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倉忠仁波切:修奢摩他 九住心 初靜慮近分11

作者: ykkdc (ykk)   2023-01-27 20:36:33
摘錄自:《由現觀契理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
《由廣八事七十義契理現觀總義》倉忠仁波切 教授
* 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阿羅漢——
以斷障之理而言,阿羅漢分類為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阿羅漢,二種。
如《俱舍論》說:「俱由得滅定,餘名慧解脫。」
慧解脫阿羅漢:未斷等至障,依初靜慮近分初作意之止觀雙運以智慧力斷盡煩惱障之
聲聞聖者。
慧解脫阿羅漢,依於「初靜慮近分初作意之止觀雙運」現證補特伽羅無我,以彼智慧
力而斷除煩惱證得解脫果,但未得初靜慮根本定以上靜慮、未斷除等至障、不具神通。
這一類補特伽羅依於「初靜慮近分初作意之止觀雙運」修行,經由資糧道、加行道,
見道預流果之後一併對治斷除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攝煩惱,因為是以此方式證獲阿羅漢
果,故名為「唯依智力證果之阿羅漢」,也就是慧解脫阿羅漢,也就是頓斷阿羅漢。
俱解脫阿羅漢:已得初靜慮根本等至以上靜慮,且由煩惱障及等至障二分解脫之聲聞
聖者。
俱解脫的「俱」,意謂俱斷煩惱障及等至障。俱解脫阿羅漢已斷等至障,故具神通且
證滅盡定。
這一類補特伽羅依於「初靜慮所攝止觀雙運」修習通達補特伽羅無我之智,而證得見
道之預流果,其後依「有漏道斷」或「無漏道斷」隨一斷除欲界所攝前六品煩惱粗分而證
一來果,其後斷除欲界所攝七、八、九三品煩惱粗分而證不還果,進而再斷除三界所攝煩
惱細分,如是,依次對治斷除所斷品而證獲阿羅漢果。
此中,最初證得預流果、最終證得阿羅漢果,唯有以現證補特伽羅無我之無漏道斷才
能成辦。
此中,無漏道斷:以現證補特伽羅無我之道斷除。有漏道斷:以觀修四聖諦之「粗靜
行相」之有漏道斷除。
四無量的不共增上緣是初靜慮根本定以上的靜慮,也就是說,必須依於「不共增上緣
——初靜慮以上根本定」才能引生四無量。
又,基本上,必須獲得初靜慮根本定才有神通。
由此可知,慧解脫阿羅漢不具有神通、不具有四無量,然其心續中有慈與悲,但不是
四無量之慈與悲。
俱解脫阿羅漢則具有神通、具有四無量,且證獲得滅盡定。
>>>>>
[1] 佛教內道證德當中,證得阿羅漢果,分為: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阿羅漢。
有以為,慧解脫阿羅漢(或有稱作純觀行者)不需要有禪定安止。並非如此。
慧解脫阿羅漢不具備世間道四禪八定的圓滿支分,即不具備色界初禪正行定以上的止
得解脫,但是慧解脫阿羅漢同樣也要具備初禪近分定的奢摩他,依此奢摩他修觀得解脫。
所以,雖然慧解脫不具備四禪八定,但是,要得慧解脫,最少要有初禪近分的止觀雙運。
[2] 佛教內道聖者,斷除煩惱的方式,分為:漸斷者、頓斷者。
鈍根者斷除煩惱的方式,屬漸斷者。漸斷者於見道位八忍八智十六觀智斷除遍計我執
煩惱(見惑),計有八個解脫道。之後於修道位依次斷除三界九地八十一品俱生我執煩惱
(思惑),計有八十一個解脫道。所以,漸斷者斷除煩惱障獲阿羅漢,計有八十九個解脫道。
利根者斷除煩惱的方式,屬頓斷者。頓斷者於見道位八忍八智十六觀智斷除遍計我執
煩惱(見惑),計有一個解脫道。之後於修道位頓斷三界九地八十一品俱生我執煩惱(思
惑),計有九個解脫道。所以,頓斷者斷除煩惱障獲阿羅漢,計有十個解脫道。
若是大乘行者,大乘見道都屬利根的頓斷者,利根的大乘聖者道計有十個解脫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