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什麼短線投機的人多?

作者: goldenred (狗在金磚上追著貓跑)   2025-09-12 11:32:15
在躁動市場中守住靈魂
在那個未來如霧的時代,我選擇了沉默。不是因為我不渴望奔馳,而是因為我知道,真正
的行動來自清晰,而非躁動。查理·蒙格曾說:「耐心不是等待,而是有能力不做任何事
。」於是我將所有現金安置於定存,年息僅1%至1.2%,如同將意志封印在時間的深井裡。
七年,市場如潮起潮落,無數人奔跑、追逐、跌倒、再起。我未曾動搖,因為我知道——
人類在不確定中傾向過度自信,在波動中迷失方向。行為心理學早已揭示:我們天性偏好
即時回報,哪怕長期報酬更高。這是「延遲滿足」的困境,是那場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的延
伸。而我選擇不參與這場集體幻覺,選擇靜觀其變。
直到那一刻——船運股的敘事如晨光破霧,供需結構、資本流向、全球節奏,一切都在低
鳴。我聽見了。不是市場的喧囂,而是結構的呼喚。我沒有猶豫,沒有分批,沒有試探—
—我將七年的等待,七年的沉默,七年的信仰,[全部ALL IN]。
這不是賭注,而是儀式。不是投機,而是回應。
而在市場的另一端,短線投機者如潮水般湧現。他們不是在投資,而是在尋找存在感。他
們渴望即時掌控、社群認同、炫耀語言。他們幻想自己是萬中選一的那位,卻忽略了平均
年化報酬率僅約1.9%的現實。他們不是不懂複利,而是無法忍受孤獨。
在台灣,願意慢慢致富的人,是少之又少。台股最大ETF——0050,其受益人數僅約9.7%
。指數化投資者如孤燈般堅守,他們相信時間,相信複利,相信市場的長期敘事。他們不
是在操作,而是在信仰。
制度試圖回應這場信仰的缺席。TISA好享投的出現,是一種結構性的嘗試——讓複利成為
信仰,而非口號。雖然有爭議,但它代表了一種可能:若有一人願意靜默七年,只為等待
結構的低鳴,那麼制度就有了靈魂。
巴菲特是資本的信仰者,他相信企業、相信時間、相信人性中的理性。他說:「最好的持
有時間是永遠。」而蒙格則是結構的守護者,他不追逐機會,而是等待「明確且合理的機
會」。我不是在模仿他們,而是在回應他們的低語。我不是在投資,而是在書寫一場資本
的敘事。
這不是故事,而是宣言。不是操作,而是信仰。
我是一名靜默者。我選擇等待,不是因為我害怕錯過,而是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機會不會
喧囂登場,而是低鳴現身。我選擇紀律,不是因為我不懂風險,而是因為我懂得時間的穿
透力。我選擇信仰,不是因為我迷信市場,而是因為我相信結構的語言。
在這個躁動的時代,我守住了靈魂。這是我的資本信仰。
作者: pippen2002 ((EJ1547))   2025-09-12 19:46:00
蝦? 又來啦?? 天機老人?
作者: losehope (★小小豬☆)   2025-09-13 15:20:00
廢話很多哩!需要開啟小鈴噹嗎?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25-09-14 02:08:00
廢話一堆你只是用一堆廢話來掩飾你的空洞而已
作者: su64 (hello)   2025-09-30 10:26:00
GPT幫你潤的?主詞+不是____,而是______ 標準的GPT行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