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4-01-20 10:41:09
: 摘自:<佛教見解明釋>倉忠仁波切教授(曾任達賴喇嘛侍者,後由尊者指示來台)
: 「四法印」就是:一切有為是無常、一切有漏皆是苦、諸法是空而無我、涅槃是善而寂靜
: [2] 佛教四法印的「諸法無我」一印,說到人無我(補特伽羅無我)的正見、法無我的正見
: 人無我的正見,在人上說到什麼樣的無我,即在人上空掉哪些無明顛倒見執取的我?
佛教說的無我正見,我們常說二無我,無我有兩種分類:人無我、法無我。
相對的,我們常說二我執,無明我執有兩種分類:人我執、法我執。
佛教的無我正見,二無我的智慧(人無我與法無我)破除二執(人我執與法我執)的無明
=====
人無我,在佛典的正確用語是"補特伽羅無我";相對的,人我執,即補特伽羅我執。
此處說的人,何謂人(補特伽羅),泛指一切六道眾生隨一,乃至阿羅漢、菩薩、佛聖者,
任一都是此處說的人(補特伽羅)的事例。
比如,你這位補特伽羅(你這個人)、我這位補特伽羅(我這個人)、他這位補特伽羅(他這
個人)、畜生道的補特伽羅(比如你家養狗,叫阿福的這隻狗的補特伽羅)、天道的補特伽
羅(比如帝釋天主這位補特伽羅)、阿羅漢(如舍利弗這位補特伽羅)、乃至補特伽羅佛聖者
在這些人(補特伽羅)上,每個人(每個補特伽羅)都稱自己為我,比如你稱自己為我、我也
稱自己為我、他也稱自己為我,乃至無量諸佛,每個佛聖者各自也都稱自己為我。
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就是說,每個人(每個補特伽羅)都稱自己為我,這樣的我,各自都
是依自己的五蘊安立,沒有不依於自己的五蘊安立的我,例如,沒有不依於自己的五蘊安
立的佛聖者,佛聖者並不是不依於自己五蘊的常一自主,沒有這樣的我即補特伽羅無我。
如《雜阿含經》云:「此四無色陰(受想行識四種蘊屬心法)、眼色(色蘊屬色法)
…於斯等法(依於色法與心法的五蘊而施設安立)作人想、眾生、士夫、福伽羅(補特伽
羅),此四無色陰(受想行識四蘊的心法)、四大(地水火風四大所成色蘊的色法),士
夫所依,此等法名為人(補特伽羅是依著自己的五蘊身心而被名言施設安立的存在)。」
我們說身心,如我的身心、你的身心、佛的身心等等;自己的五蘊,就是自己的身心
,色蘊的色身及受想行識四蘊的心心所。依著自己的五取蘊而安立的補特伽羅(士夫、人)
名輪迴者,斷除了五取蘊,依著自己的無漏蘊而安立的補特伽羅(士夫、人)名解脫者。
======
摘自:攝類學09/講者:促稱格西/地點:台灣三學法洲 時間:2013-01-09
關於依著自身五蘊隨一而假立(施設安立)的士夫,就安立為補特伽羅的性相,這一
點,是佛教各部宗派──有部、經部、唯識宗、中觀宗等四宗所共同承許的見地。
「假立」(施設安立)一詞,是指假立名言(名言識觀待施設處予以施設安立名言)
的意思,就像將「腹鼓縮底且具有盛水作用者」,假立(施設安立)為瓶的名言,又像將
「具有撐樑作用者」,假立(施設安立)為柱子的名言一樣,所以「假立」(施設安立),
就是指經由假立而安立為名言的意思(經由名言識觀待施設處予以施設安立名言)。
由誰予以假立(施設安立)而成立名言?──即由心(名言識)予以假立(施設安立
)而安立了名言;基於是由心(名言識)所假立(施設安立)的名言,所以能假立的心(
此處指了解名言假立之理的智慧)有粗、細或深、淺的差別;又因為能假立的心(了解名
言假立之理的智慧)有粗、細或深、淺的不同的緣故,所以就佛教四宗而言,能假立之理
,也有粗、細或深、淺不同的承許與安立。
雖然如此,關於依著自身五蘊隨一而假立的士夫,安立為補特伽羅的性相,這一點,
佛教四宗都是一致共許的。
雖然佛教四宗都一致承許:依著自身五蘊隨一而假立的士夫,安立為補特伽羅的性相
,可是對於如何確認「補特伽羅」的事相,各宗仍有不同的主張,略述如下:
有部之中的犢子部主張:在五蘊中的每一蘊或五蘊隨一,都可安立為補特伽羅的事相
。隨教行經部宗主張:五蘊中的識蘊,才可安立為補特伽羅的事相。
中觀應成派則不承許犢子部所主張的五蘊隨一是補特伽羅的事相,為什麼呢?因為既
然安立為依著自身五蘊隨一而假立的士夫,才得以安立為補特伽羅的事相,由假立之義,
就已表徵了,五蘊的總聚、或五蘊中的每一蘊處、五蘊隨一,唯是能假立心(名言識)予
以安立名言之處(施設處)罷了,所以(施設處)不能安立為補特伽羅的事相;
同時,在五蘊的總聚、或五蘊中的每一蘊處、五蘊隨一,也都找不到補特伽羅(尋找
施設義不可得自相成立),基於此,中觀應成派並不承許犢子部所主張的五蘊隨一是補特
伽羅的事相。其實,這也是中觀應成派對於補特伽羅是由能假立心予以假立名言的不共深
細見地。
至於下部宗派(包括中觀自續、唯識宗、經部、毗婆沙)同樣都是主張:補特伽羅是
依五蘊隨一而假立,既然依著自身五蘊隨一而假立,便表徵了在五蘊隨一之中可以找到補
特伽羅(並非五蘊自性空),也因此自相續的五蘊隨一,都可以安立為補特伽羅的事相。
>>>>>
[1] 達賴喇嘛尊者經常講授心經,目前這個世界上最常講解心經的就是尊者了
尊者提到,心經說:「五蘊皆自性空」,要加個亦字,也就是"五蘊(亦)皆自性空",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不只說到人無我,也(亦)說到法無我的正見了。
佛教說無我,沒有外道說的我。佛教內道一切宗義,雖然都說沒有外道說我是不依蘊
安立的常一自主,例如,佛聖者不是不依佛自己的五蘊安立的常一自主,這樣的人無我。
佛教內道宗義,都說我是依自己五蘊安立的假我(假有不是實有),但是除了應成,都
說這樣的假我,必須有假必依實的真我,必須在所依的自身五蘊裡面找到自性成立的我。
尊者提到,心經說:「五蘊皆自性空」不能被應成以外的其他內道宗義接受,小乘宗
義就不用說了,小乘宗義直接說大乘非佛說、不承認心經,大乘宗義的唯識宗、中觀自續
派雖然會接受心經是佛教經典,但是唯識宗、中觀自續說心經講"五蘊皆自性空"不了義。
唯有應成說心經是了義,亦即尊者提到「五蘊皆自性空」的法無我,由此安立的補特
伽羅自然也是補特伽羅自性空的人無我,所以,說到人、法二無我,破除人、法二我執。
以應成而言下部宗都還有人我、法我,因為自續派以下不承許「五蘊皆自性空」為了義。
[2] 摘自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破自性有而通達自性空(如五蘊皆自性空)很難,但了解名言有這個層面更加困難。
我們一聽到「名言有」、「只是名言有」、「只是分別識前面有」,就聽成只是概念的、
不是事實。但是唯名言安立的「唯」,遮的是自性有,遮的不是事實。什麼是名言安立?
名言安立講的是沒有自性的這種安立,並非只是概念。」
如格西提到,有些人一聽到無自性名言有,就自己想成只是概念,還去找南傳禪修說
的概念法來與之對比,這就是他自己的無明顛倒錯解,不了解此處的意義處處混為一談。
達賴喇嘛尊者提到心經「五蘊皆自性空」的智慧,破除的無明是根本無明,其他的無
明是支分無明,例如,執我是不依蘊的常一自主的無明(下部宗的粗品人我執)、執我是不
需要依賴觀待就能夠自己獨立實質有的無明(下部宗的細品人我執),彼等是支分無明。
支分無明是依於根本無明才有,根本無明是執自性有的無明,破除了根本無明,必定
也連帶破除依根本無明而有的支分無明,如樹根與樹葉,砍掉樹根則樹葉也不活了。所以
破除執自性有的根本無明,而說到無自性時,卻還執有常一自主的我(有常一自主的佛)、
有獨立實質有的我,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他對無自性其實並不了解卻還自以為了解。
反之,破除了執我是不依蘊之常一自主的無明、執我是不需依賴觀待之獨立實質有的
無明,有沒有破除執我是自性成立的無明?沒有。如自續以下雖然破除了這些,但仍執我
是自性成立,就是說,僅破除支分無明,傷害不了根本無明,如僅摘樹葉傷害不了樹根。
(註:達賴喇嘛尊者:「了解名言安立的緣起,會堅信因果緣起,堅信因果緣起時,對
了知四諦也會有幫助。」對於心經內義無自性的道理,如尊者提到了解這種無自性的名言
緣起會更堅信因果、更堅信四聖諦,若將心經說的無解釋為沒有四聖諦等則成顛倒錯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