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國會126期】台灣社會面臨少子化危機

作者: ccwtw (監督國會亮起來)   2011-06-13 14:14:16
【監督國會126期】台灣社會面臨少子化危機
文:周子渝
解決少子化 勿陷入重生輕育的迷思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台灣總生育率下探至0.91。經建會推估,台灣人口負成
長可能提前於2023年發生。雖然政府喊出許多「增產」口號,提供育兒津貼等諸多生育獎
勵,新生兒數目仍年年銳減,使得台灣少子化速度位居全球之冠,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
面對台灣總生育率跌破1,政府早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但馬英九總統將少子化列為
國安層級的重大議題,政府更推出百萬獎金口號徵文、鼓勵公務員結婚、五歲幼兒入學免
學費等系列措施,各縣市也各自推出補助措施,期能帶動民眾生育率。然而各項政策推動
至今,在野黨和民間團體對政府的生育津貼政策開始產生質疑,更逐漸出現「政府重生輕
育」的批評之聲。民眾要求全薪育嬰假和彈性工時的呼聲逐漸升高。
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才是重點
根據《親子天下》雜誌調查,九成父母不會因生育津貼而多生。民進黨也在母親節前夕公
佈一份名為《台灣母職議題民意調查》的民調。其結果顯示婦女重視托育服務勝於生育津
貼。民調顯示,有高達87.3%的女性目前不想生小孩,僅有12.1%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生。被
問到「政府應如何做才會提高生育意願?」時,在可複選的狀況下,被認為最能提高生育
意願的政策依序為「平價優良的托兒服務」、「教育補助」和 「彈性工時」。
民進黨婦女部副主任蔣月琴表示,80.5%的受訪者認為,生育對工作的最大影響是「無法
全心投入工作」,顯示現代女性對自我實現有很大的需求,也同時擔心生育會影響考績升
遷、調職、甚至被炒魷魚。因此,要提高女性生育的意願,必須同時平衡工作與家庭,光
靠生育津貼與補助難有功效。北歐國家發現女性生育率與就業率呈正相關證實了這點。
台灣社區照顧協會理事長劉毓秀也表示,民調結果顯示發放津貼真的沒用,民眾真正需要
的是「平價優良的托兒服務」。我國100學年度將推動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但家長
少掉註冊費還是要交很多錢。因此,教育補助無法有效促進生育,唯有「政府扛起托育責
任」才能真正帶動生育率。
《兒照法》版本多 爭論也不休
由於台灣欠缺完善托兒制度,不但許多年輕夫妻生了孩子就丟給父母帶,更多人則是連生
都不敢生。但攸關托兒制度整合的《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至今還躺在立法院,遲遲無法
完成立法。
兒童教育及照顧法學界聯盟理事長邱志鵬說,《兒照法》明訂廣設托嬰和幼托中心,並有
國小兒童的課後照顧中心,未來政府補助幼兒津貼、教育券,也都可依此基礎進行發放,
但全案送進立法院多年都沒下文。
《兒照法》至今仍無法順利完成立法的原因,在於整個法案過於龐大,整合了0到12歲的
兒童教育及照顧制度,造成各界意見分歧。目前除了行政院版外,尚有吳育昇、吳清池、
王進士、陳節如、黃淑英、林正二以及趙麗雲,共七位委員的版本。民間對各法條也爭論
不休,不但每次公聽會都引起爭吵,2007年甚至引爆幼教萬人大遊行。
托育服務是迫切的需要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5歲幼兒就讀公立幼稚園免學費的政策將在八月實施,幼托整合問
題迫切,因此,應該先研訂2歲到6歲的相關法案,將爭議比較多的0到2歲和6到12歲相關
法案暫時擱置,希望在這個會期內完成立法。《兒照法》提案人之一的民進黨立委黃淑英
對此不表認同。黃委員表示,在立法院已經躺了十幾年的《兒照法》,原本就要排入立院
教育委員會審議,但是教育部卻無法處理來自業者的壓力,將原本0到12歲的托育規劃,
縮減成2到6歲,這種「斷頭去尾」的做法,會讓少子化的「國安危機」無法解除。
黃淑英委員和婦女團體今年母親節再度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盡速打造平價優質的托育環
境,讓婦女擁有更友善的生育環境。除此之外,她也表示將提案建立生育風險補償基金,
讓因為生產而受到傷害的婦女得到補償,同時希望在國民年金中列入婦女生育給付的國民
年金法修正草案,能儘速在立法院通過。
儘管個別立委和行政院提的版本各有不同,台灣需要更完善的托育服務是迫切的事實。除
希望立法院盡速審議相關法規外,也期盼政府能夠在釋出利多的同時,更謹慎評估民眾的
需求,制定全民受惠的政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