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倉忠仁波切:修奢摩他 九住心 初靜慮近分12

作者: ykkdc (ykk)   2023-01-27 21:07:57
: 摘錄自:《由現觀契理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
: 《由廣八事七十義契理現觀總義》倉忠仁波切 教授
: 以斷障之理而言,阿羅漢分類為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阿羅漢,二種。
: 慧解脫阿羅漢,依於「初靜慮近分初作意之止觀雙運」現證補特伽羅無我,以彼智慧
: 力而斷除煩惱證得解脫果,但未得初靜慮根本定以上靜慮、未斷除等至障、不具神通。
: 這一類補特伽羅依於「初靜慮近分初作意之止觀雙運」修行,經由資糧道、加行道,
: 見道預流果之後一併對治斷除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攝煩惱,因為是以此方式證獲阿羅漢
: 果,故名為「唯依智力證果之阿羅漢」,也就是慧解脫阿羅漢,也就是頓斷阿羅漢。
補充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覺燈日光》
「一切頓證諸阿羅漢」,他唯有依第一靜慮(初禪)近分所攝正奢摩他,勤修習通達
無我的毗缽舍那來對治煩惱,即他是將三界所攝的煩惱一起斷除。
因為一起斷除三界煩惱,所以叫「一切頓證阿羅漢」(或稱作慧解脫阿羅漢)。
得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者,是以粗靜相毗缽舍那,有次第地壓伏欲界煩惱,之後
再去壓伏色界煩惱,之後再去壓伏無色界的煩惱,即先壓伏粗分的煩惱,再徹底斷除煩惱
的根本,是以這種方式來獲得阿羅漢果位的。
可是上上根的阿羅漢,不願意浪費這麼多的時間,他沒有先壓伏粗分煩惱,再徹底斷
除煩惱根本,他一開始就直接從煩惱的根本下手。
斷除了煩惱的根本,就不需要像前者那樣按次第地,先壓伏欲界煩惱,再壓伏初禪天
煩惱,再壓伏二禪天煩惱……,根本一起斷除時,是三界九品的煩惱一併斷除。
三界九品煩惱,一起斷除(頓斷)的意思是:
先把欲界上上品、初禪上上品、二禪上上品……,三界九地的上上品煩惱,一起連根
斷除(一次頓斷三界九地上上品的九品俱生我執煩惱);
然後,把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九地的上中品煩惱及其根本,一併斷除(一次頓
斷三界九地上中品的九品俱生我執煩惱);
再來,斷除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九地的上下品的煩惱及根本(一次頓斷三界九
地上下品的九品俱生我執煩惱)……,
如此依次,中上、中中、中下,直到三界的下下品煩惱一併斷除。
所以依第一靜慮(初禪)近分所攝的正奢摩他,也能夠讓我們獲得阿羅漢的果位。
這個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屬初禪近分定),就像一把斧頭,非常好用。
但是要運用好這把斧頭,必須要有無我慧,如果沒有無我慧,就好比一個力量微弱的
人,他舉起一把利斧,卻傷害不了煩惱的樹根。
>>>>>
[1] 《俱舍論》(唐.玄奘法師譯):
「阿羅漢向中,斷有頂惑,第九無間道,亦說名為金剛喻定,一切隨眠皆能破故。」
此處有頂,即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此處惑,屬俱生我執煩惱的思惑。有頂惑第九無
間道,即正對治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所攝九品俱生我執煩惱中最後一品(第九品)煩惱障。
證阿羅漢果有鈍根、利根。鈍根斷俱生煩惱81個無間道,利根斷俱生煩惱9個無間道。
鈍根者先證得四禪八定,有次第斷除三界九地八十一品俱生我執煩惱獲得阿羅漢果。
利根者未證四禪八定,依初禪近分定緣無我慧斷除三界九地八十一品俱生我執煩惱。
此處《俱舍論》說斷有頂惑第九無間道,即斷除八十一品俱生我執煩惱當中,屬無色
界非想非非想天(有頂天)最後一品(第九品)俱生我執煩惱,如此斷除方式,屬鈍根行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