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倉忠仁波切:修奢摩他 九住心 初靜慮近分3

作者: ykkdc (ykk)   2023-01-22 18:13:25
摘錄自:《由現觀契理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
《由廣八事七十義契理現觀總義》倉忠仁波切 教授
依止資糧
二、少欲 三、知足
《菩提道次第廣論》:「二、少欲。不貪眾多上妙衣服等事。三、知足。雖得微少粗
弊衣等常能知足。」
二、少欲。
不令心生各種貪著、希求各種事。
三、知足。
對於自身所得之因緣聚合事物,悉皆滿足。如比丘僅得微薄的托缽之食,即能滿足。
少欲、知足,這是修行上非常重要的因素,由此才能斷除各種散亂、貪著、希求世間
諸法;
若不能少欲知足,即使已擁有受用,卻想要更多更好,因而汲汲營營,生活也就遭遇
許多障難而不能趣向修行,因此必須以具備「少欲知足」作為防護。
如過去藏地修行者普遍流傳:「少欲知足,即是富有。」
貪欲比較重的人,內心的紛雜想法也就比較多,並且由此推動產生各種的行事,如果
達不到所貪求的目的,接著就是生起瞋等各種煩惱,如生氣、仇恨、埋怨等等,即使獲得
所貪求的結果,卻也不感到滿足,反而生起更強烈的貪欲,
只想再獲得更多更好的,身心始終不得安寧。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無須貪求,若有獲得受用,我們應以此知足生起歡喜,並且感恩
三寶、思惟業果等等,若是沒有獲得,也就是因緣不具足自然不獲得。
這是一種正確有益的思想方式,一方面有益於串習少欲知足,二方面也能安慰鼓勵自
己。
四、斷除各種雜務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斷諸雜務。皆當斷除行貿易等諸惡事業,或太親近在家
、出家,或行醫藥、算星相等。」
修止者,必須斷除各種雜繁事務,使心無旁騖。
有些人從早上睡醒一直忙碌到晚上,導致勞累不堪、不得學習修行。
修止或閉關修法,一定必須斷除世間各種俗務,若是趣入世間俗務,心則有旁騖不能
平靜。
如《菩提道次第廣論》所說應當斷除買賣、太過親近在家人或出家人,以及行醫施藥
、占卜與計算星相等等。
此中,以出家修行而言,出家人不應太過親近在家人,因為,在家人的世間俗事比較
眾多,出家人若是隨從於在家人,則容易造成出家修行上的障礙。
所謂出家,「身出家」是遠離家宅,「心出家」是希求出離輪迴,所以,出家人應當
遮除太過親近在家,更是必須少欲知足。
五、清淨尸羅
《菩提道次第廣論》:「五、清淨尸羅。於別解脫及菩薩律,皆不應犯性罪遮罪破壞
學處;若放逸違犯,應速生追悔如法悔除。」
若欲修行成辦獲得止,基本上必須具足三律儀(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隨一,
如具足別解脫戒而守護身語意三門,最殊勝者則是圓滿具足三律儀戒。
如文所說,於別解脫戒等諸律儀,皆不應違犯性罪或遮罪,若是放逸違犯,則應迅速
生起追悔,並且修持四力懺悔而對治罪業。
以三學之生起次第而言,由於生起戒學之功德,而能產生定學之功德,由於生起定學
之功德,而能產生慧學之功德,如是,其中以戒學為主要根本。
六、斷除貪欲等諸種惡尋思
《菩提道次第廣論》:「六、斷除貪欲等諸惡尋思。於貪欲等當修殺縛等現法過患及
墮惡趣等當來過患,又生死中愛、非愛事,皆是無常可破壞法,此定不久與我分離,何為
於彼而起貪等?由是修習能斷貪等諸惡尋思,此如修次中篇之意,於聲聞地應當廣知。」
此中「貪欲」,意謂緣欲界色、聲、香、味、觸等五境之貪欲。
此中「尋思」也就是意謂分別知。若欲修行成辦獲得止,則須斷除欲界貪欲等諸惡分
別,使心無貪等散亂,因為修止的最大障礙就是貪。
以緣色境引生貪而言,比如,我們見到漂亮的衣服、美好的環境、高級的用品等等,
內心就立刻生起「我想要擁有它,這是多麼好啊!」這一種欲望就是欲界貪。
由於貪欲的推動,我們在生活中作出各種不如理的行事,由貪造集諸多惡業,結果就
是來世墮入三惡趣,所以,我們應當思惟三惡趣的過患,由此能生起佈畏三惡趣苦,既已
生起佈畏,則能遮止身語意三門不如理行為。
又,輪迴中各種受用皆是無常壞滅法,今天看似美妙的事物,明天實則已變異,今年
時興流行的事物,明年時則不覺得新鮮有趣,諸如此類,況且,這些無常壞滅法不久就與
我分離,所以,何必對於它們生起貪呢?這根本沒有意義。
再者,還需要力勵淨除罪障累積資糧,因為,具足善法資糧、減少不善違緣障礙,才
能於相續中生起止等功德,其中,修慈悲及菩提心就是最殊勝方便,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當
不斷修習。
又,若是具備無我智慧則更為殊勝,因為,無我智慧能根本斷除所斷品。
《菩提道次第廣論》:「如是六法能攝正定,未生新生,生已不退,安住增長因緣宗
要。尤以清淨尸羅,觀欲過患,住相順處為其主要。......。言資糧者,即前六法。」
如是,修學奢摩他之依止資糧,有六:
住隨順處、少欲、知足、斷諸雜務、清淨尸羅、斷除貪欲等諸惡尋思。
如是六法,乃是能攝正定。
何以故?依此等資糧,未生者能新生,已生者能不退失,安住與增長之首要因緣。
若不具足此六種資糧,如無少欲知足或雜務增多,修習奢摩他的機會也就隨之失去,
未生起則不新生,已生起則成衰退。
又,此六種資糧之中,尤其以具備清淨尸羅、觀察欲界貪欲之過患、住相順處最為主
要。總言之,所謂修學奢摩他之資糧,就是前文所說六法。
(...待續...)
>>>>>
[1] 修止的六種資糧,是根據《修次中篇》而宣說,於《瑜伽師地論.聲聞地》當中也有
詳細闡述,應當多加研閱。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裡的修止資糧一共有十三項,《修次中篇》將這十三項濃縮
為六項。這六個項目簡單的歸納:
(1) 要閉關修安止之前,先想好住的處所,準備好閉關之處,即外在順緣已經齊備了
。(2)和(3),到了閉關之處要實修了,就要看內在的順緣有沒有齊備,若沒做到少欲、知
足,也是不行的。(4)平常的俗務全部放下。
(5) 安止的功德要在內心產生,持守的戒律應當清淨,否則,證悟的功德不會產生,
清淨戒律這一項,應當做為實修的根基,才能產生安止的證悟。(6) 內心深處,若對輪迴
的美好產生貪愛,將導致實修安止的一個大障礙,故應去除貪欲等等妄念。
簡而言之,第一個是外在環境(隨順處);後面的五個有關自己行為以及自己要改變
的地方。以上是所應具足的修止資糧,有來自於自身所具有的,有來自於他方所具有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