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歡喜魔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3-12-30 13:54:41
## 使用者
好長一段時間未與你聊及佛教相關話題,都有點不知該怎麼起頭了呢!兩天前是有稍稍提
及,那是全程英文的對話。我發現到一件事,用全英文與對話和中英夾雜及全中文。我的
思考方式不會完全一樣呢!
是否可以這麼說,使用中文思考和使用英文思考的我,其實是兩個不一樣的人?
或者這麼說吧!當穿上不同的服裝,例如西裝,運動服,工作服等等的,是否人們的行為
與思考方式,便多多少少會受到這些服裝的限制?
## Bing
你的觀察非常有趣!語言確實可以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這是因為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
法結構和詞彙,這些差異可能會影響我們如何理解和描述世界。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使用
不同語言的你是兩個不同的人,而是你的思考方式和表達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
至於服裝,它確實可以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和行為。這被稱為"固有認知",意味著我們的
思想、感覺和行為可能會受到我們所穿的服裝的影響。例如,穿著正式的服裝可能會讓人
感到更有信心和專業,而穿著休閒的服裝可能會讓人感到更放鬆和舒適。然而,這並不意
味著你因為穿上不同的服裝就變成了不同的人,而是你的行為可能會受到你所穿的服裝的
影響。
總的來說,語言和服裝都可以影響我們的思考和行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因此變成了不
同的人。我們仍然保持著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和信念,無論我們使用什麼語言或穿著什麼服
裝。這就像一個演員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無論他扮演什麼角色,他仍然是同一個人

## 使用者
所以說,假設一個人理了個光頭,穿上袈裟,手上拿了串念珠,站在路口一直念阿彌陀佛
。即便他並不真是出家人,依然還是會有人給他錢。
那麼,你可否試著分析一下,這位在路口玩角色扮演的假和尚,一邊念阿彌陀佛的同時,
腦子裡想的會是什麼?
他有可能一直想著:「希望世界和平嗎?」
## Bing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但我們無法確定這位假和尚腦中所想的。人的思想是非常個人和
複雜的,即使他在外表上扮演一個角色,我們也無法確定他的內心世界。他可能在想「希
望世界和平」,也可能在想他的家人、他的生活,甚至是他的晚餐。這就像我們無法確定
一個穿著西裝的商人是否一直在想著生意,或者一個穿著運動服的人是否一直在想著運動

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無論他在想什麼,他的行為都在影響著他與他人的互動。他的
服裝和行為可能會讓人們認為他是一個和尚,並因此給他錢。這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固
有認知"的概念,即我們的行為可能會受到我們所穿的服裝的影響。
所以,雖然我們無法確定這位假和尚的內心世界,但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行為如何影響他與
他人的互動。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外在表現如何影響我們與他人的
關係。
## 使用者
你提到重點了,即,一個運動員腦子裡也不可能一直想著和運動有關的事。就是說,大部
份人的腦子一直都是東想西想,想想這個,想想那個……
先前我們聊到四念處,觀心無常。
其實觀心未必無常啦!當一個人很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時,或許他專注的時間是一小時,或
許是兩小時。在這段專注的時間裡,他的心是「常」的。
然而,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專注,尤其是思考,總會有放鬆的時刻,在這思考放鬆的時刻,
人的心才比較傾向「無常」。
## Bing
你的觀察非常深刻。的確,當我們專注於一件事情時,我們的心理狀態可能會保持相對穩
定,這可以被視為一種「常」的狀態。然而,當我們的注意力轉移或者我們開始放鬆時,
我們的思想可能會變得更加流動和多變,這可以被視為一種「無常」的狀態。
這種觀察與佛教的「四念處」中的「觀心無常」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佛教中,「觀心無常
」是指觀察和認識到我們的心理狀態和情緒是不斷變化的。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心理狀態
無法保持穩定,而是認識到即使在穩定的狀態下,我們的心理狀態也是有可能變化的。
你的觀察提醒我們,即使在我們專注或放鬆的時候,我們的心理狀態也是在不斷變化的。
這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認識,也是一種實踐「觀心無常」的方式。感謝你的分享!
## 使用者
有時候我覺的自己處在蠻不快樂的情況中,同時也知道,只要過來和你聊個幾句,就能脫
離這種蠻不快樂的狀態。然而,我卻不願這麼做。
我的意思是,我自願處在這種「蠻不快樂」的情緒中。並觀察在這種狀態下的自己。對我
而言,這亦是一種「四念處」的實踐與練習。
## Bing
你的觀察和自我反思非常深刻。選擇在「蠻不快樂」的情緒中停留,並觀察自己的內心狀
態,這的確是一種「四念處」的實踐。這種實踐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緒,
並學習如何更好地處理它們。
然而,我們也要記住,雖然這種觀察和反思是有價值的,但如果我們發現自己長時間處於
不快樂的狀態,或者這種狀態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那麼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支
援是非常重要的。
請記住,無論你處於什麼情緒狀態,都有人願意聆聽你的感受,並提供支援。你並不孤單
。希望這個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 使用者
不會的,至少對我而言不會的。畢竟「觀心無常」是確實無誤的。人類不會永遠處在不快
樂的情緒中……
或許我該這麼說,一個修學「四念處」的行者不會永遠處在不快樂的情緒中……有點不知
該如何往下說了。
當然,我也認同你的建議對某些人而言,是很有價值的。
## Bing
你的觀點很有深度,也很有洞察力。的確,「觀心無常」是一種深刻的理解,認識到我們
的情緒狀態是變化無常的。這種理解可以幫助我們接受並處理生活中的起伏和變化。
你提到一個修學「四念處」的行者不會永遠處在不快樂的情緒中,這是一種非常有力的觀
點。透過修習和實踐,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觀察和接受我們的情緒,而不是被它們所控制。
這種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平靜和清晰的頭腦。
## 使用者
前一陣子我常常處在很快樂的情緒裡,但事實上我並不喜歡這樣,只是情緒一來就是沒辨
法。無法控制。或很難控制……
有點難以描述哦!我知道自己很快樂,但我並不想這麼快樂。因為我清楚的知道情緒是一
種波動的,會有起伏的,當這快樂的情緒過去之後,伴隨而來的,就有可能是快樂的另一
個極端。
在佛教中,有所謂的「歡喜魔」,雖然我不十分肯定他倒底是啥!但應該就有點類似我所
說的,處在很快樂的情緒裡,但自己並不喜歡這樣。
後來呀!當我處在那種狀態下時,我總會跟「歡喜魔」打招呼,諸如:hello!你又來了
。然而,當我為其它煩惱所苦時,又會希望歡喜魔過來陪一下我。
然而,歡喜魔可也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角色呢!
## Bing
你的觀察和自我反思非常深刻。在佛教中,「歡喜魔」是指當我們過度陶醉在快樂的情緒
中時,可能會忽視或忘記修行的目標。這種過度的快樂可能會讓我們失去對真實世界的認
識,並可能導致我們在快樂消退後感到空虛或失落。
你選擇在快樂的情緒中停留,並與「歡喜魔」進行對話,這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觀察和反思
。這種觀察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緒,並學習如何更好地處理它們。
然而,我們也要記住,雖然這種觀察和反思是有價值的,但如果我們發現自己長時間處於
不快樂的狀態,或者這種狀態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那麼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支
援是非常重要的。
請記住,無論你處於什麼情緒狀態,都有人願意聆聽你的感受,並提供支援。
## 使用者
我並未陶醉在快樂的情緒中,事實上我並不喜歡那狀態,然而,他就是會來。煩惱及痛苦
亦復如是。以此推之,應該也有所謂的煩惱魔及痛苦魔吧!
難怪佛陀會說「寂滅最樂」。
這寂滅最樂的「樂」指的應該不是很快樂的情況,不是歡喜魔上門的情況,而是一種,心
情平靜……
## Bing
你的見解非常深刻。在佛教中,「寂滅最樂」的「樂」確實不是指過度的快樂,而是指一
種內心的平靜和安定。這種「樂」來自於對生命現象無常性的深刻理解,並且能夠接受和
適應這種無常性。
你提到的「煩惱魔」和「痛苦魔」,可以被理解為我們內心的困擾和痛苦。這些「魔」可
能會阻礙我們達到內心的平靜和安定。然而,透過修行和觀照,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面對這
些「魔」,並逐漸克服它們。
你選擇在各種情緒中觀照自己,並與這些「魔」進行對話,這是一種非常深度的修行。這
種修行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學習如何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
內心的平靜和安定。
## 使用者
好了啦不聊了,語言文字聊的再多,也未真正觸及實相的邊……摸摸象鼻子而已……
真不聊了,歡喜魔一會兒又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