至今未曾抗議。
至於所謂的「叩頭外交」,在歷史上已非首次。
冷戰時期,東歐各共產政權打壓各自國內的天主教會。1963年,教宗保祿六世上任後,決
定推進若望二十三世的「東方政策」(Ostpolitik),旗手為外交官 Agostino
Casaroli 總主教。二人認為冷戰格局短期內難有改變,故應盡量保住鐵幕後各國教會元
氣。教廷於是向東歐各共產政權示好,避免批評他們對人權自由的打壓,並願意共同商議
主教人選,好使主教獲政權認可。
例如,匈牙利總主教敏真諦樞機(József Mindszenty)是該國的抗共英雄,1956年起便
因迫害而藏身美國駐匈牙利大使館,繼續作為人民精神支柱。但教廷為討好匈共,於1971
年下令樞機離國流亡,並褫奪其總主教的職位。
方濟各上任後,隨即委任帕羅林(Pietro Parolin)為羅馬教廷國務院國務卿。帕羅林本
來是教廷駐委內瑞拉大使,但他更早曾任教廷副國務卿,也曾是教廷與中方談判的首要外
交官。路透社報導,帕羅林在2009年一度要與中方達成協議,但教廷最終認為協議不當破
局,帕調往委國。時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其後對華態度強硬:2010年譴責中方非法選任郭金
才神父為承德教區主教;2011年,中方再度非法祝聖黃炳章神父為汕頭教區主教,本篤將
其逐出教會(絕罰)。中梵關係僵持。
方濟各剛上任便把帕羅林調回梵蒂岡,出掌國務院,後來擢升為樞機,明顯要改善與中方
的關係。而帕羅林是 Casaroli 徒弟,表明要繼承其外交原則,因此當下的「叩頭外交」
,可謂「東方政策2.0」。
中梵談判新進展
自1949年中共建政、國府遷台以來,教廷一直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中共禁止「外國勢力
」干預內政,成立天主教愛國教會,實行自選自聖。某些神職人員和信徒拒絕承認愛國會
,堅持效忠羅馬。外界一般分別稱兩群體為「地上教會」和「地下教會」。
過往中梵關係時緩時僵,但這幾個月來,中梵談判似乎大有進展。路透社引述消息謂,
2015年9月26日,教宗訪問美國,準備自紐約甘迺迪機場飛往費城,而習近平則同日抵達
紐約,梵方官員曾嘗試推動二人在機場會面。雖然會面最終不成,但到了10月,梵方便派
出六人使節團訪問北京,本年1月再度會面。到了4月,雙方同意成立工作小組。
雙方談判的最大障礙,一直都是主教任命和非法主教的問題。按照教會法典,只有教宗有
權任命主教,但中共卻視任命為「內政」,不容「外國勢力」說三道四。曾有傳梵方嘗試
以「越南模式」為範本解決任命問題。「越南模式」即梵方提交人選予越共從中挑選,最
後由教宗任命。但綜合各方報導,中梵協議可能是由中共提交主教候選人名單,繼而由教
宗任命。假若教宗否決任命,需向中方解釋。
然而,《亞洲新聞社》社長貝納德神父(Bernardo Cervellera)推測,即使教宗最後拒
絕任命,中方也不會退讓。大陸現時有八名非法主教,路透社謂方濟各為達成協議,有可
能在今個夏天宣布特赦八人。上年便有報導稱在方濟各訪美時,有起碼兩名非法主教在美
國尋求修好,包括非法中國主教團團長馬英林。然而八人中有二人涉嫌有私生子及女友,
更盛傳其中一人曾迫女友墮胎,教廷難以為特赦他們找下台階。
方濟各推動中梵急速建交,有一群人則大力造勢。當中包括以帕羅林為首的教廷外交官、
某些自詡為「中國通」的意大利記者和媒體,還有某些中國神職人員。例如意大利報章
La Stampa 旗下的 Vatican Insider(VI),其專欄作者 Gianni Valente 是方濟各密
友,經常撰文頌揚中梵談判。代表《亞洲時報》獨家專訪方濟各的意大利學者郗仕(
Francesco Sisci)也是其一。他現居北京,與中方官員關係非常良好。魯汶天主教大學
的韓德力神父(Jeroom Heyndrickx)也多年來在輿論上推動中梵交好,曾批評反對建交
的人在推動「鬥爭」,矛頭直指陳日君樞機。近來,甚至連大陸一些自稱「地下」的主教
也加入造勢,營造出「地下教會」也支持中梵談判的局面。
匈牙利、越南前車可鑑
中梵假若達成主教任命協議,當真如這些造勢者所言,前途一片光明?我們或許能從歷史
中得到教訓。
上文提及保祿六世嘗試以「東方政策」換取教會在鐵幕下的生存空間。以匈牙利為例,教
會確實因此可以公開舉行彌撒,卻造成了嚴重道德危機(moral crisis)。信徒被匈共迫
害,反而更加團結,對信仰忠誠。當教廷親自打擊敏真諦樞機,看在信徒眼內,可謂最嚴
厲的背叛。教會失去信徒的信心,就如失去靈魂。美國保守派天主教學者 George
Weigel 更指出,教廷與匈共「和好」後,該國主教團基本上被匈共控制,匈共甚至借教
會機構滲透教廷。
中共比當年的匈共強大而穩定,教廷假若認為達成協議後便能好好傳教,是錯判形勢。在
越南,教廷與越共在主教任命問題早已達成協議,然而近年越共對教會的打壓越來越嚴重
,例如強行收回教會土地、毆打信徒和神父等等。教廷想以「越南模式」為本解決中國問
題,但「越南模式」反而走向「中國模式」。
習近平自當政起,全力壓制公民自由,收緊非政府組織的活動空間,教會又豈會例外?本
年4月,習出席全國宗教會議,表明處理宗教關係時「必須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鞏固
黨的執政地位、強化黨的執政基礎這個根本」,並且要「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下,
同宗教界結成統一戰線」。可見他並無打算容許天主教會逍遙「黨」外。
支持中梵建交者相信達成協議,能使「地上」與「地下」教會修好合一。然而事情難以如
此順遂。儘管某些「中國通」及「地下」主教不斷為談判塗脂抹粉,仍無法蓋過不少信徒
的不滿與焦慮。例如在大陸網站「天主教在線」,經常有網民批評教廷向中共示好是背叛
、投共,更有不少言論批評非法主教及「中國通」的言行。假若達成協議,感到被背叛的
信徒不會承認被特赦的非法主教,甚至會惹來強烈反彈。
香港難獨善其身
中梵大局,亦緊繫香港。2014年,香港因政改問題鬧得沸沸騰騰。八月初,香港教區曾召
開記者會講述政改問題,原定由候任輔理主教楊鳴章主持。然而楊突然缺席,改由社會傳
播處主任馮一鳴代替,而且只是在記者會上重申早已發表過的教區聲明。馮表示楊缺席,
皆因要與教廷駐港代辦處理晉升事宜。然而一個月後,《蘋果日報》頭版報導,北京以建
交「利誘」教廷向香港教區施壓,停止支持民主運動。而楊當日缺席記者會,乃因教廷命
令。
香港教會多年來推動民主運動,但在香港爭取民主,難免會與中共對立,自然窒礙中梵談
判。陳日君樞機當教區主教時,投身民主運動,多番批評香港及中共政府。然而其言行確
實令其及教區與中方關係惡劣。某些平時能到大陸教書、服務的香港神職人員,也被趕走
或禁入境。
香港教區或許不會直接影響教廷的外交政策,但絕對會影響北京對天主教會的理解與態度
。現任主教湯漢樞機上任時已一改前朝作風,在民主議題上多次噤聲,與港府及大陸保持
關係良好。湯樞機曾讚揚大陸宗教自由有所改善,亦表示支持教廷現時的交談策略。本人
也曾聽說,近日有教區高層曾向教會內一些社運人士表示,他等參與行動時要知道投鼠忌
器,顧全中梵大局。
假若中梵雙方真的達成協議,會如何影響香港?香港教區無可避免要與大陸教會增強「交
流」,趨向同化。不要忘記,當年在匈牙利,主教團被匈共控制,匈共甚至滲透梵蒂岡。
中共要藉此機會派親政府的神職人員滲透香港,可謂易如反掌。一國一制、洗腦贏心,可
能由教會做起。這聽起來或許像陰謀論,但前車可鑑。
更嚴重者,乃對香港民主及社會運動的影響。正如上述,教區為了促進中梵談判而避免批
評中共及港府。即使協議達成後,幾可肯定教區仍會為維持友好關係,繼續少批評多讚揚
。另,香港教會人士及團體(如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能否繼續參與民主運動,獲得同
路人尊重,實在成疑。
路透社報導現時中梵談判的工作小組,乃以當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之模式為範本。當
年前途問題與自己息息相關,香港人卻無從參與;今日的中梵談判同樣影響香港,然而香
港教徒也只能坐看雙方決定一切。
馬達欽主教的預言書
本年6月中,被軟禁數年的上海教區輔理主教馬達欽發表「悔過書」,震動大陸教會。
2012年5月,馬達欽得到教廷認可獲擢升為輔理主教,中方卻認可其為助理主教。在祝聖
禮上,馬公開與愛國會決裂。其在祝聖禮後遭中共軟禁至今。然而在「悔過書」中,馬表
示:「有一段時期,我也曾經受到外界的蠱惑,對愛國會做出了錯誤的言行…… 愛國會
並不是境外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我相信現在上海大多數的司鐸、教友們都認同愛國會、信
任愛國會。」
「悔過書」一出,大陸教會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馬主教為教區着想而「悔過」,無可厚非
;有人指斥馬是投誠,背棄信仰;有人懷疑他是受壓被迫「罪己」;甚至有懷疑文章根本
不是出自馬手筆。最令人難以釋懷的傳聞,乃有謂馬是受教廷的指令(或默許)而「悔過
」的。教廷發言人聲明,稱「任何有關假定聖座在此事上的角色猜測是不合適的。」如此
模棱兩可,令信徒更混亂。
中梵關係之所以複雜,皆因教廷不單是主權國家,更是道德體(moral entity)。中梵談
判不是單純博弈,更涉及道德原則和宗教信仰。縱使主事的教廷官員可能以純外交立場處
理問題,但在地信徒,卻不會簡單跟隨教會高層的主旋律起舞。
急於求成,結果會如何?馬達欽主教「悔過書」就如預言書一樣告訴了我們:背叛、混亂
、失望、不甘。這將是道德災難,而且難以補救。
(莫哲暐,自由撰稿人)
作者: nanjing00 (我是==宗神 明)   2016-07-23 03:36:00
萬軍之耶和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